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科(學(xué)名:Agaricaceae)又名傘菌科,是擔(dān)子菌門傘菌目的一科,包含了傘菌屬等合共85個屬、1340個品種。
傘菌屬(Agaricus),又名蘑菇屬,是蘑菇科下的一個大型及重要的屬,包括了可吃菇及有毒菇,在全世界合共超過300個物種。
球基蘑菇(學(xué)名:Agaricusabruptibulbus),俗稱突然的球根蘑菇(abruptly-bulbous agaricus)或扁球蘑菇(flat-bulbmushroom),是一種擔(dān)子菌門真菌,隸屬于傘菌屬。這種真菌可供食用,稍具茴香,且菌肉在遭碰傷或切割后會變成黃色。其菌蓋呈白色,部分染著黃色色調(diào)。其菌柄較長,且有一個球狀的底部。
球基蘑菇最早是由美國真菌學(xué)家查爾斯·霍頓·佩克于1900年描述的,其學(xué)名為粗糙蘑菇(Agaricus abruptus)。于1904年,佩克將其學(xué)名改為現(xiàn)名。佩克指出,因為瑞典真菌學(xué)家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早前已將一個火菇屬真菌命名為“粗糙火菇”,恐怕人們與混淆兩者,故決定改名。其學(xué)名中的“abruptibulbus”源自拉丁文,意思是“球狀底部”,指的是其球狀的菌柄基部。
部分美國真菌學(xué)家會使用其異名林生蘑菇(Agaricussilvicola),而美國真菌學(xué)家史蒂夫·特魯戴爾和約瑟夫·阿米拉蒂更于2009年指出:“'球基蘑菇’一名原是取自其球狀底部,但不同標(biāo)本中的底部形狀差異很大,因此這個學(xué)名已被大部分人拋棄。”
球基蘑菇的菌蓋直徑能達(dá)8厘米(3.1英寸),呈白色,呈凸面狀,且有時候會有殼頂。在碰傷或切割后,其顏色會變成黃色。菌蓋在與氫氧化鉀接觸后會變成黃色。其菌柄高8–12厘米(3.1–4.7英寸),厚1–3厘米(0.39–1.2英寸),呈白色,底部有球根,且—有著一個大菌環(huán)。其菌褶呈灰色,但隨著年齡增加會變成褐色。其子實層是自由下垂的。其菌肉呈白色,在碰傷或切割后會變成黃色,并有著近似茴香的氣味。其孢子印呈褐色或紫褐色。其擔(dān)孢子的大小為6–8 x 4–5微米。
球基蘑菇廣泛地分布于北美洲和歐洲,且美國[19][20]、加拿大[21]和德國[22]均有其出現(xiàn)的紀(jì)錄。這種真菌主要依附著云杉生長,并且通常在夏末至深秋期間出現(xiàn)。
野蘑菇(學(xué)名:Agaricusarvensis),俗稱草原黑蘑,是一種擔(dān)子菌門真菌,隸屬于傘菌屬。這種真菌非常美味,呈白色,且與四孢蘑菇極相似。
野蘑菇最早是由美國真菌學(xué)家雅各·克里斯琴·謝弗(英語:JacobChristian Schaeffer)于1762年描述的,其學(xué)名即為現(xiàn)今的學(xué)名。其學(xué)名中的“arvensis”源自拉丁文,意思是“野外的”,代表這種真菌廣泛地分布在野外。
野蘑菇的菌蓋直徑長8–20厘米,呈白色,但隨著年齡增加或在碰傷時會變成黃白色。呈卵圓狀,隨著年齡增加會變成凸面狀。其菌柄高8–10厘米,厚2–3厘米,與菌蓋的顏色相同,且—有著一個形狀類似于鈍齒輪,由雙層膜組成的菌環(huán)。其菌褶起初呈白色,隨著年齡增加會變成粉紅色,最終會變成褐色。其子實層是自由下垂的。其菌肉呈白色,在碰傷或切割后會變成黃白色,并有著近似茴香的氣味。其孢子印呈褐色或黑褐色。其擔(dān)孢子的大小為11–26 x 9–18微米。
野蘑菇廣泛地分布于北美洲、歐洲和西亞這種真菌經(jīng)常在馬廄、草地等地方以仙環(huán)的方式出現(xiàn),并會依附著云杉生長。這種真菌通常在秋季期間出現(xiàn),且有時候被發(fā)現(xiàn)與蕁麻一起生長。
野蘑菇是一種非常美味的蘑菇。這種真菌已被世界各地的人視為美食長達(dá)多個世紀(jì),且現(xiàn)今仍然是常用的食材。但是,這種真菌和很多其他蘑菇的子實體都會生物累積重金屬,如鎘和銅。
雙孢蘑菇(學(xué)名:Agaricusbisporus)俗稱洋菇,也常被誤稱為口蘑(與口蘑不同),為傘菌科傘菌屬的一種,是最常見的食用菇之一,肉質(zhì)肥厚。原生于歐洲及北美洲,人類至少自古希臘時代起便開始食用,人工栽培則約始于17世紀(jì)的法國等地,現(xiàn)在則已經(jīng)廣泛在世界各地栽培。
雙孢蘑菇最大約可長到蕈傘直徑20公分,蕈柄長度15公分,不過人工栽培的雙孢蘑菇多半在蕈傘成熟張開后直徑達(dá)2~4公分時便采收。雙孢蘑菇依外觀顏色區(qū)分可分為4種,即白色、灰白色、淡黃色及褐色,其中以白色種最受市場歡迎,也是產(chǎn)量最多的一種。
雙孢蘑菇在未成熟階段通常呈現(xiàn)白色或者淺褐色,而且形狀又圓又厚,在西方通常稱其為巴黎蘑菇(champignon de paris),英語也稱紐扣菇(Button mushroom)。成熟后,蘑菇傘會張開,肉色會深化而呈現(xiàn)深褐色,在西方也被稱為Portobello。
雙孢蘑菇在70多個國家有種植,為最常見的食用菇之一。
洋菇富含維生素、蛋白質(zhì)和膳食纖維,脂肪含量低,熱量低,是一種不錯的食材。洋菇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生吃的蘑菇之一。不過其子實體可能會含有遺傳毒性以及致癌性的物質(zhì),最好不要生吃。
灰球菌屬(學(xué)名:Bovista),是傘菌科下的一個屬。
鉛色灰球菌(學(xué)名:Bovistaplumbea),俗稱細(xì)小馬勃(paltry puffball),是一種擔(dān)子菌門真菌,隸屬于灰球菌屬。主要分布于歐洲和北美洲。這種真菌年輕時呈白色,年邁時呈灰色,且容易與真皮灰球菌(英語:Bovista dermoxantha)混淆。
短柄紅菇最早是由法國真菌學(xué)家讓·巴蒂斯特·弗朗索瓦·皮埃爾·比利亞爾于1784年描述的,其學(xué)名為燃燒馬勃(Lycoperdon ardosiacum)。后來,南非真菌學(xué)家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于1796年將其學(xué)名改為現(xiàn)名。其學(xué)名中的“plumbea”源自拉丁文詞匯,意思是“鉛色”,指的是其顏色。
鉛色灰球菌的子實體直徑約為1.5–3.5厘米,呈球體狀或扁球體狀,并且是透過一簇菌絲連接至基底。其包被呈白色,但隨著年齡增加會變成淺黃色至淺褐色。其包被最終會脫落,但包被在炎熱、干燥的地方則會較遲脫落。其包被膜呈鉛灰色。鉛色灰球菌孢子的大小5.0–6.5 x 4.0–5.5微米,呈卵形,且擁有一層厚厚的孢子壁。其表面光滑,且有著一個長7.5–11.5微米的梗。其孢絲(英語:capillitium)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而非相互交織的。其孢絲壁較厚,具彎曲性,且在氫氧化鉀中呈赭色。
鉛色灰球菌分布于西歐和加利福尼亞州,并且主要在草地上出現(xiàn)。這種真菌通常會在夏末至深秋期間在草坪上的矮草、高爾夫球場和牧場上生長,并且會以零散到集群的形式出現(xiàn)。
鉛色灰球菌本身并沒有毒,因此是可供食用的。而且,這種真菌在年輕時的味道較佳??墒?,其過小的體形令到其食用價值不高,因此較少人將這種真菌用作食材。
白鬼傘屬(Leucocoprinus)是真菌中蘑菇科下的一個屬,包含有大約40個物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最常見的物種是黃色的純黃白鬼傘(Leucocoprinus birnbaumii),模式種為粗柄白鬼傘(Leucocoprinuscepistipes)。
純黃白鬼傘(學(xué)名:Leucocoprinusbirnbaumii)又稱黃鬼傘,一種明黃色真菌,屬蘑菇科白鬼傘屬。多生長于溫室中,盆栽內(nèi)乃至室內(nèi)。菌蓋直徑2.5到6厘米,最早呈長卵形,隨成熟逐漸變?yōu)閳A錐狀,表面有一層檸檬黃色粉末,菌蓋邊緣具細(xì)長條棱。菌肉黃白色,質(zhì)脆易碎。菌褶同樣呈黃色或明黃色,離生,排列較密。菌柄長3-10厘米,向下漸粗。純黃白鬼傘的黃色來自于其中所含的羥基吲哚類物質(zhì),純黃白鬼傘有毒,能引起劇烈胃痛。有一個常見的誤解是,手碰到菇類就會中毒,這是錯誤的觀念。除非你是對菇類過敏,只有部分人士碰到特定菇類會發(fā)生過敏性皮炎。所以基本上你用手是可以觸碰的。劇毒的菇類像是“死亡天使”(Death Angel),學(xué)名:Amanita bisporigera,你必須吃了幾克的毒菇才會引起中毒,不太可能經(jīng)由皮膚吸收攝取到如此的克數(shù)。
大環(huán)柄菇屬(學(xué)名:Macrolepiota)是傘菌科下的一個屬,于1948年由洛夫·辛格發(fā)表描述,約有35種物種,大多為傘菌,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溫帶地區(qū)紀(jì)錄較多,其中模式種為高大環(huán)柄菇。
本屬物種的蕈褶與蕈柄分離,蕈褶中具有褶緣囊狀體(英語:Cystidium)(Cheilocystidia),但不具有側(cè)囊狀體(pleurocystidia)。擔(dān)孢子為白色,其大小較大,一般大于10微米,可被剛果紅染色,梅澤試劑檢驗結(jié)果呈似糊精反應(yīng)(英語:dextrinoid)。多數(shù)物種具有扣子體。孢子印為白色至乳白色。多數(shù)物種具有明顯的蕈環(huán),有些物種還具有蕈托。
分子種系發(fā)生學(xué)的研究顯示本屬分為三個節(jié),其中macrolepiota節(jié)包含高大環(huán)柄菇、長大環(huán)柄菇(瑞典語:Macrolepiota dolichaula)(M. dolichaula)與M.clelandii等物種,macrosporae節(jié)包含乳頭狀大環(huán)柄菇(英語:Macrolepiota mastoidea)(M. mastoidea)、M. konradii(瑞典語:Macrolepiota konradii)與東方裂皮大環(huán)柄菇(M. orientiexcoriata)等物種,volvatae節(jié)則包含具托大環(huán)柄菇(M. velosa)與M. eucharis(英語:Macrolepiota eucharis)等物種。
本屬物種雞肉絲菇是中國菜的食材,又稱為“雞樅”。另外高大環(huán)柄菇與M.bonaerensis等物種也可食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