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教評一體化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進》講座心得
中山市東鳳中學∣王藝錦
近日有幸學習了廣州市南沙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籍歡歡老師的講座,收獲頗多。籍老師以新課標背景切入,強調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亟待革新,并依據(jù)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科的定義,主張一線教師應思考語文課的綜合性實踐性,嘗試將課程理念架構于學習任務群中,在目標導向下實現(xiàn)學教評一體化,促使深度學習的達成。我將圍繞以下三點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凸顯課程理念,強化學科特點
在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將學科定義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其中,綜合性強調語文課程的復雜系統(tǒng),它包含了語言、文字、文學、文章、文化等多個層面。籍老師認為,因為各個層面之間不具有遞進性,而具有交織性,因此課堂實施有一定難度。而關于學科的實踐性,籍老師解釋因為語文課包含了識字寫字、閱讀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多個活動,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因此應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多維度的課程理念勢必包含了多元的育人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從現(xiàn)實中尋找要素,將生活作為基礎,設置情境,依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fā)展性。為實現(xiàn)課程統(tǒng)整,籍老師主張設置包含“基礎型”“發(fā)展型”“擴展型”的三級階梯式學習單元,并建議在每一個學習單元中,盡可能涵蓋多個學習任務群,這些任務群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制定不同的側重點,彼此之間既要體現(xiàn)連貫性及延續(xù)性,也要體現(xiàn)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當然,課程整合不能局限于課程或教材內容,要根據(jù)核心素養(yǎng)要求,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任務,采取激發(fā)、促進、引導、關注、 鼓勵、倡導、支持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合作,開展探究。
二、圍繞目標導向,探求一體化模型
在新版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關注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這個愿景較為宏觀,想要落地需要再課堂中建立一種模型,可供一線教師參考和使用。籍老師認為,模式的建立離不開明確的目標,以目標為核心導向,探求學教評一體化模型,可以提升課堂質量及效率。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領悟,籍老師首先對“教學評一體化”及“學教評一體化”二者進行了對比和辨析,為一線教師清晰解讀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的概念與術語。籍老師認為此二者本質相同。要使得學、教、評三者目標、內容、方式保持一致,必須在設計的起點考慮到學習目標的制定。籍老師列舉了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的例子,強調目標即評價,教師需要進行學習目標的具體化分析,確保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評價精準到位。對于一線教師來講,需要改進思路,從以往刻板流程中跳出來,以教育目標理論為指導,嘗試讓學習、教學、評價之間保持一致,使設定的目標、呈現(xiàn)的內容及方式相契合,在評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過程性和整體性的平衡,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這樣才能形成邏輯嚴密的閉環(huán)。
教學評一體化的落實,可分三步走。首先,要研究教材、研究課標、研究理論,形成對學科的基本認識;其次,要遵循模型,從模仿開始,提供一個可借鑒、好應用的框架;最后,要發(fā)揮區(qū)域特點,優(yōu)化升級,實現(xiàn)學科大概念引領下的課程內容重構。
三、巧用項目學習,彰顯區(qū)域特色
該講座最吸引我的,還是關于理念如何落實的舉措與建議方面。籍老師以南沙區(qū)的教研探索為例,介紹了該區(qū)初中語文深度學習項目推進路線及成果。根據(jù)區(qū)域特點,南沙區(qū)制定了名為《以“寫”為中心的深度學習》的實踐探索,這個標題直觀地啟示我們,目標的制定,要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為解決教學思維陳舊、目標制定隨意化、教學內容碎片化等問題,籍老師從2014年起便架設以”深度學習”為內核的培訓建設框架,并在隨后的幾年中持續(xù)性推進項目落實。圍繞深度學習的五個特征: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聯(lián)想與結構、遷移與創(chuàng)造、價值與評判,搭建連貫的教學實踐四步模型,繼而形成環(huán)節(jié)分明的模板。而在進一步實施時,教師需要關注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及持續(xù)性評價的反饋作用,在教學實踐中,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生在素養(yǎng)導向學習目標的引領下,聚焦引領性學習主題,展開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與活動,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體會學科基本思想,自主地建構知識結構。
籍老師也強調,學教評一體化是語文課程實施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引導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關鍵一招,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不能僅看效率,因此單元學習不能一刀切,這樣會導致學習內容和結構割裂。想要落實讀寫整合,需要在突出學科特質的基礎上加強課程內容整合,這一點只能循環(huán)漸進,不能貿然求新。所有教學改進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xiàn)能夠綜合運用知識和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養(yǎng)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就像教育的意義,最終也是作用于人。能夠使學生成為既有扎實學識基礎、又有獨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肩負未來的人,是每一名教師的終極目標。作為入職四年的教師,在這場講座里不僅收獲了理論知識,也在籍老師語重心長的勸慰里,反思自省,找回從教的初心,找回對語文的熱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