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論語》系列純屬胡侃,請勿較真。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3.4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strong>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strong>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3.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道家沒講“人而不仁”,而是講“和”,講“周行妥善”……
儒家講“人仁”,講“禮”,講“樂”,進而求“和”,求“周行妥善”……
什么是“禮”?
——三家者以《雍》徹,《雍》就是禮……
什么是“樂”?
——八佾舞于庭,《八佾》就是樂……
人而不仁,三家者以《雍》徹有什么用?人而不仁,八佾舞于庭有什么用?
三家者以《雍》徹,《雍》是禮……可,禮是什么?
于是,林放問孔子一個問題:
——禮之本?
孔子的答案: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strong>
禮之本,要一分為二的看。
得到、收獲的“禮”的字如下:
衰敗、逝去的“喪”的字如下:
禮的本是什么?
——是面對收獲時,能提醒人們想到失去。提醒人們周行妥善的行事,以“儉”渡豐年,靠“儉”渡災年……
——是面對失去時,能提醒人們能想到收獲。提醒人們與其感慨天地不仁的變易、不易與簡易,不如“戚”……
什么是“戚”?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 —— 刑天
中國神話中含有大量“戚”的精神:
——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
而禮之本中的“儉”與“戚”,則構成了諸夏文化的根本,與夷狄文化形成鮮明對比。
——夷狄文化是靠有能力的英雄人物“君”。
——諸夏文化是靠禮之本中的“儉”與“戚”。
孔子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是丟掉了“戚”的精神,面對天地不仁的變易與不易,追求簡易的妥協(xié)……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是與天地不仁相對的“人仁”,是“和”,是“周行妥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是與三家者以《雍》徹,《雍》就是禮……禮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
繪事:巧笑、美目
后素:倩兮、盼兮、絢兮
禮是什么呢?
——禮后乎
禮,是繪事:巧笑、美目的先決條件,最終形成后素:倩兮、盼兮、絢兮的種種美好之《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