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六月初四 尤佳
谷語,本名馬迎春,男,1980年出生于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現(xiàn)居四川康定,執(zhí)教于四川民族學院文學院,系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海外版)《詩刊》《西藏文學》《廣西文學》《星星》《星火》《延河》《詩林》等報刊發(fā)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掙扎》、詩集《遙遠的村莊》《群山之間》。
·谷 語·
谷語詩歌十首
深處的力
秋陽收走殘留山頭的最后一根絲線
出門看山野,世事的棋局就擺在那
從河灣振翅起飛的白色水鳥
牽引一顆渴望奮飛的心,也牽引著
一團亂麻。風拂水面,寒光閃閃
寒光閃閃的河,像拖在大地上的長刀
基古山陷入落葉,但不改磅礴大氣
棱角分明中伸出一條柔軟的山路
將一只流浪的車頭燈接引至山腰上的村莊
若拉河,這根被秋風裁減了大半的綢帶
在入夜時串起了月亮、星子和人語
如若看透凜冽,夜里的飛雪
就是春天的背景
來自地心深處的力,將破譯
落葉、枯枝和霜雪編寫的密碼
你看,基古山覆蓋著小雪,像敷上了
一層面膜,盡除滄桑之氣
林間有積雪
林間有積雪,無聲,無人煙
偶爾,深處傳來清響,如同靈魂的回聲
葉子枯了,便掉落,不帶遺恨
雪地接住這自然發(fā)生的事件
小小的海子,是一只清澈的眸
嚴寒也不能凝固眼中的柔波
能容世事,也能容沙子
岸邊雪地閃耀的光線,像細細的顫動的睫毛
山岨、灘涂、坡地、崖嶺……
都是用經(jīng)文一遍一遍擦洗過的
露出雪地的彎折的枯草
內(nèi)心藏著安靜而豐沛的光芒
藍
多少次,我注目這純粹、深遠的藍
群山之上,寧靜的藍色絲綢
帶著天堂的閃光
倒映塵世的草木、峰巒、溝壑與蕪雜
面對驚心動魄的藍,萬物收斂了喧嘩
連一只鳥也盡量低飛,似乎
擔心翅膀的欲望會擦傷天空的清純
我在一塊石頭上坐下,藍,那么近
仿佛一伸手,就可掬一捧,澆到布滿塵埃的頭上
仿佛一縱身,就可跳入那浩瀚的蔚藍
就這么坐著,什么也不需要說,它就懂得了
一棵草木承受的傷害
就這么坐著,魂魄就漸漸得到了修復
像母親溫柔的懷抱,止住了內(nèi)心的滂沱
與草木書
本來是兄弟,草木與草民,誰能說出他們
有什么區(qū)別
大多時候我被電子表格蹂躪,只有在法定假日
才能逃脫文檔的控制
整個假日,我都流連在草木上
我會撫摸蒺藜身上的刺,并真心羨慕它依然
能夠保持尖銳
樹莓是草木最溫柔最甜蜜的部分
我認真地數(shù)它上面的小顆粒
我的時間就成為一小粒一小粒的幸福,也是
一小粒一小粒的自由
金錢草每片葉子上都蓄著一滴通透的露水
真的,面對太陽,那就像一篇滿懷幽怨的陳情書
我回到草木中間
騎著一匹強壯的狗尾草,在風中奔騰
行 者
一夜之間,秋風席卷草原
放眼,大地展開
時光以金黃小楷寫就的檄文
我是托缽的行者,在漢語里問道
多么愛,生命,這精致的瓷器
美學的曇花
不停留,獨木橋也很美,遠方在白云上
著迷繽紛的世相,旁逸斜出苦與樂
以溫暖的痛感,輕觸
一根白發(fā)的癌細胞
老年在體內(nèi)擴散
拉二胡的人
琴弓搭在日子的深巷上,摩擦
拉他比紙薄的命
悠長、悲切、絲絲縷縷的痛
飛揚、低回
這個盲人,用弦索訴說
用音符撫摸人間的坑洼,一把
歷經(jīng)風雨的琴,三十年走街串巷
冷和暖,都用琴聲收藏
一抹黑的世界,拉出了悲憫和星辰
躬身坐在地下通道
身影像一把琴弓
搭在命運的琴箱上,拉著人間冷暖
坐在石頭上
在路邊一塊石頭上,輕輕坐下來
他一直背著妻子和母親的病
此時也放下來,擱在腳邊
四處漏風的身體,歲月在上面磨刀
仰頭,烏云冷漠。打火
用一支煙,抽他的肺部
是什么一直在心里刺痛?
一條路,眼看就走絕了
中藥、西藥、民間偏方,都無力
內(nèi)心過于沉重,石頭都被坐疼了
大風過境,房梁搖搖欲墜
他必須用中年,兇狠地撐著
登 高
登高,攜著內(nèi)心的暗鎖
一個被世界暫時松開的人
手握陳舊的日子
到山頂,打開胸中呼嘯的田野
歲月失去彈性
有些力量彎曲了生活
人生的窟窿漏出了故鄉(xiāng)
人到中年,還用竹籃打水
浩瀚和廣闊穿過小我的針眼兒
有些身外之物如浮云
史書上蕩漾的風云
皆如煙塵,被風吹散,連同我
有白發(fā)已經(jīng)起義
我還有補丁
還在醞釀閃電和雷鳴
落霞遲暮,但是絢爛而高貴
大 雪
我預定了燕子溝的雪意
驅(qū)車八十余公里進入它的皺褶
必須裝上防滑鏈
才不會在欲望的長坡上打滑
一座松林用它的冰肌雪膚擁抱我
我漸漸停止了俗世的沸騰
千山潔白,不染塵埃
交出魂魄讓群山整理
我摸到了海子晶瑩透徹的脈搏
安靜卻氣韻生動,不似我這病體
飛舞的雪花用草書開列處方
過熱的身軀需要冰鎮(zhèn)
流泉以冰錐的決絕姿勢,拒絕
一朵花的幻影
石頭有邪念,石頭在反思
一場大雪,捂住石頭內(nèi)心的動蕩
三月,陽光照在北坡
三月,陽光照在北坡
金色的紗巾,緩緩擦拭北山的塵埃
銹蝕的關(guān)節(jié),枯枝們蘇醒了
朝天舉起星星的骨朵兒
所有陰影都被光明驅(qū)散
所有哀傷都被生長的喜悅覆蓋
鳥鳴脫去經(jīng)冬的滄桑
地心深處的力,被上天的恩澤喚醒
草芽兒,河流,琴聲和夢
走出陰影的人,懷抱歲月的引火線
迎風晾曬暮年,感到了溫度
一頭白發(fā),是晚春的白玉蘭
是的,仍有殘缺和淚水
我在美學的懸崖,在夢幻的天邊
內(nèi)心的漏洞,被陽光的粒子填滿
春風擦拭我,我用詩歌擦拭生活
三月,陽光照在人間
金色的藥劑,緩緩輸進大地的機體
蕭瑟一冬的高原柳
迎風抖開華麗的翮羽
創(chuàng)作談
詩歌的“情”與“言”
·谷 語·
我非常喜歡那種語言上很講究,同時情感又含蓄而飽滿的詩歌,就是說“情”與“言”的處理十分妥當?shù)脑姼?。詩歌的“情”即表達的思想、抒發(fā)的情感,它是詩的靈魂,是內(nèi)質(zhì),是骨骼;“言”即詩歌的語言,是媒介,是載體,是外形,是肌肉。二者必須完美結(jié)合,相輔相成,互相生發(fā),共同服務于詩意的建構(gòu),才能夠讓一首詩真正活起來。美好的“情”因準確、凝練、優(yōu)美的“言”而得以藝術(shù)化地表達;詩意化的“言”因真摯動人的“情”而獲得了藝術(shù)生命。
有“情”無“言”不是詩,反過來,有“言”無“情”同樣不能算作是詩。事實上,無論古今中外的詩人,其詩學問題的核心就是處理“情”與“言”的關(guān)系問題,即為思想情感尋找到一種恰當?shù)恼Z言形式。即使《毛詩大序》的“賦比興”,雖然是對《詩經(jīng)》藝術(shù)技巧進行的提煉,但本質(zhì)上仍舊是處理“情”與“言”的問題。皎然在《詩式》中曰:“取象曰比,取義曰興”,“象”即事物的外在形象,“義”即事物的內(nèi)在意蘊,雖然論及的是“比”“興”之“象”“義”問題,但終極目的還是探討語言和情感的問題。后來司空圖“韻外之致”、嚴羽“羚羊掛角,無跡可求”、許印芳“淡語亦濃”、“樸語亦華”等,直到現(xiàn)當代詩人的詩學實踐,無不是在為“情”尋找恰當?shù)摹把浴?。西方同樣如此,比如但丁就力圖讓語言充滿多種意義(思想感情),他說“詩或文學具有字面的、譬喻的、道德的、寓言的四重意義”,這即是對詩歌的語言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語言的意義要豐富。后來反叛性的浪漫主義詩人如華茲華斯就說“詩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且對詩歌語言提出了要求。由此可見,詩歌藝術(shù)的核心實質(zhì)上就是處理“情”與“言”的問題,二者處理好了,就可以說是掌握了詩歌藝術(shù)的奧妙。
本著這樣一種詩學觀念,我寫下了一些詩歌,這里選取的是首詩歌是我認為較有代表性的幾首。很顯然,它們的風格并不盡然相同,但是又具有內(nèi)在的相通之處,那就是:都力圖給一種情感賦予一種我認為恰當?shù)恼Z言形式?!缎姓摺贰兜歉摺吩谡Z言形式上似乎就要“奇崛”一點,像“老年在體內(nèi)擴散”“有白發(fā)已經(jīng)起義/我還有補丁”這類句子顯得更為奇特,它們的棱角更為尖銳一些,苦心孤詣地尋求語言的痕跡也更為突出一些。而像《林間有積雪》《藍》這類詩歌在語言上就顯得更為平實,不那么有棱角,語言本身的尖銳性不那么強烈,而是以一種整體語言的力量賦予文本詩意。但無論寫作風格怎樣變化,采取何種語言形式,而追求“情”與“言”的相互生發(fā),賦予“情”恰當?shù)恼Z言形式這是我一貫的寫作路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