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風虛邪時至:
中醫(yī)學六淫之風
《內(nèi)經(jīng)》之風
實則是多層概念的混合
不僅有廣義、狹義之別
而且有氣化、氣候之分
古人認為:
風為震物之氣
不同季節(jié)的風
闡釋的是
不同的物候征驗
氣為物之先導
故
物無以驗,則驗之氣
氣無以驗,則驗之風
作為“氣”流動
呈現(xiàn)的基本形式
古人即依據(jù)八卦
將時令分而為八
稱為“八風”
八風之意
依然是主宰萬物之生長化收藏之意
是哲學之“氣”的表達的具化與替代
中醫(yī)病因理論:
風為六淫之一
在外感氣候性致病因素
——
風寒暑濕燥火中居首位
而且地位至關重要
基于《黃帝內(nèi)經(jīng)》
與“風”相關的經(jīng)文
后世賦予風邪
諸多屬性與特質(zhì)
風為百病之始、
風為百病之長、
風為病廣泛、
風為陽邪性開泄
然而,《內(nèi)經(jīng)》之風
實則是多層概念的混合
不僅有,廣義、狹義之別
而且有,氣化、氣候之分
后世望文生義
將諸多層面的
“風”的內(nèi)涵
混雜于作為
氣候要素的
“風”之概念
當中
導致“風邪”
概念的玄化
理論的混亂
及與臨床實際,的脫節(jié)
需要正本清源,糾正之
今闡述如下:
風之本義溯源:
風之本意為氣
宇宙自然之源
氣學思想在
中國古代哲學
占據(jù)重要地位
但由于“氣”
的抽象性
對其進行
體認和
描述時
存在困難
因此在明確之
氣學本根思想
出現(xiàn)之前
或者同時
古人更多的是以
可以觸覺感知的、
氣的流動形成的“風”
這一自然現(xiàn)象來表述
“氣”的實質(zhì)性存在
及氣之于萬物
的作用與影響
《齊物論》:
大塊噫氣,
其名為風
是唯無作,
作則萬竅怒呺
(大塊,地也)
《廣雅·釋言》:風,氣也
《釋名·釋天》:風,氾也,
其氣博氾
而動物也
戴侗《六書故·動物四》:
天地八方之氣
吹噓鼓動者
命之曰風
古人認為:
風為震物之氣
不同季節(jié)的風
闡釋
不同的物候征驗
氣為物之先導
故
物無以驗,則驗之氣
氣無以驗,則驗之風
風之古體字形為“風”
是由凡、蟲構成
《說文解字·風部》:
八風也,風動蟲生
故蟲八日而化
風動蟲生:
表達了在八風的作用下
動物類生命化育收藏的
生命過程
風,甲骨文寫作“ ”
為鳯,是一種鳥
《玉篇·鳥部》:
鳯,靈鳥
雄曰鳳
雌曰凰
即鳳凰鳥
與實際存在的孔雀類似
以其表達“風”可能是
風吹過時樹木的征象
類似孔雀碩大的翅尾
楚系簡帛演化為“ ”
秦則演變?yōu)椤?”
這種字形
含有哲學意味
即這種流動的氣
關聯(lián)生命的化生
“風”為一會意字
“蟲”
在古代非單指
蠕動的昆蟲類
而是所有動物的總稱
《禮記·月令》
記述了不同季節(jié)
相應的動物種類
其中言:
春,其蟲?
夏,其蟲羽
中央,其蟲倮
秋,其蟲毛
冬,其蟲介
《大戴禮記》:
禽為羽蟲
獸為毛蟲
龜為甲蟲
魚為鱗蟲
人為倮蟲
蟲八日而化
指古代將
一年之氣
分為八種
稱為“八風”
各種生命
八風當中
生化過程
八風的涵義:
八風概念
古代文獻
極為廣泛
具體名稱,雖有差別
但是涵義都極為相似
《淮南子·天文訓》
對“八風”的描述
最有代表性
何謂八風: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
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
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
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
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
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
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至;
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
即從冬至日起
每四十五日為一節(jié)段
主一種風來至
關于
八風的名稱
及天地之氣
一分為八
的背景
《白虎通·八風》:
風者何謂也?
風之為言萌也
養(yǎng)物成功
所以象八卦
陽立于五,極于九
五九四十五日變
變以為風
陰合陽以生風
距冬至
四十五日條風至,條者,生也
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者,迎眾也
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者,清芒也
四十五日景風至:
景者大也
陽氣長養(yǎng)
四十五日涼風至:
涼,寒也,
陰氣行也
四十五日
閶闔風至:
閶闔者
戒收藏
四十五日
不周風至:
不周者,不交也
言陰陽,未合化
四十五日
廣莫風至:
廣莫者,大也,
開陽氣也
故曰:
條風至地暖,明庶風至萬物產(chǎn),
清明風至物形乾,景風至棘造實,
涼風至黍禾乾,閶闔風至生薺麥,
不周風至蟄蟲匿,廣莫風至則萬物伏
即一則取自八卦
而將一年365日
分而為,八份
故有八風之謂
八風之名
即表達了
天地之氣
在一年中呈現(xiàn)為
不同的氣候征象
而對自然萬物之生化
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二則由于五為陽數(shù)之中,
九為陽數(shù)之極,陽主生,
故以四十五為
基本變化單元
因此,不僅“風”之文字構成
即蘊含著生養(yǎng)各種生命之意
而且,作為“氣”流動
呈現(xiàn)的基本形式
古人依據(jù)八卦
將時令分為八
稱為“八風”
八風之意
依然是主宰萬物之
生長化收藏之意,
是哲學之“氣”的
表達的具化與替代
《黃帝內(nèi)經(jīng)》
中風的不同內(nèi)涵
《黃帝內(nèi)經(jīng)》
承接秦漢之前
以風言氣之慣例,
又在醫(yī)學應用中
進行延伸與分化,
產(chǎn)生了多重內(nèi)涵
《內(nèi)經(jīng)》:
“風”的內(nèi)涵
至少可以從
三個層面解析
一是氣或邪氣之總稱
內(nèi)涵如前古代文獻所述
可以稱為廣義之“風”
二是運氣學說之
六氣或六淫之一
主要是氣化概念
如:
六氣之厥陰風木
其所主氣化
用“風”表達;
三是實際氣象因素構成之一
即狹義之風,或氣候之風
風為邪氣之總稱:
在古代八風之分的基礎上
《黃帝內(nèi)經(jīng)》
基于不同時令氣候的應時與否、
以及對于人體疾病發(fā)生的影響
以風代邪:
風成為自然致病
總邪氣
的代指
和總稱
并且圍繞
這一概念
產(chǎn)生諸多
相關理論
風為氣哲學概念的具化:
《黃帝內(nèi)經(jīng)》
在諸多篇章中
繼承先秦思想
將一年之氣
的往復升降
表達為“風”
《六微旨大論》:
物之生,從于化
物之極,由乎變
變化之相薄
成敗之所由
氣有往復,
用有遲速,
四者之有,
而化而變,
風之來也
帝曰:
遲速往復,
風所由生,
而化而變,
故因盛衰之變耳
“氣之往復”表現(xiàn)為“風之來”
“風”即是流動的氣
并以具體的氣候呈現(xiàn)
因此在不同的
季節(jié)、時點
的氣候特征
皆可以風表達
如《論勇》之:
春青風,夏陽風,
秋涼風,冬寒風
四時風
同時,《內(nèi)經(jīng)》
承接古代文獻
“八風”的概念
以八風指代
一年之氣候
的經(jīng)文最多
《移精變氣》:
上古使僦貸季,
理色脈而通神明,
合之金木水火土
四時八風六合,
不離其常,變化相移,
以觀其妙,以知其要,
欲知其要,則色脈是
《玉版論要》之
八風四時之勝,
終而復始,逆行一過,
不復可數(shù),論要畢矣
《針解》之
一天、二地、三人、
四時、五音、六律、
七星、八風、九野
身形亦應之,
針各有所宜,
故曰九針
其中“八風”
皆是用以寓
自然正常氣候
并成為其延伸為
邪氣的概念基礎
風概念的延伸——邪氣:
人置身于,自然之中
自然氣候的以期來至
促成了生命的
自然生化過程;
但是氣候的異常變化
導致生化狀態(tài)的紊亂
以及人體疾病的發(fā)生
致病因素
重要概念,是“邪氣”
邪者斜也,與正相對
與時令、方位
不吻合的
氣候因素
因此
一則在《內(nèi)經(jīng)》
對應“八風”
而有“八邪”
二則以風言邪
二者為等位術語
《金匱真言論》:
黃帝問曰:
天有八風
經(jīng)有五風
岐伯對曰:
八風發(fā)邪,
以為經(jīng)風,
觸五藏,
邪氣發(fā)病
“八風發(fā)邪”即指
如果八風未按照
時令、方位來至
則成為具有
致病性的邪氣
變?yōu)椤鞍诵啊?/span>
《八正神明論》:
八正者
候八風之虛邪
以時至者也
四時者
分春秋冬夏
之氣所在
以時調(diào)之
候八正之虛邪
而避之勿犯也
“八正”:
四立、二分二至
是先秦所指
“八風”來至
的重要時點
八風之虛邪
即在八正
每個時點
皆可有
非時之邪氣
的來至
《九宮八風》
為區(qū)別八風、八邪
而提出實風、虛風
風從其
所居之鄉(xiāng)來
為實風
主生,長養(yǎng)萬物
從其沖后來
為虛風
傷人者也
主殺,主害者
實風為,應時位,之氣候
虛風為,非時位,之氣候
《內(nèi)經(jīng)》
亦有篇章以
正氣、邪氣,或
正風、邪風
進行區(qū)分
同時,《九宮八風》
亦對來自不同的方位之風
進行了命名,即
大弱風、謀風、剛風、折風、
大剛風、兇風、嬰兒風、弱風,
八風之名源自
其邪氣的性質(zhì)、
對人體的傷害
但是,毫無疑問
皆是,致病邪氣
《內(nèi)經(jīng)》
諸多篇章
以風言邪
二者混用
即為常態(tài)
《上古天真論》:
虛邪賊風
避之有時
《太陰陽明論》
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
食飲不節(jié)起居不時者,陰受之
皆是將虛邪
等同于賊風
二者涵義相同
《陰陽應象大論》
邪風之至,
疾如風雨,
善治者
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
其次治筋脈,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藏
治五藏者,
半死半生
“邪風”一詞即同義復詞
是所有致病邪氣的總稱
這樣的表述
在《內(nèi)經(jīng)》
比比皆是
風為六氣之氣化概念:
自然之氣
在造化萬物
的過程當中
不僅
以不同時位之氣
促成生命的孕化
且在不同的
時間周期中
在其主導之下
呈現(xiàn)出不同的
氣化、物化特征
《素問》
中的運氣七篇大論
將其分為六種狀態(tài)
我們稱之為
六種“氣化”
分別標定為:
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
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在不同的,氣化狀態(tài)下
自然界會,呈現(xiàn)不同的
氣候、物候以及
生命狀態(tài)的改變
這種表述
在運氣七篇
表述極為普遍
而以在
《六元正紀》
最為系統(tǒng)
以厥陰風木為例:
六氣正紀,
有化有變,有勝有復,
有用有病,不同其候
氣之所至也
厥陰所至為和平
時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
風府為璺啟
司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氣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風生……德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毛化……德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生化……布政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飄怒大涼……氣變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撓動為迎隨……令行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里急……病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支痛……病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緛戾……病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脅痛嘔泄……病之常也
凡此十二變者,
報德以德,報化以化,
報政以政,報令以令,
氣高則高,氣下則下,
氣后則后,氣前則前,
氣中則中,氣外則外,
位之常也
故
風勝則動,
熱勝則腫,
燥勝則干,
寒勝則浮,
濕勝則濡泄,
甚則水閉胕腫,
隨氣所在,
以言其變
在這里,
六氣所主司的氣化,
被概括為十二個方面,
呼應者萬物的
生化、季節(jié)、氣候、
動物種類、人體藏氣
以及人體易于
發(fā)生的疾病等等
由于氣候是
六氣氣化的
主要特征之一
如上文之:
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為風生
《五常政大論》之: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
《至真要大論》之:
厥陰司天,其化以風;
少陰司天,其化以熱;
太陰司天,其化以濕;
少陽司天,其化以火;
陽明司天,其化以燥;
太陽司天,其化以寒
故《黃帝內(nèi)經(jīng)》不僅
在六氣概念中將氣候之
風、寒、火、燥、濕與
三陰三陽、五行之
木、火、土、金、水
并列共同組成基本概念
名為:
厥陰風木、少陰君火、
少陽相火、太陰濕土、
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而且常以
風寒暑濕燥火
六氣作為
以上概念
的代稱
因此,在七篇中
“風”是厥陰風木所
形成、造就、呼應的
自然萬物的氣化之象
涵蓋著
和平、璺啟、
風搖、風生、
生化、飄、
撓動、迎隨、
里急、支痛、
緛戾、脅痛、
嘔泄
等所有征象
風為自然氣候要素之一:
作為氣象要素
風寒暑濕燥火
是
運氣氣化
最顯著的
征象之一
但是同時其自身作為氣象因素
亦對自然界生命狀態(tài)形成影響
即《五運行大論》之: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
風以動之,濕以潤之,
寒以堅之,火以溫之
不同的氣象
擁有不同的屬性
及對萬物不同的作用
亦對人體生命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
尤其是極端氣象狀態(tài)之
“寒暑燥濕”
更易對人體形成傷害
現(xiàn)代中醫(yī)學之外感病因
即時強調(diào)
氣候因素
過度變化
對人體疾病發(fā)生的影響
而這種氣象要素的風寒暑濕燥火
是現(xiàn)代中醫(yī)學病因?qū)W概念的主體
如印會河高等中醫(yī)院校教材五版
《中醫(yī)基礎理論》:
六淫即
風、寒、暑、
濕、燥、火
六種外感病邪的統(tǒng)稱
風、寒、暑、
濕、燥、火
正常情況下
稱為'六氣’
是自然界的
六種不同的
氣候變化
氣象之風致病性最弱:
縱觀《內(nèi)經(jīng)》
六氣或六淫之風
寒暑濕燥火
的完整概念
皆是出自運氣七篇
其他篇章
幾乎沒有任何的
完整涉及或記載
《至真要大論》提到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
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在運氣其他篇章亦以
五運、六氣主客、勝復郁發(fā)等方式
陳列了六氣、六淫的概念
及其與疾病發(fā)生的關系
但在運氣七篇中的六氣
并不是單純的氣候因素
而是氣化的概念
事實上,作為氣候因素的風邪
其致病性與其他氣象因素相比
不僅非“百病之長”
反而是最弱的
如果不與
極端的氣溫即“寒、暑”
極端的濕度即“燥、濕”
這些氣象因素的組合
再大的風都難以致病
故古代文獻
在涉及氣候因素
對人體的影響時
多只論,“寒暑燥濕”
而不談,風
《淮南子·俶真訓》:
是故
形傷于寒暑燥濕之虐者
形苑而神壯
神傷乎喜怒思慮之患者
神盡而形有余
《呂氏春秋·恃君》:
凡人之性……寒暑燥濕弗能害,
不唯先有其備,而以群聚邪
《呂氏春秋·愛類》:
寒則欲火,暑則欲冰,
燥則欲濕,濕則欲燥
寒暑燥濕相反
其于利民一也
《內(nèi)經(jīng)》
亦有諸多篇章如此表達
《生氣通天論》:
起居如驚
神氣乃浮
導致外感因素
因于寒……
因于暑……
因于濕
的內(nèi)容當中
并無“因于風”
《解精微論》有:
若先言
悲哀喜怒,
燥濕寒暑,
陰陽婦女,
請問其所以然者
《五常政大論》:
寒熱燥濕
不同其化
等等皆是
僅提,“寒暑燥濕”
但是,無風的論述
并且,在所有的
六種氣象因素中
《內(nèi)經(jīng)》顯然認為
致病最多最廣的是寒邪
其外感病、咳、痛、痹、積
等各代表一類常見疾病
皆以寒邪作為致病因素立論
并不是我們后世定義的“風”
總之,《內(nèi)經(jīng)》
所論病因?qū)W概念
首先應該源自臨床實踐觀察
其他致病因素如關于:
飲食因素、情志因素等
我們皆可以清晰地看到
其與客觀臨床實踐的吻合
但作為外感致病因素之六淫,
明顯存在與臨床實踐的脫節(jié),
“風”的概念是典型代表
通過分析,六氣的概念
涉及邪氣總稱、六氣的氣化特征
與具體的氣候因素等多個層面
后世混同以上
不同層面概念的內(nèi)涵
完全歸之于具有
實發(fā)、感知屬性
的氣候因素
并在難以解釋時,為自圓其說,
過度強調(diào)作為病因?qū)W的象思維屬性,
使來源于實踐經(jīng)驗的病因?qū)W理論
日趨玄化與虛空,
失去了對臨床的
基本指導價值
因此,重新梳理
并解析以上概念
的內(nèi)涵與區(qū)別
對中醫(yī)理論的
發(fā)展至關重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