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以來,其作品一直被眾多評論家、批評家列為重點研究的對象。《透明的紅蘿卜》既是莫言的成名作,也是成名作。這篇作品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那么莫言為什么會構造這樣一篇小說并取名為“透明的紅蘿卜”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分析。
第一,紅蘿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但是作者卻在這篇小說中設置透明的紅蘿卜,我認為作者的用意在于表現(xiàn)透明之下所折射出的多種人性維度。
紅蘿卜這個意象有雙重作用,第一是投射出人性的復雜。黑孩與菊子姑娘之間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當菊子姑娘給予他如母親如姐姐般的關愛時,他對于菊子姑娘的感情在此之上也加了一層若有若無的男女之愛,母愛和姐弟之愛我們是無法否認的,而隱藏在深層之下黑孩對菊子姑娘的愛戀我們也能夠從小說中找出一些細節(jié):菊子姑娘給了他一塊包扎手的手帕,第二天他特意放在菊子姑娘一抬頭便能看到的橋縫里,手帕在黑孩這里似乎成了一個極為珍貴的定情信物;當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在一起后,黑孩會有一種心愛之人被搶走的感覺,同時在小石匠和小鐵匠為爭菊子姑娘打架時,黑孩也因為內心的嫉妒和失落不去幫對他好的小石匠,反而去幫整日打罵他的小鐵匠,可以說這是一種最直接的對情敵的報復方式。三種情感在黑孩一個人身上交織著,通過透明的紅蘿卜折射出人性的復雜。
第二是紅蘿卜所營造的悵然若失的感覺,當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在一起后,黑孩失去了她,這個對他好,讓他感受到溫暖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菊子姑娘,所以當他看到的發(fā)著透明的光的紅蘿卜就又有了一種幸福的慰藉,然而這幸福也被小鐵匠丟進河里,再也找不到了。這兩次的丟失給了讀者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增強了小說帶給心靈的感受。無論是人性的復雜抑或是營造的感覺都是虛寫,作者并未寫明然而我們卻能從細節(jié)中把握。
第二,在權力話語之下造成的饑餓感。這里的饑餓又有兩種感受,一種是肉體層面的,即胃的感覺。小說一開始就講到“隊長披著夾襖,一手拿著高粱的餅子,一手捏著一顆剝皮的大蔥……兩個腮幫子像秋天里搬運糧草的老田鼠一樣飽滿地鼓著……人們一齊瞅著隊長的嘴?!睂戧犻L的吃是點出那個時期當權者相比苦難百姓生活的富足,他們可以填飽肚子,而普通人民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享受,同時也暗含了造成人們饑餓的原因。
另一種是精神層面的,即愛的感覺。黑孩從小就缺乏來自家庭的愛,別人對他也從來沒有好臉色,只有菊子姑娘才滿足了他對于愛的渴求,他希望能獨自占有菊子姑娘,不與別人分享也是人性正常的一面。饑餓主題在作者筆下是實寫,是從字里行間就顯現(xiàn)出來的,與上一點的虛寫可謂虛實相生,恰到好處地建構了一個感覺世界和一個現(xiàn)實世界,而這感覺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又共同營造了一種悵然若失的氛圍。
第三,破壞美的行文方式使小說有了一種殘缺的美感。菊子姑娘這個人物形象的設置就是一種美的存在,但是這種美最后卻在小鐵匠的誤傷下被刺破了,菊子姑娘瞎了一只眼睛,這種美也就不復存在,是殘缺不全的了。黑孩的幻想“泛著青藍幽幽的鐵板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那蘿卜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里包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yōu)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此后,黑孩總是尋找這個透明的蘿卜,在這里,透明的紅蘿卜成了黑孩的一種追求,一種對于美的追求,然而無論他怎樣尋找終究是找不到了,美的消逝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遺憾,正是殘缺和遺憾給整篇小說增添了一種別樣的美感。
第四,意象所呈現(xiàn)出的魔幻意味。無論是紅蘿卜,還是紅襯衫,或者燒熱的鐵砧子等具體的意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紅色,紅色既代表涌動的情欲,即小石匠、小鐵匠、黑孩三人對于菊子姑娘的追求其本質上是一種情欲的體現(xiàn);也代表著鮮血,由鮮血又可以衍生出殘缺、傷害和破壞,小鐵匠對于黑孩的暴力以及他和小石匠打架時砸中了菊子姑娘的眼睛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而作者正是通過營造這些紅色的意象來體現(xiàn)一種表層之下涌動著的東西,從而使整部小說具有一種魔幻意味。
透明之下,包裹著的是人性。即使最后菊子姑娘瞎了,透明的紅蘿卜再也找不到了,但我想在黑孩的世界里,那些美好而溫暖的事物曾經真真切切地存在過,即使現(xiàn)在消失了,在未來他依舊會找到另一種美的寄托,并懷著這種幸福的憧憬一直堅持著走下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