濰坊人的冬天常吃一種放入“紅高粱”的面條,俗稱“紅面湯”,亦叫“懶鍋子面條”。 □于家干
濰坊的冬天是夠冷的,那西北風(fēng)一刮,臉上像是割刀子。為了御寒,濰坊人的冬天常吃一種放入“紅高粱”的面條,俗稱“紅面湯”,亦叫“懶鍋子面條”。在童年朦朧的記憶中,母親將面團(tuán)和得很硬很硬,用搟面杖一點一點地?fù){成餅,再切成面條。然后蔥姜爆鍋,放蘿卜纓或蘿卜絲一炒,加水,燒開后把面條放入。一家人都圍坐在熱炕頭上,一人一大碗,熱乎,滑溜,連吃帶喝,滿頭大汗。吃完后,往炕頭上一躺,那個舒服就甭提了。一天的寒冷與疲勞在一陣山呼海嘯的饕餮中消失殆盡……而母親,是不舍得吃一碗的,她讓丈夫與孩子們吃紅面湯,自己坐在外間的鍋臺邊,用咸湯泡上窩窩頭……紅面湯,里面還蘊(yùn)含著母親那份博大慈祥的情懷! 高粱面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像濰坊這樣的做法不多見。紅面湯在濰坊也有兩種吃法,一是爆鍋后,加水、加菜煮成。常用生吃蘿卜剩下的蘿卜腚,切絲放入;另一種是白水煮好面條后,放入早用香油、鹽腌制好的蔥花與香菜末,叫“煞蔥花”,學(xué)名叫“倒熗鍋”。用后一種做法做出的面條格外的清爽。做紅面湯的主原料須有三種,面粉、高粱面、豆面,按1比0.25比0.15的比例混合。佐食紅面條,濰坊人有講究,那要有韭菜花腌制成的小料,俗稱“韭花”。 宋朝開國元勛趙匡胤曾在濰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他曾在龍爪樹村曬過袍;在臥龍橋下避過難;他還吃過咱們的紅面湯。當(dāng)時吃后拍案叫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氐骄┏呛?讓御膳房給他做。御廚不知道是高粱面做的,便用海米磨成面,做成了一碗“紅面湯”,趙匡胤一吃,大倒胃口,怒斥了御廚一頓。還是咱濰坊人有口福啊,紅面湯就這么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濰城陳漢文老人說:“讓我吃大蝦面,只能吃一碗,要是吃紅面面條那得吃兩碗!”更有甚者,小商品城馮老板說:“我現(xiàn)在不止是冬天吃,一年360天,天天吃紅面湯!”時下,人們普遍認(rèn)為這是一種健康食品,紅面面條從民間走進(jìn)了星級賓館。最近筆者采訪了濰坊圣基大酒店餐飲總監(jiān)譚京杰先生,他說:“真怪,入冬以來顧客點名食用紅面面條的竟然占80%以上!”據(jù)濰城一位賣面條的女士介紹,她一天要賣75公斤面條,其中紅面的占三分之一,不少是飯店來這里購買。 高粱,又名蜀黍,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國最早栽培的禾谷類作物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高粱不但是人類的食糧,還能釀酒,其秸稈是修繕房屋的原料,也是牲畜的飼料。中醫(yī)認(rèn)為,高粱有補(bǔ)氣、健脾、養(yǎng)胃、止瀉、降糖等功能;常食用高粱有緩解體內(nèi)鈣質(zhì)的消耗,對老年骨質(zhì)疏松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便秘者、消化不良者謹(jǐn)慎食用。 隆冬中的一碗紅面湯,散發(fā)著濃郁的鄉(xiāng)情與親情,總讓當(dāng)?shù)厝擞幸还捎肋h(yuǎn)揮之不去的眷戀;一碗紅面湯,包含著深邃的哲理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紅面湯成了大眾化的地方養(yǎng)生食品,正如詩人郭順敏所曰:“蜀黍天然五谷倉,青紅搖曳情絲長。懶鍋勁煮和中面,慈母辛成益氣湯。便有神廚雕貴口,也學(xué)宋祖換俗腸。養(yǎng)生宜作尋常事,最數(shù)隆冬紅面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