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鋼琴寶貝王羽佳:小短裙與大野心| 譯讀紐約客
鋼琴寶貝王羽佳:小短裙與大野心


本文原載于The New Yorker
作者/Janet Malcolm
譯校/momo & Ron & 莫非 & Beata & Scarlett & 瑞塔 
編輯/Liwen & eve

譯讀:T-Read | 譯讀紐約客:TreadNY


編者按

作為當代為數不多的幾位優(yōu)秀女鋼琴家之一,王羽佳既能駕馭拉赫瑪尼諾夫般的狂妄炫技,又有內田光子式的深邃細膩,剛烈和柔美共存。當王羽佳穿著紅色短裙演奏時,她如巫女般誘惑魅人,玩弄音樂于指尖;換上藍綠色半裸長裙后,她像一條桀驁不馴的美人魚,向難度極高的音樂作品挑戰(zhàn)。

本期文章著手于王羽佳的著裝爭議,但卻由此發(fā)散,刻畫了一個真實飽滿的人物形象:一個攀登巔峰、不斷突破的音樂天才,一個性感火辣的29歲女人,一個率真孤獨的工作狂。

來跟著段子手作者(認真face)一起看她臺前的灑脫張揚與幕后的敏感細膩。



每次演出時,29歲的鋼琴家王羽佳總會身著緊身超短裙,短到在她演奏時經??s上去,因此她不得不在手有空閑時趕緊掖好裙子下擺;或穿著貼身露背禮服,讓人乍一看還以為她在半裸著;而且她無論何時都穿著一雙四英寸高的細跟鞋。觀眾面對羽佳這樣的裝扮會怎么想呢?2011年,王羽佳身著一襲橙色緊身短裙,在好萊塢露天劇場演奏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對此,《洛杉磯時報》樂評家馬克·史維德在報道中寫道:“如果王羽佳穿得再少一點,劇場可能得規(guī)定‘18歲以下觀眾須在家長陪同下方可進場’。” 2013年,藝術文化批判期刊《新標準》(“The New Criterion”)的樂評家杰·諾德林格將羽佳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時所穿的“短上加短、連臀部都遮不住的紅裙子”稱為“脫衣舞女裝束”。音樂會上視覺效果與聽覺體驗之間的關系從來不曾面臨這么復雜的審視。那么對于音樂而言,視覺效果究竟是如加拿大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所說——畫蛇添足——還是錦上添花?


五月,王羽佳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獨奏音樂會,演奏了約翰內斯·勃拉姆斯的兩首敘事曲和羅伯特·舒曼的《克萊斯勒偶記》。中場休息時,她用標志性的大膽著裝換下了上半場所穿的相對保守的、金色亮片裝飾的長裙。羽佳音樂會下半場演奏的是貝多芬所作的極長極難的降B大調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也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槌子鍵琴奏鳴曲》。她穿著一件很難說是長還是短的裙子——那是一件鑲滿亮片的深藍綠色的禮服,背向觀眾一面是拖地裙擺,而面向觀眾那一面幾乎什么都沒有,右腿完全露了出來。

羽佳在表演時,大腿因身體重量和踩踏板的動作而向外劈開,看起來異常壯碩,甚至可以說是胖,但事實上她十分苗條。禮服細帶交錯地系在光裸的背上,她看起來像是一個女王,或是一位馴獸師。這個半裸的,踩著恨天高的女人就這樣征服了這如猛獸般的鋼琴曲——接招吧,貝多芬!

在這場演出的幾個月前,我曾問過羽佳,為什么在貝多芬所有的奏鳴曲中,她偏偏挑中了《槌子鍵琴奏鳴曲》。她說之所以這么選是想挑戰(zhàn),想證明自己能彈貝多芬難度最大的奏鳴曲。而我表示,可能并非我一人覺得這首鋼琴曲對于聽眾而言太難了,難到幾乎令人感到不適。幾天后,她給我發(fā)了一條視頻鏈接,是匈牙利裔鋼琴家安德拉斯·希夫談論這首鋼琴曲的講座。希夫有著東歐人特有的講話方式,語速緩慢、自我陶醉,想讓人們意識到他們講的東西是多么有趣,不過他講得的確很有意思。

希夫稱《槌子鍵琴奏鳴曲》是貝多芬奏鳴曲中“最偉大”、“最不朽”的杰作,他還講道,“這是一部能讓所有人肅然起敬,但卻鮮為人所愛的作品”。希夫的講座主題是探討他自己對這部作品“深沉的愛”。他開場說道貝多芬標記的節(jié)拍“快到不可思議”,但很多鋼琴家都忽略了這一點,把這首曲子彈得緩慢而沉悶。他表示這首鋼琴曲“并不美麗”,但也不該像“灌了鉛般沉重”。希夫還嘲笑了那些把篇幅本已較長的第三樂章彈得更加冗長的鋼琴家,“好像這樣能顯得自己很深刻……觀眾聽著都能吃完一日三餐,他們還坐在那兒彈,希夫繼續(xù)講道,“如果按照貝多芬的拍子來彈這首曲子,你會發(fā)現它其實一點兒也不沉重……它不是一首像大理石一樣硬邦邦的曲子……它是一首極具人性,無比鮮活的鋼琴曲。

卡內基音樂廳的獨奏音樂會上,羽佳并沒有嚴格按照貝多芬的節(jié)奏來彈這首《槌子鍵琴奏鳴曲》——如今除了希夫很少有鋼琴家會這么彈——但是我還是發(fā)現自己對羽佳的演奏產生共鳴,而我在聽那些偉大的鋼琴家,如毛利齊奧·波里尼和內田光子演奏這首曲子的錄音時,都沒有這種感覺。我之前無法理解這首曲子的過人之處,但在聽羽佳彈奏時,我全身竟有一種觸電般的感覺。這首時長四五十分鐘(取決于演奏者彈得是否冗長)的曲子聽起來如此之短,讓人意猶未盡。

同在聽眾席上的鋼琴家沙伊·瓦斯奈解釋了大家的困惑:為什么這樣一首充滿掙扎困苦的曲子,經過羽佳的詮釋后能夠如此讓人愉悅?他說,“這首曲子里沒有一章是可以輕而易舉演奏出來的。全曲充斥著某種和聲張力,且在降B大調與B小調之間展開,這是貝多芬‘不為人知’的主調”,他繼續(xù)寫道:

“這首內容十分‘純粹’的曲子充滿了貝多芬式掙扎,而且要比貝多芬其他晚期的奏鳴曲更忠于古典奏鳴曲的模式。所以就羽佳的演奏而言,我喜歡的是她能把這首曲子的這一面反映出來……她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展現了‘槌子鍵琴’奏鳴曲優(yōu)美明了的架構,并從另一個角度將其升華。她的演奏就像一座偉大的紀念碑,材料不是石頭,而是熠熠生輝的玻璃。”

《泰晤士報》首席樂評家安東尼· 托姆西尼在評論中寫道,“王羽佳的超凡演奏技藝遠非能用神秘天賦來解釋……她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這首曲子的繁復細節(jié)、內在靈魂及和弦色彩。第一樂章充滿了銳氣與勇氣,詼諧曲則帶有幽默調皮的意味和富有韻律的跳躍節(jié)奏。 ” 托姆西尼和瓦斯奈兩位樂評人都沒有提及羽佳的穿著,但我很好奇服裝因素會對他們的音樂體驗有何影響。我知道視覺和聽覺感受是交織在一起的??粗鸺逊峭瑢こ5闹b也是音樂體驗的一部分,但它占到多大一部分呢?

約一周前,羽佳在圣芭芭拉演奏了《槌子鍵琴奏鳴曲》,樂評家馬克·史維德還是一如既往地關注著她的穿著。這次,馬克半開玩笑地說,王羽佳的著裝體現出了她的無私。六天前,69歲的鋼琴家穆雷·佩拉西亞在洛杉磯也演奏了這首奏鳴曲。“他(佩拉西亞)有著40余年的演奏經驗優(yōu)勢”,馬克寫道,“好像王羽佳想要極力縮小這種差距,所以她走上臺來……身穿橘紅色緊身禮服,腳踩一雙高到快走不了路的高跟鞋”。馬克對兩人的演奏都贊不絕口,“佩拉西亞憑借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和緊湊感彈出了一首能夠流芳百世的《槌子鍵琴奏鳴曲》;反觀羽佳,她的手指在琴鍵上令人炫目地飛舞,給這首奏鳴曲注入了一股電流,使之化身為現代音樂,她塑造了21世紀的貝多芬”。他還寫道,“一曲終了,盡管佩拉西亞穿的是平底鞋,他還是疲憊不堪,幾乎走不下舞臺,而王羽佳則頗具往日鋼琴大家的風范,仿佛不費吹灰之力,又帶來了三首令人驚嘆的加演曲目。 ”

那次演出風波過后,在羽佳演出前的幾天,佩拉西亞再次演奏了《槌子鍵琴奏鳴曲》,并且彈完后還是一副筋疲力盡的樣子。 托姆西尼在對于羽佳的樂評中回顧了佩拉西亞的演奏(他5月9日還高度贊揚了佩拉西亞的彈奏),并表示,為了表現出這首奏鳴曲的深刻性和里程碑意義,這位老鋼琴家的筋疲力盡必不可少?!岸跤鸺训陌姹静粔蛏羁?,”他這樣評價羽佳的演奏,仿佛幡然醒悟,責怪自己之前不該盛贊王羽佳的演奏。我簡直能聽到希夫在聽到這席話發(fā)出的大笑聲:我們彈得深刻著呢,你把早中晚三頓飯都吃完了,我們還坐在這兒彈。

樂評最后,托姆西尼對羽佳五次返場的做法表示了不滿,認為這會“削弱聽眾對于《槌子鍵琴奏鳴曲》的印象”。我不得不說我也這么想,我曾聽過這些返場曲。羽佳經常在音樂會上彈這些曲子,其中包括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充滿趣味且速度奇快的《卡門幻想曲》,以及一首同樣有趣的改編曲,是由多人演繹過的《莫扎特A大調第十一奏鳴曲》第三樂章:土耳其進行曲。托姆西尼覺得自己有必要提到觀眾為這些返場曲目如癡如狂。我第一次聽到羽佳的加演曲目時,也是這樣的如癡如狂,但這一次,我卻希望她讓我不受打擾地沉浸在對《槌子鍵琴奏鳴曲》的回味中。對返場表演的歡呼聲甚至高于演奏曲目,這似乎不太對勁。然而,這種差異或許正體現了羽佳的兩面性——既是一個自信滿滿的音樂天才,又是一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迷霧中摸索前行的年輕女孩。

王羽佳出生在北京,她的母親曾是一名舞蹈家,父親曾是一名鼓手。她已經記不清自己是怎么成為音樂天才的,接受采訪的時候,她總喜歡說媽媽原本希望她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是她自己很懶,因此選擇了鋼琴,因為鋼琴可以坐著彈。王羽佳六歲時便開始公開演出,也參加了一些比賽,經常拿到一等獎。九歲時,父母將她送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到了十四歲,她又被送到了加拿大卡爾加里的蒙特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并在那里學會了英語。之后,她遠赴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深造,擔任院長的鋼琴家加里·格雷夫曼立很快發(fā)現了王羽佳的才華,把她收為自己的學生——他只收像郎朗那樣最杰出的音樂天才。從那以后,羽佳就再也沒在中國居住。

大約一年前,我開始在天空酒廊與羽佳見面。酒廊位于她在西六十區(qū)河濱大道住所頂層的公共空間,可以盡享哈德遜河與新澤西海岸的風光,酒廊里樣式別致的扶手椅和小桌子讓我想起了機場的頭等艙、商務艙候機室。我說這里是“她所居住的那棟樓”其實并不準確,羽佳奔波于世界各地:倫敦、巴黎、圣彼得堡、愛丁堡、布加勒斯特、加拉加斯、東京、京都、北京、特拉維夫、耶路撒冷、悉尼、阿姆斯特丹、佛羅倫薩、巴塞羅那、舊金山等城市,在各大頂級音樂廳里登臺演奏,或是進行獨奏表演,或是與頂級樂團合奏。羽佳只有在一百多場安排好的演出間歇,才能在她2014年購入的公寓里住上一兩周。 

走進那間窄小而幽暗的公寓,首先看到的便是懸掛在天花板上、如同浴簾般的寶藍色尼龍琴簾,垂在一個笨重的物體周圍——原來是臺斯坦威大三角鋼琴。裝上琴簾是為了減弱琴聲,以防打擾到一位鄰居,顯然她不會和我們一樣聽到世界級鋼琴家的練琴聲激動不已。公寓其它部分就像大學宿舍一樣,地板上放著打開的行李箱,以及隨意散落在屋內的各類書籍、紙張和雜物。公寓中的床上或許會有一些毛絨玩具,我也不太確定,畢竟我只去過一次公寓。羽佳更喜歡在天空酒廊接受采訪,當我?guī)еP記本提議再去她的公寓看看時,她禮貌地回絕了我,可能因為房間太亂了,也可能是保潔員還沒有過去清理。

羽佳說著一口相當流利的英語,說話時不時會大笑,讓你知道不要對她的話太認真,以及她并非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王羽佳講話偶爾會帶一點輕微的口音(也許受了法語的影響),也喜歡用現在時態(tài)。

我們談起她作為天才的童年時,她說,“哦,沒錯,我的確是個神童,他們現在還會叫我神童。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去音樂學院的時候,那會兒我已經是個童星了,所有的孩子都盯著我看,就好像我是動物園里的一個新品種:我天,她來了?!?/span>

“你看上去并不像被寵壞的孩子啊。”我說道,“你是小時候更嬌氣,還是從小就沒被寵壞過?”

“應該是后面才變得沒那么嬌氣?!庇鸺颜f道。

羽佳回憶起童年時演奏莫扎特曲目對她的影響,這些影響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我都無法完全理解,她說演奏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讓她第一次感到了怯場,那時她不過八、九歲。

“音樂會前我總是很平靜,其他孩子卻很緊張,他們總是說話,有人還十分吵鬧。對此我很不理解,有什么可緊張的?直到我第一次彈莫扎特的曲子,在上臺之前我并沒有覺得緊張,但上臺之后我感到自己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中,我的手指不過是在機械地彈奏罷了。那一刻我認識到在家練習和登臺演奏是不一樣的。”

我讓她更詳細地解釋一下演奏《小星星變奏曲》時發(fā)生了什么。

她說,“我可能直覺上被那種美感、對稱以及那種自然感打動了,在那之前,我的感覺是,哎,莫扎特真無聊?!?/span>

我告訴她,我每次看音樂會都被音樂家們的超凡演奏所震撼,她說,“對我而言那是常態(tài),就像說話一樣?!彼e誤地認為寫書是一件能與音樂會演出相提并論的非凡成就。王羽佳在十幾歲時便開始嚴肅閱讀,她近期閱讀的書目中包括弗吉尼亞·伍爾芙的《海浪》和伊曼努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當我評價她的閱讀很有思想深度時,她立即說道:“不,我也經常讀一些沒營養(yǎng)的東西的。”

我問起了她在中國的生活,“你父母很早就意識到你和其他孩子不同了嗎?”

“我不知道。他們都是很純樸的人,非常地保守、傳統(tǒng)。非常共產主義。如果你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托爾斯泰的作品,你就知道他們是什么樣的人了。就是那種特簡單又很善良的人。我爸以前真的很有天賦,我媽也是。他們很有藝術細胞,或者說像孤獨癥患者一樣沉浸在藝術世界里?!彼f著說著就大笑起來 ,“當時的環(huán)境沒法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你說的‘非常共產主義’就是這個意思?”

“對。因為你得參加黨會,討論怎么去為社會做貢獻,20年計劃、5年計劃。你首先得為集體利益而努力,其次才是個人奮斗。個人奮斗幾乎就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詞,可我不這么認為。還好我14歲就出國了?!庇鸺训哪赣H曾參加過她在柯蒂斯音樂學院的畢業(yè)典禮,以及她在卡內基音樂廳的處女秀。除此之外,羽佳只有在北京演出時才能見到她的父母。她談及父母的時候總是滿懷深情卻又有些含蓄,總是在強調他們有多善良。

我又問她怎么看待中國和美國政治之間的差異,她想了一會兒才回答。沒多久,我感到她聊的完全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執(zhí)意問下去,于是就說,“我問的是政治,可你一直在聊音樂?!?/span>

“你注意到啦?”她邊說邊笑。

我參觀羽佳的公寓是在這次對話之后的事了。那是八月的一個炎熱下午,大約四點左右,羽佳當時穿了一條牛仔超短褲還有一件無袖短背心。當天下午五點鐘,在愛麗絲·塔利廳有一場當代音樂的演奏會,我們手上有票,而羽佳糾結著要不要為此換件衣服。她把行李箱翻了個遍,抽出兩套衣服——由彈性面料制成、黑白相間的抹胸迷你裙,都是法國設計師荷芙妮格的作品。這種裙子很貼身,荷芙妮格便將其稱為繃帶裙。它無需熨燙,放在行李箱里也不會褶皺,所以羽佳覺得它們不僅“現代前衛(wèi)”而且還方便實用。她問我是該在這兩套中選一件,還是繼續(xù)穿著她的短褲背心。我回答說,問題的關鍵在于:她是更注重舒適感還是更在意自己的形象?她盯著我看,好像我瘋了一樣,“穿衣服竟然還要考慮舒適,這世界是有多不可思議??!”她扭著身體套進一條繃帶裙里,再踩上高跟鞋。我們快步走向了三個街區(qū)外的林肯中心。

今年二月,羽佳在格芬音樂廳連續(xù)表演了四晚。在瑞士指揮家夏爾·迪圖瓦的執(zhí)棒下,她攜手紐約愛樂樂團,彈奏了莫扎特的降E大調第九鋼琴協(xié)奏曲《朱納霍姆》——這首作品是莫扎特于21歲時所寫,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他的第一部杰作。這是羽佳告別過往的一次演出。她的職業(yè)生涯建立在她對俄羅斯浪漫主義音樂的演繹之上,她將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三位大家形容為“血氣方剛”和“滿腔熱血”的作曲家。她火紅的裙子似乎正是為了襯托他們激昂又熱情的作品。有一段時間,卡內基音樂廳廳前貼了一張2013年5月羽佳舉辦獨奏會時的海報,海報上的她穿的正是那條火紅的裙子,她手臂高高懸在空中,保持著一個演奏完畢的姿勢。那張海報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觀看。后來她開始進軍新領域,嘗試莫扎特和19世紀德國古典作曲家的作品。貼在格芬音樂廳廳前的海報開始黯然失色。

在格芬音樂廳系列音樂會的第一場開始的前一天,我觀看了一場公開排練。節(jié)目的前半部分是莫扎特協(xié)奏曲,緊隨其后的是雷斯畢基的交響三部曲《羅馬的節(jié)日》、《羅馬的噴泉》和《羅馬的松樹》。首先排練的是雷斯畢基的作品。我大約正午來到音樂廳,還有不少雷斯畢基的作品沒排完。羽佳在樓上一個小房間里候場,那是用來給獨奏家更換衣服和接待訪客的地方。她給我看了一個衣柜,里面放了三件由羅伯特·卡沃利設計的衣服,都是她為音樂會準備的。我一眼看過去,就很不喜歡其中的一套衣服——一件粉色的短禮服,皺褶裙擺和裙身上點綴著黑色的螺旋花紋。這禮服既不是超短緊身的,也不是長款貼身的,更像那種女孩子夏天穿的裙子。我覺得羽佳穿著它登臺演出并不合適。另外兩件分別是華麗的深藍色長禮服和一件看上去很適合音樂會的短裙。

羽佳穿著黑色緊身皮褲,蜷縮在沙發(fā)上,笑著回憶起她曾在一次巡演時看到的一則報紙頭條:“‘28歲的神童’,難道不自相矛盾嘛?”我到林肯中心的時候尚早,有時間去咖啡廳買個三明治,可惜卻又不夠我把整個鼓鼓囊囊的玩意兒吃完。我拿著半個打包好的三明治問羽佳要不要吃,她說好。正如我所預料的,她先吃了三明治里頭的雞肉,然后是西紅柿,接著是生菜,沒想到最后她把面包也吃完了。

此時,迪圖瓦帶著他的第四任妻子香特爾·朱麗葉出現了。他是一個79歲的高個子。羽佳和這對夫妻擁抱過后,迪圖瓦站在后面帶著輕佻的眼神打量著她的緊身皮褲。迪圖瓦和羽佳很早以前就認識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馬爾塔·阿格里奇經常臨時取消音樂會,這在業(yè)內可是出了名的,但這倒也給羽佳早期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機會。羽佳還在柯蒂斯音樂學院上學的時候,就曾代替阿格里奇彈奏過,她也替過拉杜魯普、葉菲姆·布朗夫曼、葉甫格尼·基辛以及默里·佩拉西亞。(羽佳曾在接受澳洲雜志《聚光燈》(“Limelight”)訪問時說過,“馬爾塔那會兒說:‘我累了……要不你替我和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起演出吧?’我就說:‘當然了,這還用問!’”)羽佳不僅學東西很快,還能將觀眾的不滿情緒調動得愉悅起來,她的這兩種能力很容易就被注意到了。在王羽佳頂替阿格里奇登臺演出的那場音樂會后,費城《調查者》的評論員大衛(wèi)·帕特里克寫了一篇觀后感:“在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的最后一個樂章結束時,觀眾們紛紛起立歡呼?!?/span>

一番愉快的玩笑過后,迪圖瓦去排練最后一首雷斯畢基的作品了,而羽佳則去了隔壁一個有鋼琴的大房間里熱身。她不想我跟著過去,但也不介意我繼續(xù)待在小房間里。在這里我能聽到她在一遍遍地演奏,卻感覺自己在徒勞地偷聽著一個個加密的藝術音符。
 
隔天晚上,音樂會正式開始了。羽佳穿了那件華麗的深藍色長裙,彈奏時的姿態(tài)真是優(yōu)雅動人。她和迪圖瓦還有樂團合作得很融洽。在第一個華彩樂段時,座無虛席的大廳里鴉雀無聲,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她的演奏很舒緩,聽眾們也著了迷,連咳嗽聲都沒有。 

“誰能和她一樣把莫扎特的曲子彈得這么好?”格雷夫曼在音樂會后稱贊道,“她彈得很自然,一切都那么恰到好處,她好像什么也沒有做,音樂卻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又能彈好莫扎特,又能彈霍洛維茨的《卡門幻想曲》,除她之外找不到第二個人了吧?!敝Z德林格在《新標準》中寫道,“莫扎特的曲子總以回旋曲結束,彈奏應當要明快、活力四射,又饒有趣味。羽佳做到了,她把音符一個一個地從琴鍵上扯下來,跟玩兒似的。在某些地方,我差點就放聲笑了出來。她就是這么的有趣,莫扎特的曲子亦是如此?!?/span>

羽佳肯定喜歡讀這種評論。她也曾談到莫扎特多么有趣:“莫扎特肯定是個派對狂。我發(fā)現每次我喝高了或者宿醉以后,彈他的曲子狀態(tài)都特別好。”她也認為莫扎特的曲子“高貴又悲傷,像古希臘悲劇一般,融匯了世俗情感卻又飽含對神靈的敬畏?!钡诙焱砩希鸺汛┲》廴沟桥_,我的心隨之一沉。是我的錯覺嗎,還是她演奏的靈動感確實不如昨晚?

幾周后的一個下雨天,我在天空酒廊再次見到了羽佳。我跟她說了我的感受,她并沒有反駁我?!耙驗槟菞l裙子,那條小粉裙和我以往的風格非常不同,我感覺有點不自在,這種感覺可能我沒藏住。我喜歡它是因為它很獨特。有時候,這種獨特也許就會成為我下一季的穿衣風格。說不定我就會一直這么穿了。又或者不再考慮它。不試試怎么會知道呢?”她又加了句,“他們想在社交媒體上宣傳,說我穿的的那條裙子是由羅伯特·卡沃利設計的。”

“你是彈琴的時候感覺裙子不對勁的嗎?”

“不是。是我上臺的那一刻。那是條可愛的小粉裙,我當時想這不是我的風格。它是給小姑娘穿的,和透視裙完全倆碼事?!?/span>

在2014年,英國《每日電訊報》的一位記者采訪羽佳時,問到她“對緊身超短裙的鐘愛”。她漫不經心地回答:“我今年26歲,自然就穿26歲的衣服。到40歲的時候我會考慮穿長裙的?!钡聦嵣希鸺宴姁圻@種緊身超短裙,更多的是因為她了解自己身材“特別嬌小玲瓏”(她自己這么形容的),而不是為了穿出她這一代人的風格。她知道小號的緊身衣可以突顯她的美,而寬松的衣服沒法做到這一點。但她不只是懂得怎么穿衣打扮,也一直在摸索音樂會上的演出服裝。她十分清楚,觀眾不僅在關注她的琴聲,同時也在注意她的穿著。很多獨奏者卻佯裝不知道這一點。對于羽佳2013年5月在卡內基音樂廳的獨奏,樂評人扎克利·伍爾夫在《泰晤士報》中評論:“我承認,我大概90%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細膩準確卻又富有活力的演奏上,而剩下關鍵的10%都用在她絢麗的緊身裙上了?!彼掷^續(xù)精彩地描述一邊看一邊聽羽佳演奏的體驗:“她魅力十足又出人意料的禮服,不僅和她音樂帶來的魅力與驚喜相呼應,雖然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小禮服和尖細的高跟鞋總讓你不由自主地去注意她小巧的身材,注意到這種小巧和她彈奏時迸發(fā)的力量形成的鮮明反差。這種反差產生了戲劇效果,讓一場獨奏會變成了一場表演?!碑斢鸺汛┲羌赡鄣男》廴寡葑嗄亍兜诰配撉賲f(xié)奏曲》時,這種反差便蹤影全無。若追求身體隨著音樂搖擺的律動感,演奏者的著裝不能成為干擾。當她一貫裸露的大腿、胸部和后背被那件帶有黑色花紋的粉色布料故作姿態(tài)地包住后,這種感覺蕩然無存。

當然,羽佳像簡裝車一樣暴露的慣常打扮只是她在舞臺上呈現藝術氣息的一種方式。毛里奇奧·波利尼演奏時穿的是雜牌西裝,但活力絲毫未減,我們仍能充分地感受到他身體的活躍。馬爾塔·阿格里齊喪服似的黑長裙更是為她的演奏增添了幾分優(yōu)美和神秘。在音樂會的舞臺上,樸素簡約的穿著永遠是最保險的選擇。羽佳意識到之前的失策,于是在余下的兩場演出里換回了她常用的設計師的作品。

最近幾年,羽佳專放演出服的衣柜也收納了幾條長裙,但都是修身款的。這條“透視裙”是一條緊身的連衣長裙,腰和胸上點綴著些許亮片,還有拖在地上沙沙作響的長裙擺。第三場音樂會上,羽佳穿上了這身極為美艷的衣裳,重新收獲了第一場演奏時熱情的現場效果。長裙奔放大膽的性感、裸露而無所拘束的快感,統(tǒng)統(tǒng)讓她快活又自在。

我坐在天空酒廊,向窗外望去,新澤西的海岸線正消失在灰蒙蒙的迷霧中。羽佳情緒很低落。剛結束歐洲巡演的她,疲憊不堪又灰心沮喪。她和瓦列里·捷吉耶夫以及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在慕尼黑和巴黎演奏了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但反響一般。一篇博文對她在巴黎的演出給出的評價是:“羽佳的表現令人失望”。她此時此刻還沒走出這負面評價的陰影。羽佳用自己的話轉述了博文的評論:“‘她沒有激情,彈莫扎特的曲子還嫩了點。’”她又說,“要是彈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柴可夫斯基的曲子的話,我肯定能征服他們,‘哦,不可思議!簡直太棒了!’可我去巡演的目的就是為了驚喜,為了出人意料??!我問自己:彈琴到底是為了觀眾的掌聲,為了讓他們起身歡呼,還是因為我真正喜歡音樂,我想要彈琴?”

對于個人生活,她同樣帶著悲觀論調。談及巡演途中遇到的“太多人”,她說:“誰是你真正的朋友呢?我向來都是真誠友好地對待每一個人。可是一旦巡演結束,他們真的還是你朋友嗎?永遠陪伴我的當然是音樂。其他的人和事來來往往,都不會在我的生活里作過多的停留——除了父母?!彼χ终f,“還有我的恩師?!?/span>

87歲的加里·格雷夫曼退休前是柯蒂斯音樂學院的院長,他的妻子內奧米今年88歲,他們是羽佳在紐約最好的朋友,很可能也是她全世界最要好的朋友。你們可能還記得,格雷夫曼是一位卓越的鋼琴家,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他右手受傷,演奏生涯被迫中斷。我曾拜訪格雷夫曼夫婦位于上西區(qū)57街奧斯本大樓的公寓,他們提起羽佳就像提到自己心愛的孫女一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問格雷夫曼,羽佳在柯蒂斯時和那里的音樂奇才相比如何,他回答道:“羽佳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她演奏的時候已經不像一個音樂神童了。她就像一位盡善盡美的藝術家。”內奧米回憶,羽佳剛到柯蒂斯的時候,她的丈夫讓她帶這個新學生去吃午飯,她照做了。“吃完午飯,我想她至少有35歲或40歲”,內奧米說:“她談論起很多事情都很有頭腦。”羽佳當時只有15歲半。

羽佳在6歲的時候就是一個音樂神童了,在29歲的時候,她已經在思考生死存亡了,經歷著普通人中年時期才會經歷的那些危機。“我已經29歲了,從小開始就做這一行。我還要繼續(xù)做下去嗎?還是有別的事業(yè)在等著我?”她提到其他不用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音樂、練琴的人,談及自己與他們的疏離感,她說自己覺得自己像一個局外人,有時甚至會有這樣的想法:“我不喜歡這么說,但我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囚犯。我從來沒有享受過自己的閑暇時光。我好像一直在挑戰(zhàn)自我。我肯定是有點受虐狂?!痹谔鞖馇缋实娜兆永锼龝吹饺藗冊诠珗@散步,她很渴望加入其中。但等她從藝術的海洋中解脫出來,已是半夜,公園里已經沒人和她一起散步了。

她出席了莫扎特音樂會(其目的是鼓勵年輕人聽音樂會)在最后兩晚舉行的“千禧一代聚會”,在臺上疲于回答各種問題?!拔迥昵暗脑捨視芟硎苓@些聚會,”她說:“我不討厭‘千禧一代聚會’。聚會很有趣。人們也很友善。我喝了很多酒。但我一直在回答同樣的問題。就好像水一直流向同一個點。我就開始有些不開心。然后對此我又感到內疚。他們老是問我,”——她開始以嘲諷的語氣模仿那些語調單一的問題——“‘你結婚了嗎?’‘你是怎么記譜子的?’‘你穿著高跟鞋怎么踩踏板?’‘你的裙子哪里買的?’‘你為什么穿短裙?’‘你為什么穿長裙?’‘你為什么留短發(fā)?’‘你喜歡旅行嗎?’‘你為什么不彈普羅科菲耶夫的曲子?’‘你為什么彈莫扎特?’”

房間暗了下來,喧囂的河面逐漸歸于平靜。我讓羽佳留意倒映在窗戶上的絕妙幻影,她正在看她的手機?!拔抑皇窃诓榭葱畔ⅰ保f:“我不是故意對你不禮貌?!庇鸺押彤斚聨缀跛械哪贻p人(還有不那么年輕的人)一樣,把手機當做一種寄托。我和她用電子郵件交流(內容大多和巧克力有關),她手機里的短信充斥著各種表情符號和類似LOL的縮寫。考慮到我的年齡,她從不給我發(fā)短信。

當我說起她有些憂郁時,羽佳否認了這一點,然后又承認了:“這讓人很沮喪啊。只是滿世界地跑,演奏老的、新的曲子。但在這個社會,人們不允許你悲傷或者沮喪。這像是一種不好的東西。這也是我不喜歡社交的原因。我覺得我有點負能量。有人說我‘總是不停地抱怨’,很抱歉,我就是這樣的。人們都會有這種想法。作為一個音樂家,這種想法會更強烈。但社會想讓我開心。我的父母想讓我開心。他們是最不會干涉孩子生活的父母。‘我不在乎你做什么,你開心就好?!彼l(fā)出了一陣怪聲,然后大笑起來。

疑慮和不安驅使羽佳對她的職業(yè)生涯做了一些改變,但她不確定這些改變是否解決了那些問題。去年,她突然離開了她從16歲就開始合作的大型經紀公司Opus 3 Artists的經紀人厄爾·布萊克本,加入了馬克·紐班克斯位于倫敦的經紀公司Fidelio Arts,除她之外,該公司旗下只有三名藝術家,但都大有來頭——指揮家古斯塔夫·杜達梅爾、萊昂內爾·布林古伊爾和埃薩-佩卡·薩洛寧。盡管羽佳自己不會這么說,但換經紀人給人一種解除婚姻的感覺:好像一個年輕的妻子為了一個有趣的年輕男人,離開了年老無趣的丈夫。內奧米·格雷夫曼提到了布萊克本對羽佳非同尋常的投入,她說:“他對羽佳的溺愛無人能比。他對她有求必應。如果她愿意,他甚至肯為她刷牙?!毙碌慕浖o人就不一樣了。他不會把羽佳的衣服送到洗衣店;前一陣子,他也沒有提出要幫她去拿俄國簽證,換做布萊克本的話,他肯定會這么做?!八龤鈮牧耍?”加里說道:“她以為這是經紀人應該做的事。 ”我剛好也從羽佳口中聽到了關于俄國簽證的事情。她并沒有提紐班克思,只是大概描述了一下,還說了些別的不得不親自去做的煩人事,然后開玩笑似的問:“我該找個男朋友呢,還是該雇個助理呢?”

我提議她找個男朋友兼助理。她之前說過巡回演出的日程安排不利于維系長久的戀愛關系。而男朋友兼助理,也就是她的白馬王子,總是要跟她一起飛來飛去,坐在她旁邊?!安粫?,”她說:“男人不會這樣做。女人這樣做是可以的。男人很難放下自尊,哪怕有一丁點從屬于女人都很難?!彼a充道:“當然,我想找成功的男人,就是說要有自己的事業(yè),也很忙,然后我會去看他?!?/span>

我問,是不是她的另一半也要和她有同樣高超的藝術水準。

“不用到我的水準,”她毫不猶豫地說(同時伴隨著習慣性的笑聲),“我遇見的像我這樣水準的人都不是單身了?!?/span>

她說起了幾位長者或者老者,和他們在一起讓她覺得很開心、很舒服(在她所謂的最討人喜愛的導師評選中,指揮家邁克·提爾森·湯瑪斯排第二,加里格拉夫曼,排第一)?!八麄兌际沁^來人了”,和那些正被未來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年輕人截然不同。另一位前輩伊曼紐爾·阿克斯去年邀請羽佳一起過感恩節(jié),她接受了邀請,但最后并沒有去,她更喜歡“待在家里,窩在沙發(fā)上看劇”。

談到離開厄爾·布萊克本,羽佳并沒有流露出后悔的意思。確切地說,即使她的這一舉動有可能毫無意義,她也能夠用一種淡定的智慧來面對。歲數比她大兩倍的人通常也做不到這一點?!爸暗慕浖o人沒什么不好。他成就了我的事業(yè),也很關心我。但我覺得,如果我不做出改變,我就永遠不會改變。我不太擅長跟人正面交涉,所以我就很突然地直接做了決定。但是也沒有改變很多,就是各個地方有一些改善吧。但我還在這個圈子里。”

我在咖啡廳約了紐班克斯,他很練達,有些清瘦,衣著優(yōu)雅,今年48歲,之前是一位大提琴手。他說作為羽佳的經紀人,他的目標是讓她減少演出,給她的日程安排一些空檔。“我們剛見面時她只有三天假期——這太過分了。” 另一個目標是帶領她嘗試表演一些新的曲目,他們已經進行了一次嘗試——就在三月份,羽佳和紐約愛樂樂團一起,演奏了梅西安的《圖倫加利拉交響曲》,由指揮家薩洛寧擔任指揮,演出為期三天?!秷D倫加利拉交響曲》主要由鋼琴和馬特諾音波琴演奏,是一曲激動人心、狂野喧囂的交響樂。馬特諾音波琴是早期出現的電子樂器,它不同尋常的音波很難在管弦樂隊的一片嘈雜中凸顯出來,這樣的話,羽佳的演奏就獨領風騷。她是看著樂譜演奏的,我去的那天晚上,她還要自己翻樂譜,這就需要騰出一些時間來完成這個動作。翻頁速度大約是在每三十秒一頁。我在想樂譜的紙能攤平嗎?翻譜人翻頁的時候通常會稍微用力壓一下翻過去的那一頁,以保證樂譜的固定。事后,羽佳告訴我,為了讓樂譜固定,她給每一頁都涂了些膠水。

紐班克斯告訴我,按照慣例,經紀人會抽取獨奏者出場費的百分之二十,指揮出場費的百分之十五。我問他羽佳的出場費是多少,當然我也問過羽佳這個問題,跟羽佳的反應一樣,他不想告訴我。“在我們這一行沒人說這個。”他說。顯然,這個行業(yè)的人對此都是緘口不言。紐班克斯笑著說(可能還有一點緊張),羽佳提醒過他我對他們的收入有不太得體的好奇心。我之前問羽佳時,她是這么回答的:“我不太喜歡討論出場費,”還異常嚴肅地補充說,“我覺得用錢來衡量藝術,是對藝術的羞辱。”

天色漸晚,從天空酒廊窗外望出去,天空藍橙相間,羽佳內心的陰郁似乎也漸漸散去了。她回憶起在歐洲和捷吉耶夫一起的時光:“他太棒了。那是我第一次和他一起演奏莫扎特,我很好奇他會怎樣表現。我們合作演奏過一些俄國作曲家的作品,這些音樂特別需要力量。而他用同樣的力量演奏莫扎特的曲子,這很少見,因為這對莫扎特的曲子來說有些太過了。但我們因此有了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他有這種天賦,克勞迪奧(已故的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也有這種天賦??藙诘蠆W會很專注地聽。他似乎在仔細審視你,會讓你感到不自在。而這種不自在的狀態(tài)正是你每次在舞臺上所需要的。因為它讓你演奏地更好,這也是你成長的過程。如果感覺很自在,就會像:好吧,我又要再來一遍。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復。”

羽佳很仰慕阿巴多,他在2014年的時候去世了。接受《聚光燈》雜志采訪時,記者問她在阿巴多的指揮下演奏感覺如何,她說那種體驗“很難說清且非常神秘”。在排練時,“他一句話也不說,至少對我是這樣。但在演出開始之后,一切都水到渠成。你并不知道他的手勢或者力量所在……他讓每個人都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不需要語言。”

談到新的演出曲目時,她說:“彈《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讓我很開心,比再彈二十次拉三(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開心多了。我過去只彈讓我覺得自在的、我也擅長的曲子,比如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和柴可夫斯基的曲子?,F在我會提議彈一些讓我不那么自在的曲子。我想突破自我,不斷學習,這是唯一的辦法?!彼中χa充說:“但是有時我也會想念這些俄國作曲家。心里哭著說,他們在哪里啊?”

《槌子鍵琴奏鳴曲》音樂會結束后一個星期左右,羽佳在43街第六大道的施坦威鋼琴新展示廳拍照。中午我到的時候,羽佳穿著她的繃帶裙坐在桌子上,面朝鏡子,來自巴黎的造型師在給她涂睫毛膏。她很耐心,相當配合,對此也很有經驗。因為她之前也有這樣的經歷。報刊雜志和網絡世界有不少她的美照。她跟我打了招呼,然后開始反擊安東尼·托姆西尼對她返場加演的評論?!把莩龊笕绻覜]有覺得筋疲力盡,反而極度興奮,那為什么不能再彈一曲讓大家開心呢?”她說:“彈這些熟悉的曲子的時候我感到很自在。鋼琴家經常在演奏了很多美妙的樂曲后再返場加演。為什么在你演奏了最精彩的曲目之后,就不能再這樣做了呢?簡直是愚蠢保守的教條?!?/span>

我們在地下一層,房間里放了很多鋼琴。攝影師帕里·多科維克和三個助手在布光搭景。他們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就一直在那兒(十一點半開始準備食物,做發(fā)型,然后化妝)。羽佳的幾件演出服散亂地放在一個角落里,這就是她的化妝室。其中有一條藍綠色性感禮服,是她演奏《槌子鍵琴奏鳴曲》時穿的。最后羽佳決定穿這條裙子拍照。造型師和羽佳關系融洽,有說有笑,他根據羽佳的要求對她的發(fā)型做了一些修改?!拔夷樚至耍彼樟苏甄R子說。她吃了幾口沙拉。沙拉是她在茱莉亞學院任教的鋼琴家朋友卡洛斯·阿維拉從餐桌上幫她拿過來的。然后羽佳穿上了那條藍綠色的裙子,還有細高跟鞋,開始拍照。她坐到指定的鋼琴邊,開始彈奏演出曲目中的一些片段。年輕英俊的攝影師拿著手持式相機繞著鋼琴走來走去,不停地按快門,充滿熱情和魅力。起初,羽佳展現的是怯生生的安靜的一面,彈奏了一會兒然后音樂慢慢減弱,接著她彈奏了一個令人驚恐而又神奇的混合曲,有拉赫瑪尼諾夫、肖邦、貝多芬、莫扎特、格什溫、霍洛維茨還有柴可夫斯基,所有的音樂都匯集在了一起。她越彈越響,越彈越快,伴隨著一種淘氣又邪惡的力量,而多科維克繼續(xù)圍繞鋼琴變換位置不停地拍照,就像意大利電影《春光乍泄》里那個著名場景中的攝影師一樣,進入了高潮。音樂在漸強中結束,多科維克喊了出來“你太棒了!”羽佳大笑。

在多科維克給羽佳拍的成百上千張照片中,最奪人眼球的一張以全圖展示于展覽廳一樓的一架鋼琴前,向那些經常去聽音樂會的人展現了他們不曾看到過的羽佳。她的發(fā)型有一種狂野的凌亂,這是在任何音樂會上都看不到的。(即使是在最激動人心的表演上,羽佳的發(fā)型也整場保持固定。)她的手因為攝影的角度顯得很大,可以看出一種明顯的跟現實的偏離。羽佳看到照片會感到難堪嗎?或者她會覺得這表現了她本質上的放肆和對一切的藐視?從中她會不會找到,或者說幾乎可以聽到,自己那無與倫比的樂感在回響?


編者注:譯讀紐約客招新后的小鮮肉們首秀~文中涉及人名作品及專業(yè)說法不少,小鮮肉們查閱得很用心,也展現出了對文字的細膩把握,這是墜吼的。Liwen同學為本文譯本提供了不少修改建議,么么一個大噠。為了在臺前不著痕跡地呈現原文風味,譯者在幕后傾注心血、用心詮釋,其實與音樂演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原文地址: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6/09/05/yuja-wang-and-the-art-of-performance?mbid=synd_dig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拒絕肖邦和拉赫馬尼諾夫的鋼琴家——聽布倫德爾有感
敢想——近訪王羽佳
完全貝多芬——聆聽樂圣鋼琴曲巔峰之作
賈然:愛上比小調還要憂傷的大調
莫扎特:完整鋼琴奏鳴曲-演奏-匈牙利鋼琴家克拉拉·維爾茨
散記聽王羽佳彈斯克里亞賓作品印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