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隋朝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之后,在唐朝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雖然當時還是存在舉薦、征召等途徑,但統(tǒng)治階層越來越發(fā)現科舉制度的優(yōu)勢。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選拔真才實學的人才,更可以通過樹立目標,讓文人們安心讀書,不至于終日牢騷。
反過來,有志于功名的文人們更是醉心此道,孜孜以求??上У氖牵嘀嗌?,難以讓所有人如愿。唐朝時的進士,每次只取十幾人,有時候甚至只有數人而已。在那個遍地是詩人的年代,科舉考試的難度可想而知。所以,落第的人才舉不勝舉,比如后來動搖唐朝統(tǒng)治的黃巢,又比如中唐詩人章孝標。
章孝標其實很早就參加科舉了,18歲時第一次落第,就非常失望。因為當時的考試,并不采取封名、謄錄等方式,誰的考卷一望便知,所以當時干謁之風盛行。而且,這在唐朝并不算舞弊走后門,而是相當正常的社交方式。章孝標顯然沒有這個能耐,他郁郁寡歡,后來又失利了幾次,逐漸心灰意冷。
此時的他,也打算行走于名山大川之間,穿梭于煙花酒巷之中,放浪形骸,作踐自己。然而,他在游歷揚州時,遇到了當時的節(jié)度使李紳。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比較陌生,但他的《憫農》卻是我們從小就朗朗上口的詩歌。李紳對章孝標的才華很欣賞,勉勵他說:我自己三十六歲才考中進士,你還年輕得很,有此才華,沒有問題的。
要知道,李紳在當時,無論是文壇還是仕途,都是響當當的人物。他即和白居易、元稹一起推動了新樂府運動,又和李德裕、元稹一同被譽為“三俊”。所以,李紳的鼓勵,對于章孝標來說,是非常重要和及時的。從此,章孝標更加發(fā)奮讀書,誓死要考上進士。
有志者,事竟成,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章孝標終于進士及第。能達成這個目標,有的人瘋了,有的人在京師騎馬狂奔,章孝標則得意洋洋地寫下了這首《寄淮南李相公紳》:
及第全勝十政官,金湯鍍了出長安。
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
這首詩就是寫給節(jié)度使李紳的,詩人對李紳存在感恩之情,但對其他曾經蔑視自己,慢待自己的人卻很反感。他感覺自己考中了進士,就像是在金湯中鍍過一場。遲早他要返回揚州,讓當初那些有眼無珠的人好好看看自己。
李紳這個人在歷史上是毀譽參半的,他為人剛直,卻是個酷吏。但他對于后生晚輩的提攜和鼓勵,卻是有目共睹的。章孝標沒有功名時,他能夠給予勉勵,章孝標得意忘形時,他又給予了回信。其中,只有這首《答章孝標》: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年長安方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在這里,李紳毫不客氣地告訴章孝標,只有假金子才需要鍍,真金當然不必這么麻煩。你考了十年才得以及第,又有什么好炫耀的,這說明你的學問還遠遠不到啊。
李紳三十六歲才考中進士,但只考了三年,其中失敗一次。章孝標十八歲參加考試,十年磨一劍,二十八歲考中。到底孰優(yōu)孰劣,實在很難判斷。但是,李紳對章孝標顯然沒有惡意,完全是為了他著想。章孝標也很清楚這一點,不但不敢反駁,反而慚愧拜謝。
話說回來,也許兩人的格局就限制了成就的高低。李紳活到了七十四歲,官至宰相,章孝標活到了八十三歲,始終都是廝混于低級官吏之中,最終也不過是秘書正字。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