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作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思路忽然斷開寫不下去,原本有一肚子的話想說,結果怎么都想不起來,心里只剩下焦慮和無奈。
我相信類似的問題很多人都會遇到,在學習時,有一道題解著解著忽然不知道怎么往下解了,然后沒辦法繼續(xù)。工作時,做到一半忽然卡殼。
這種時候可真是百爪撓心啊,明明自己有無數(shù)的靈感和想法,就在一瞬間消失不見。
大多數(shù)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死磕,解不出來的題會一直想啊想,怎么都不愿意妥協(xié);正在做的PPT沒了思路,也會死磕到底,不做出結果不罷休。
但是大部分的死磕都沒有結果,只能白白看著時間溜走,卻一點頭緒都沒有。
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不是死磕,而是換一件事去做,解不出這道題,那就放一放,去做英語閱讀理解,或者讀一讀語文;PPT做不出來,可以先去回復未回的郵件,或者跟進活動策劃。
從一個無法繼續(xù)的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可以有效緩解任務無法進行的壓力。等過了一會再回到那個無法完成的工作里,你就會找到新的思路。
我們都想追求專注,想專心致志把一件事情做好,然后再開始做下一件事。但是呢,總會有遇到并不那么順遂的時刻。
有一位名叫伯妮絲.艾杜森的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一項長達幾十年的研究,深入了解40多個領先科學家的個性和工作習慣,其中有四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她的研究方向在于一些科學家是如何能夠做到不斷產(chǎn)出重要成果的。
她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那些頂尖的科學家不斷改變他們研究的主題,變換研究方向。他們發(fā)表的前100篇論文里變換了43次主題,
還有其他心理學家也做過類似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手經(jīng)常同時進行多個任務,且擁有更專業(yè)的愛好。他們經(jīng)常使用“慢動作多任務處理法”處理自己的工作,即在同一時間內(nèi)同時進行多個任務。
比如你在做一個報表,做累了,切換到另一個任務,回復老板郵件等。這是訓練大腦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做一件事卡殼的時候,都會停下來花很多時間去做一些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情。
可是如果這時候能夠切換新任務,可以調節(jié)自己的狀態(tài),也能給大腦放松。很多高手都是這么學習和工作的。
過去我們都想在最短的時間里最好的完成某件事,但這并不現(xiàn)實,因為我們都會遇到困難,死磕反而降低效率。
此刻最需要的是讓大腦得到休息。大部分人一提起讓大腦休息,想到的就是玩手機,但這樣可能會陷入新的問題里,對手機產(chǎn)生迷戀,導致時間浪費。
所以,最好的休息方式,其實是切換新的任務。
番茄時間管理法的原則是工作一段時間,停下來休息幾分鐘,這幾分鐘就是為了讓大腦獲得放松的,然后才能得到更多的能量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里。
那么,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方法來安排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比如花25分鐘做報表,然后停下來去處理其他零碎的小事情,這樣既能放松,又能完成另一件事。
這個方法我自己也有在用,效果非常好,我的時間利用率不高這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用這個方法首先需要做一份to do list,因為要知道這一天都有哪些任務,才能更好的安排。
有時候我寫作累了,就會去做其他事情,比如聽課,或者看一場TED演講,然后繼續(xù)回到寫作狀態(tài)里。再寫二十多分鐘,又停下來,去畫個畫。
這樣的做法讓我覺得寫作不再是一項難以完成的艱巨任務,它被我拆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和其他任務同時處理,它的難度瞬間被降低。
這種交叉進行的方法非常好用,可以避免工作做到一半不知道怎么繼續(xù)下去的困境。很多時候,工作做不下去,是因為我們的思維進入了誤區(qū),換個任務就能幫我們走出來。
這個方法適合用在很多方面,如果你是學生,可以用來學習。如果你是上班族,那就拿來安排工作。
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就是用“慢動作多任務處理”的方法來處理工作的,他們不會只專注于一件事,而是交叉進行。
下次如果再遇到事情做到一半卡殼的情況,就不要再去死磕了,給自己的大腦放松一下吧,切換到新的任務里,說不定你會很快找到解決方法呢。
作者:花未眠,九零后獅子座,熱愛閱讀和寫作,專注分享成長感悟和干貨。我在這里,陪你一起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