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朝時期的詩仙,他的詩才華橫溢,作品廣泛流傳,其中《靜夜思》更是家喻戶曉,小兒皆能背誦。然而,這首被傳誦千余年的詩歌,其前兩句的真正含義,卻被誤讀了千余年,很少有人知道。
李白和杜甫,兩位唐朝的詩人,他們的友情深厚,杜甫更是曾做過李白的小弟,跟著他一起尋過仙草,找過仙人。然而,杜甫的現(xiàn)實(shí)主義和李白的浪漫主義,最終讓他們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杜甫渴望為國效力,成就一番偉業(yè),而李白則看破了功名利祿,他覺得這些身外之物只是禁錮他自由的枷鎖。盡管他們各自追求理想與信念,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友情。
杜甫對李白的思念之情深如海,他給李白寫了許多詩,而李白卻只回了兩首詩。這并不是因為李白不珍惜杜甫的友情,而是因為他實(shí)在是太忙了,他忙著尋仙人、忙著結(jié)交新朋友、還忙著喝酒。
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離了酒,李白又怎么會是李白?他的很多名篇佳句都是在酒后寫出的,其中《靜夜思》無疑是知名度最高的。這首詩看似簡單,但卻被誤讀了千余年,尤其是前兩句的真正含義,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通常認(rèn)為的《靜夜思》是這樣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對于前兩句,我們認(rèn)為“床”就是我們睡覺的床,“疑”就是懷疑的意思。然而,這樣的理解其實(shí)是一種誤讀。在古人的思想中,“床”并不一定指的是睡覺的床,更多時候,它指代的是“井欄”。
在古代,故鄉(xiāng)又被稱為有井水的地方,而成語“背井離鄉(xiāng)”,也是說離開了有井水的故鄉(xiāng)。在一些詩句中,更是直接將“井”和“床”連在一起抒發(fā)感情,比如李商隱這般寫道:“不惜金彈飛林外,更筑銀床在井頭?!痹俦热缍鸥@般寫道:“露井凍銀床,秋風(fēng)生桐樹?!?span style="font-weight: 700;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initial;border-color: initial;">這兩句詩中的“床”就不能理解成睡覺的床,只能理解成井欄。
所以,《靜夜思》中的“床”也應(yīng)該指的是“井欄”,意思是說,李白置身于明月下的井邊,看著月光傾灑,感觸頗深。
再來看“疑”字,我們通常理解為懷疑的意思。然而,在很多古詩中,“疑”字的解釋應(yīng)該是“彷佛、好像”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字出現(xiàn)時,通常是用了比喻的寫法。這種解釋就很符合《靜夜思》的語境,將月光傾灑在大地上的情景,比喻成了地上下了霜,而不是懷疑地上下了霜。
在這種解釋的詩句中有很多,比如李白的另外一首《望廬山瀑布》中的“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里的“疑”,解釋為“好像”才更恰當(dāng),如果解釋為“懷疑”則十分離譜,畢竟銀河落九天這本是不存在的現(xiàn)象,李白再浪漫也不會懷疑是銀河落下了九天。再比如說陸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也是理解為“好像”才更加貼合語境。
此外,如果我們用“懷疑”來解釋這些詩句中的“疑”,前提是詩人根本不清楚真實(shí)的狀況是什么,但是這些詩句中,詩人其實(shí)都清楚眼前的狀況,所以用懷疑來解釋,很不符合邏輯。
我們再來看《靜夜思》中的“疑是地上霜”,如果以懷疑來解釋,就是說明李白不知道地上明亮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才會懷疑是地上下的霜,不過李白前一句已經(jīng)說出了是明亮的月光,所以用懷疑來解釋,就會自相矛盾。
因此,李白的《靜夜思》的前兩句的真正含義應(yīng)該是:“井欄前的月光很明亮,好像是地上鋪滿了一層潔白的霜。”這種解釋,才是《靜夜思》的真正含義,而這種解釋,卻被誤讀了千余年,很少有人知道。
這種誤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過于習(xí)慣了從字面上理解詩句,而忽視了古人的思維方式和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古代,井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井邊的“床”自然就成了井欄。而“疑”字,更多的時候是用來比喻,而不是懷疑。這些都是我們在閱讀古詩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李白的《靜夜思》是一首描繪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它的真正含義,不僅僅是表達(dá)了李白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更是描繪了他在異地獨(dú)處,月光下的井欄旁,看著月光如霜的情景。
這種情景,既有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也有對生活的深深感慨。李白的詩,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情感表達(dá),更是他對生活的深深理解和感悟。
參考資料:《唐詩解析》
作者簡介 | 無風(fēng),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