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枴W釉唬骸坝梢?,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薄扒笠埠稳??”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薄俺嘁埠稳??”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div>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間。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div>
政治才干
孔子設(shè)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優(yōu)異者。
孔子曾多次談到他擅長“政事”,并向人介紹說:對于子路,可以任命他來治理千乘之國的軍事后勤工作,至于是不是仁,我不知道。他開始步入仕途,是孔子在魯國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時候。最初,他在季孫氏那里干點小事,后來得到信任,升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總管。其后,還做過“費宰”。
在孔子周游列國客居衛(wèi)國時,他做了衛(wèi)國實際掌權(quán)者孔悝的蒲邑的“蒲大夫”,前后3年,取得不少政績,深得孔子稱贊。子路治理蒲三年,孔子路過,入境而善之說:'好?。∮蓢烂C而相信了!’進入城邑說:'好??!由忠信以寬容了!’到庭院說:'好??!通過觀察來判斷了!’”。
小邾國一名叫射的人,帶領(lǐng)句繹的人來投奔魯國,專門指名叫仲由代表魯國出來定盟約,而其他人一概不信。用冉求的話說就是,“千乘之國不相信盟誓,而相信你說的話”。可是仲由堅辭不干,原因是不能鼓勵小邾射干背叛國家這種不義之事。在衛(wèi)國當蒲大夫時,仲由組織興修水利,他體恤民工勞動艱苦,下令“給人一筐飯,一壺水”。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他主張“仁義的人,與天下人共同擁有,共同利益的原因”。
孔子認為,正是因為仲由做到了這些,才使得“民盡力”、“民不偷”、“民不擾”,而國家富強,這顯然是對仲由政績的極高評價。
子路墳
子路墳,亦稱仲由墓,位于濮陽縣城北5公里,今京開大道西側(cè),其西南半華里是戚城遺址。相傳戚城曾是衛(wèi)靈公的外孫孔悝的封邑,所以俗稱孔悝城。墳的東北1華里有蒯聵臺遺跡。
仲由墓直徑28米,高4.30米,墓周有青磚砌成的圍墻。墓前有碑,上刻“仲夫子之墓”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再往南有石象生、衛(wèi)國公石坊、石闕和望柱,有四通明清兩代重修仲由墓祠祀碑排列兩旁。其路東側(cè)有一巨碑,上書“仲夫子落纓處”。墓園原來翠柏蔥郁,大者可二人合抱,惜全毀于1958年。再往前南為墓祠,其享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綠琉璃瓦酸覆頂,宏偉壯觀。還有東西兩廡享堂,內(nèi)有明、清兩代碑刻題詠二十來方,多刻文人官紳贊頌仲夫子的詩詞歌賦。
子路墓祠是濮陽市區(qū)一處重要名勝古跡,其始建年代不詳,據(jù)《水經(jīng)注·河水》所載戚城東有“子路?!?,說明在1400年前
北魏酈道元寫《水經(jīng)注》時,已確認這里就是子路的葬所。
仲由墓曾被盜掘,墓室內(nèi)有殘鐵劍一把,陶壺、陶鼎、陶陲各一件。墓基為夯打,墓室為繩紋小磚券砌。專家認為此墓始建于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之
西漢中葉。以后歷代均有修葺,明代重修再三,今有碑文在其墓側(cè)。
1991年至1992年,濮陽市人民政府對子路墓祠進行了全面整修復原。整修后的享殿、兩廂房、山門、石碑坊皆為明清風格。大殿為綠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式仿明建筑,面闊 五間,進深三間,三交六木宛 雪花窗欞。四周有石欄桿環(huán)繞。兩廂房,面闊十一間,為硬山前抱廈式仿明建筑。山門亦為綠琉璃瓦、面闊三間的仿明式建筑,子路墓祠,雕梁畫棟,古色古香,為典型的陵墓式建筑。
后裔
北宋末年子路四十九代嫡長孫仲基隨康王
趙構(gòu)從濟州南渡,以軍功授臺州知府,后定居吳江膳字圩,即今盛澤鎮(zhèn)。
宋高宗為表彰仲基及其始祖仲子路的忠勇,特下詔在盛澤鎮(zhèn)劃地百畝,修建御賜河內(nèi)公廟,
宋高宗親撰匾額與廟記。
建炎戊申年,仲子世家四十九世嫡長孫大宗主仲基攜胞仲琪、仲祺南渡之后。其后裔被后世家譜家志稱為江南大宗。
江南大宗逐漸發(fā)展壯大,并播遷各地,截止到
清朝末年,后裔已遍及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東、河北、河南、四川、福建等地。至今更是散居全國,甚至遠居海外。近千年來,江南大宗后裔繼承先賢仲子的傳統(tǒng)品格,不斷進取,聞達不斷。不論是在政界還是在文化界,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