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收麥
文/黨克榮
又是一年麥子黃,收麥就要開始了,收麥?zhǔn)寝r(nóng)民收獲的季節(jié)?,F(xiàn)在農(nóng)民收麥,開著車或騎上車,地頭一坐,等聯(lián)合收割機一到,一會工夫就收完了,有車的麥子地頭裝袋,沒有車的麥子直接就送到家中。回想起過去收麥,辛苦啊,我親身經(jīng)歷合作化前、合作社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后三個時代的收麥季節(jié),有許多往事瀝瀝在目。
合作化前,那是一家一戶單干,屬小農(nóng)經(jīng)濟,那時我年幼,沒有參加夏收,但跟隨父親,親眼目睹父輩的辛酸。我家那時有二十多畝麥子,麥子成熟后,我父親天不明起來,到曹村街道顧請麥客,白廟山上麥子收的晚,還有外地貧困地區(qū)的農(nóng)民來趕場掙錢,那時把出來給人收麥叫趕場,曹村街道有個趕場的聚集地(勞務(wù)市場),到麥?zhǔn)占竟?jié),聚集人很多,我父親請了四五個人,回家飯一吃,提上開水,領(lǐng)到地里收麥子,一般都用鐮刀割,他們自帶鐮刀和磨刀石。中午不誤時間,飯饃送到地頭,收割完后回到家中,飯一吃,工錢一開,他們就回家了。
麥子拉運那是難度最大的,當(dāng)時用牛拉車,我們叫拉拉,有3米多長,1米半寬,小木輪子,后邊五個刺,前邊套牲口的轅,車一般用槐木做的,很結(jié)實。我家有十畝地,在我家西北三四里地叫棗園的地方,西鄰溝北村四社,路上坡很徒,轉(zhuǎn)彎多,路窄。記得有一次我父親拉了一車麥子,有個坡一下是個急轉(zhuǎn)彎,牛沒牽好,走的一急,車翻了,我父親受了點輕傷,我五叔父在不遠處收麥,看到過來,裝了半車?yán)厝?。我父親休息了會,好在并無大礙,車來后把剩下的裝上拉回,驚險呀!拉麥子得好多天,幾十回拉,那時拉麥我雖小經(jīng)常跟著,有時裝車我父親把我抱到車上,踏實麥子,扎繩時提繩,回來危險路段我父親不讓我在車上坐,到平路才坐到車上。麥子拉回來都堆放在場邊,積好,防止下雨。
那時我們黨家四戶用一個公用打麥場,就在家門口,我四大(叔父下同)五大一戶,七大、九大一戶,八大、十大一戶,我家一戶。碾打麥子四戶輪流,輪到那家碾打,大家都自覺幫忙,老一輩兄弟們相互協(xié)作,互相商量,我四大麥子多,苗家大外甥家里麥子少,常來幫忙。那時碾麥子是用牛拉碌碡,有個大的砂石碌碡,兩個牛拉,小的青石碌碡,一個牛拉。牽牛碾場是個苦差事,大熱天,一場得兩三個鐘頭,轉(zhuǎn)圈圈,有時時間長了得換一下。那時沒有牛不行,我父親一輩子愛養(yǎng)牛,養(yǎng)兩頭大牛,年輕時身強力壯。記得那時我八大、十大年齡小,也沒養(yǎng)牛,拉運碾打,我父親要給幫牤,看得把麥子倒到倉中。場碾完后,麥草積起來,有的圓形,有的長條形,麥草是牲口的飼料。那時麥子從收割碾打完,至少得二十多天。
麥子碾打完后,逢好天氣曬麥子,記得我家曬麥子,我父親早早把麥子扛到場里。中午用耙耙摟幾次,曬麥子隨時觀察天氣,防止發(fā)白雨,北邊發(fā)云要十分注意。到中午兩三點收拾麥子,大家都來幫忙,用推把把麥子推到一塊,掃凈。用木掀、掃帚借風(fēng)力,把麥子揚凈。儲存麥子是用蘆葦編的圓席囤,叫麥圈子,我父親早早在家中唯一住人的土窯洞后邊放好,囤底下放麥草防潮。那時麥子往回運是人扛,用口袋裝,一百二三十斤,在一個人幫助下,端到肩膀上,叫端莊子,口口不能扎,用手捏住,到囤前便于倒。大伙幫忙,連裝代扛,有時糧食多接個圈子,倒糧食得搭木板上,幾個小時就完工了。曬麥?zhǔn)锹≈氐?,既是慶祝豐收的喜悅,也是宣告夏收的結(jié)束。當(dāng)時農(nóng)村人曬麥吃煎餅、油餅,算是好的飯食了,我母親吃過早飯,灘煎餅、烙油餅,人多準(zhǔn)備的多,最后招待大家一吃。
合作社生產(chǎn)隊收麥,公社麥?zhǔn)涨伴_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動員大會,那時收麥稱龍口奪食,因麥子成熟后,怕大風(fēng)、連陰雨、冰包等惡劣天氣。聽老人說,麥?zhǔn)炝?,晚上一場大風(fēng),麥穗成了光桿了。記得六十年代初有一年,收麥下了十多天連陰雨,成熟麥子在地里穗子都發(fā)芽,收回堆放的也發(fā)芽、發(fā)霉,不能吃了。所以生產(chǎn)隊成立組織,收割組、拉運組、碾打組、安全保衛(wèi)組等,男女老少齊出動,收割、拉運、碾打一條龍,爭時間,那時我上學(xué)或參加工作,有時也回去在生產(chǎn)隊參加割麥子、碾場勞動。我在渭南師范上學(xué)時,收麥也幫助附近的漢馬村收麥,碾場,他們那里收麥打梱子,我學(xué)會打梱子。我們隊場面開始在村中間,后搬到上邊北溝西邊,有飼養(yǎng)室。生產(chǎn)隊碾場熱鬧的很,人多,特別是老一輩人正直,村風(fēng)正,勤勞吃苦,責(zé)任心強。碾場開始是牛拉碌碡,五六個碌碡碾,還曾經(jīng)有電碌碡,電機帶,一個人在中間用繩拉,掌握方向,一個人拉電纜繩,很危險。后來生產(chǎn)隊買了臺手扶拖拉機,提高碾打效率。當(dāng)時我們西頭村六組(后溝里),是村上先進單位,隊長、副隊長、婦女隊長、會計出納、記工員還有貧農(nóng)組長等干部很負(fù)責(zé),那時社員很自覺,上工鈴一響,都按時出工,干活都很賣力。
1981年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后,因我家在農(nóng)村,家中農(nóng)業(yè)人口六人,分的地多,多數(shù)種麥子,我父母年齡也大了,所以夏收任務(wù)落在我和老婆肩上,好在那時學(xué)校放農(nóng)忙假,一干幾十年。
夏收提前準(zhǔn)備工作除了農(nóng)具準(zhǔn)備外,主要是收拾打麥場面,責(zé)任制后家家戶戶都分有場面,我家場面先后搬了三次,開始在我家東邊五、六十米,很近,后來那里批了莊基地,搬到窯背溝沿邊,遠了。場面趁雨后要用耙割開、拉平,老人說,“三月不割場,麥在土里揚”,雨后用青石碌碡滾壓光,好多次用人拉。有時沒有天雨,要顧人家車?yán)疂?,晩上一潑,第二天天不亮去滾場。
麥子成熟后多次去每塊地觀察,老人說看麥子熟要早上觀察,下午看熟了,是外熟,要細(xì)觀察顆粒,麥?zhǔn)障烖S,熟過了掉粒,綠了顆粒不飽滿。那時我家麥子收割,除自己收割一部分外,為搶時間,還是顧人收割,早晨在我家門口,有白廟下來的麥客,叫幾個人收割。后來有一種割曬機,專給別人收割,算收割進一步了。
麥子拉運是用架子車,記得剛分隊,我家沒架子車,借別人的,利用晚上和老婆兩個人拉。后來買了架子車,車前、后搭轅門。那時雨水好,麥子豐收,一畝麥子得四五車?yán)?。裝車是技術(shù)活,車要裝正,裝好用大繩子勒緊。好幾年我大妹夫幫我拉,他家水地,麥?zhǔn)盏倪t。他裝車技術(shù)好,架子車裝的象手扶拖拉機,村里人都夸獎。我家是半山區(qū),走地里全是上坡路,上去兩個人拉個空架子車,到地里滿頭大汗?;貋硐缕罗@要駕好,手要用勁挺住。上坡一人拉,后邊幾個人掀,費勁。后來農(nóng)村手扶拖拉機多了,拉麥讓人家手扶拖拉機拉,自己拿六股杈裝車。麥子拉回來堆放在場里,整個收割完后碾打。
麥子碾打,因自己有場地,很方便,天不明和老婆及兒女起來帶上工具去攤場。攤場前,得用掃帚把場齊齊一掃,叫槾場。攤場,把麥堆積用個兩股耙子抱開,用帶輪子的大尖杈,把麥堆拉到場里均勻放開,用杈先把麥子一亂,一堆一堆立起來讓曬,麥子干了曬厚些,濕了曬薄些,九多點前場攤起了,回家做飯吃飯。吃了飯麥子不干,還要翻一次。到中午一兩點去圓場,圓場是把麥子鋪平,四周圓圓,能碾到。那時隊上有戶人家有手扶拖拉機,提前預(yù)約,到時來碾場,帶碌碡碾,頭遍碾過得翻場,翻場,用杈挑起,抖擻一下,盡量翻一過,再碾一次,使麥穗全部脫完,一共碾半個多小時。碾場緊張,一家挨一家,司機連水都顧不上喝。
場碾完后,回家簡單的吃喝點,用架子車?yán)瞎ぞ?,包括各種杈,木掀、掃帚、推把、裝麥袋子等,來起場。起場,是用杈把麥草分離出去,先把麥草齊齊抖擻,讓麥粒落下,然后將麥草挑成堆子,借別人的帶輪子的大尖杈,把麥草推到尖杈上抖動幾下,不能讓麥粒卷入麥草中,放到場一邊,堆放好,尖杈推不完的用杈挑,主要用杈,有小杈(四股)、六股杈,反復(fù)幾遍,麥草分離出后,最后用十股杈齊齊再撒一遍。后用推把把帶麥糠的麥子推到場中間一塊,掃帚掃凈,準(zhǔn)備揚場。揚場是借風(fēng)力,用木掀把麥子和麥糠分離開,那是技術(shù)活,開始我父親雖年紀(jì)大了,還給我指導(dǎo)。揚的方向不對,一掀就把麥粒弄到麥糠里了,那要萬無一失,盡量做到麥糠里無麥粒,慢慢我也學(xué)會揚場了。揚出的麥再揚一次,一個人揚,一個人用新掃帚掃麥堆上的雜物,這樣就成一堆凈麥子,看到一堆麥子,那是豐收的喜悅。麥子袋子一裝,底底用簸箕清理,剩余的放下第二天再碾,最后還得把麥糠推到場邊角角,用掃帚把場齊齊一掃,第二天還要碾場,忙完天就黑了,這樣輾場得四五天。麥子第一次碾叫生場,麥草還得碾一次,第二次主要是把麥草中裹的麥粒抖擻出,把里邊麥子盡量清理凈,最后場里麥草積起,場里就完工了。麥子還得曬干入倉。當(dāng)年每年打一、二十石麥子(一石約300斤)。夏收正值高溫天氣,那時還年輕,還能吃苦,再加上三個兒女也大了,幫不少忙,現(xiàn)在回想起來,收麥活干了三十多年,難關(guān)不知怎么渡過的。
“夏來晝長人影瘦,金染玉剔麥粒香。農(nóng)者躬耕汗滴土,春秋幾載年景長?!睅资赀^去了,但那收麥、拉運、碾場的情景還時時浮現(xiàn)在腦腦中。勞動是光榮的,我們這一代人及父輩下的苦,后輩應(yīng)銘記。要繼承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的精神,一粒麥子來之不易,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應(yīng)該珍惜糧食,是我寫此文的目的。
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作者簡介
黨克榮,男,富平曹村人,退休教師,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在鄉(xiāng)村學(xué)校工作四十年。
講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揚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