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江閱讀
淺談唐代,華彩傾國
隋煬帝時期“盛官服以飾其奸,除諫官以掩其過”。然唐代初期始服飾沿襲隋制,直到武德四年(621年)朝廷正式頒布了車輿、衣服法令才正式確定了當(dāng)朝的冠服制度。
當(dāng)時的男子所戴的一種叫做“幞頭”的頭巾在服飾發(fā)展的歷史中很有影響,這是一種用于包裹頭部的巾帛,源于漢代在北周時期正式得名。在唐代時期也是當(dāng)時男子的主要首服,“幞頭”又名為“折上巾”。幞頭是經(jīng)過改造后的幅巾,四角呈帶狀,通常以“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從遠處看,背后似乎有兩條飄帶且由于另外兩角反折向上系結(jié)在頭頂,所以被稱為折上巾。唐代幞頭的樣式主要是有“英王踣樣”和“開元內(nèi)樣”,開元內(nèi)樣的樣式比英王踣樣跟高些,頭部略顯尖形。幞頭的兩“腳”有多種形制。從最初以兩條帶子自腦后自然垂下,或到頸部,或過肩頭到后來兩腳逐漸縮短以至于有人把它兩腳反曲朝上插入腦后結(jié)內(nèi)。不過因著幞頭的雙腳是以很輕薄柔軟的材料做成的所以又被叫做“軟腳幞頭”。在中唐以后幞頭兩腳的樣式較之前有所增加,且?guī)追N樣式的區(qū)別也很明顯,它們或是上舉、下垂又或者斜聳在一邊、交叉于腦后,先是梭子式再到圓腰式。到了晚唐開始幞頭的樣式則是由軟式前傾演變?yōu)榱擞彩铰砸姺秸?。自五代起幞頭兩腳由軟翅變?yōu)橛渤嶂鸩较騼蓚?cè)平展開直到宋代定型為展翅漆紗幞頭。
說到幞頭又不得不提一下紗帽,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烏紗帽。紗帽在唐代的出鏡率也是不亞于幞頭的,它始見于南朝,是朝野共服的首服。到了唐代開始就被看作了視朝聽訟和宴見賓客的首服并且在儒生隱士當(dāng)中廣泛流行。從隋唐遺留的一些文物以及記載的史籍中可以知道紗帽在當(dāng)時發(fā)展為烏紗帽并且與圓領(lǐng)窄袖衣服、紅鞓帶(鞓帶:皮革做成的腰帶)、烏皮六縫靴等一起搭配為上下通行的服裝,甚至連帝王也不例外的如此穿著。
(唐)閻立本《唐太宗立像》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
不過穿歸穿,既然是帝王那與官員平民肯定還是會有區(qū)別的。畢竟唐朝的制度還是頗為森嚴(yán),根據(jù)衣冠制度,按官品高低穿著,以顏色和圖案區(qū)分官品大小。天子著赤、黃,臣民禁穿。親王以及三品、二王后,用紫色,飾品帶玉。五品以上用顏色用朱,飾品帶金。六品以上顏色用黃,六品、七品用綠色帶銀飾。八品、九品用青色,帶鍮石。流外官人、庶人、奴婢等則用黃白配飾鐵、銅。
《賓客圖》 身穿官服的唐朝官員(圖左三人)
唐代官服顏色最初是以黃、紫兩色為主色,直到唐高宗開始黃色成為了皇帝的專用色,除皇帝以為的任何人都不允許再穿著黃色。紫色是三品以上官服的顏色,后來四品著緋色,五品著淺緋,六品著深綠,七品著淺綠,八品著深青,九品著淺青,百姓著黃白。而除了服裝顏色以外官員們所佩的腰帶也有著嚴(yán)格的規(guī)定,不同官級必須用不同材質(zhì)的腰帶。《事物紀(jì)原》上曾有過記載“上元元年,自三品官自庶人各有等制,以金、玉、犀、銀、鍮、鉐、銅、鐵為飾,自十三銙至六銙?!逼渲械你捯话闶欠叫窝b飾,其數(shù)量和質(zhì)料是區(qū)別品級的重要標(biāo)志。銙在腰帶上的位置是位于腰后,最初是用來掛環(huán)懸物后來才演變?yōu)殂掞棥?/span>
(唐朝玉帶銙)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極為繁榮的朝代,同時它的文化也是極具鮮明時代特色和濃郁民族風(fēng)格的開放型文化,它深厚凝重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也為后世的文明奠定了基礎(ch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