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詩,那就不得不說到李白和杜甫了,一個詩仙,一個詩圣。而說起這兩位,他們之間的“偉大友誼”一直為后人津津樂道。很多人以為他們的是“粉絲和偶像”的關(guān)系,杜甫一生為李白作詩多達十幾首,他喝酒要贊李白、睡不著要憶李白、天冷了要念李白,差不多各種情景都會想到李白,然后作詩一首。但是李白的回應(yīng)卻寥寥數(shù)幾,許多網(wǎng)友為杜甫抱不平,兩人的友誼真的公平嗎?今天,小K就來帶大家讀一讀兩人互贈的詩詞,說一說兩人之間的友誼究竟是怎樣的!
說起友誼,就不得不提到兩人是如何相遇的了。公元744年,天寶號的第三個年頭正是唐朝如日中天的時候,當時李白44歲,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從長安取道洛陽回山東。當時33歲的杜甫考進士不第四處碰壁,在洛陽準備西入長安。兩人便帶著相同的失意心態(tài)相遇在了洛陽,學者聞一多盛情謳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是太陽與月亮的相碰?!?/p>
第一次世紀會面時間并不長,杜甫在臨行前寫下一首《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膻,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在我旅居洛陽這兩年時間里,凡所遇到的事情中,我特別憎惡那些機詐巧偽之人。
面對著富貴人家日食美味珍饈,而自己連粗飯也不能飽食。
難道說就沒有那可以延年益壽的青精飯,讓我吃了使我的容顏更加美好嗎?
這里很缺乏煉金丹的藥物,深山老林的藥材,好像用掃帚掃過得一干二凈。
李侯啊,你是金馬門的賢德之士,如今離開朝廷,自由了,可以去山林中尋幽探勝。
我也有到梁宋游覽的意愿,正好與您同行,希望能采到仙境中的瑤草。
在這首五言絕句中,可以看出杜甫和李白雖然地位不同、年齡不同,但還是十分志同道合聊得來的來的,他們還約定到梁宋一起游玩。在交通只能靠“腿”的年代,想要付一個旅行的約定可十分不容易,不過李白竟然準時赴約了,所以李白并不是那種薄情寡義的人設(shè),而且對杜甫肯定是欣賞這個后生的。
這次游玩,杜甫還帶上了好友高適,三人在梁宋一帶玩得特別開心,杜甫直到晚年還回憶這段美好的時光,《昔游》便是紀念這段時光而作:“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云來?!?/p>
李杜兩人第三次會面是在第二年的秋天,李白聽說杜甫在魯郡游歷,便從任城出發(fā)與他會面,可以說兩人的關(guān)系還是十分好的,李白的態(tài)度也十分積極。這次會面,兩人登高飲酒、懷古賦詩、互相唱和。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曾寫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fā),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云對古城。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莼羹?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痹诖嗽娭?,杜甫抒發(fā)了對李白的欣賞和二人志同道合的興致,“我也算得上是魯郡的隱士,喜愛他就像對待自家弟兄。晚上大醉后同蓋被子睡覺,白天則結(jié)伴攜手一起游玩。”待他如兄長,晚上睡覺蓋一床被子,這關(guān)系肯定鐵??!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離痛飲后大醉而別還有幾日,我們登臨遍附近的山池樓臺。
什么時候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們在那里暢飲開懷?
漾漾的秋波搖蕩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遠山徂徠。
我們就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且來個淋漓痛快飲盡手中杯!
后來,杜甫也寫下千古流傳的絕句《贈李白》以示回應(yīng):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是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地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在這首《贈李白》中,正突現(xiàn)出狂與傲的風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精神,這正是此詩的詩眼和精髓。它不僅同杜甫歌詠李白的其他詩篇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zhì)特征。
誰也沒想到,二人在山東竟是最后一別,此生再不復相見。此后,杜甫便進入了日日思念李白的日子,并留下了許多詩詞。其實從上面兩人會面的情況看,李白與杜甫絕不是不平等的“偶像與粉絲”的關(guān)系,更像是英雄惜英雄,但為何在這段時期李白鮮少賦詩回應(yīng)杜甫呢?
一方面或許是李白的性格使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他對友人的態(tài)度。李白在安史之亂后,從皇上身邊的紅人一朝淪為階下囚,雖然杜甫多次作詩關(guān)懷他的情況。但或許是因為流放無暇顧及,又或許是不想讓昔日故人因為自己的流放被影響,總之,寫或不寫,都不能說李白是個恃才傲物的形象。
另一方面,李白在臨終前將自己的詩稿全部托付給李陽冰,后來李陽冰在撰寫《草堂集序》時曾道:“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如果詩稿真的“十喪其九”,那關(guān)于杜甫的詩是不是有可能沒被留下也未可知。
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李杜二人的故事,就來讀一讀郭沫若的萬年封筆傳奇之作《李白與杜甫》吧!作者以其卓越的考據(jù)功底和敏銳的詩人感受,生動還原出一代“詩仙”、“詩圣”的真實生活。
內(nèi)容簡介:
李白究竟是哪里人?為什么李白能一生游山玩水卻不為生計愁?為什么李白會成為道士?為什么說杜甫是禪宗的信徒?為什么說杜甫嗜酒不亞于李白?作者還飽蘸情感,敘述了李杜二人的從政歷程,并對當時的政治風云、權(quán)謀之爭作了細致剖析,顯示出一代文史大家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最后的“李白杜甫年表”則呈現(xiàn)了一代天朝從盛世榮光到凋零衰敗的萬千氣象。書中諸多觀點極富創(chuàng)見,隨手援引資料更是妙趣橫生。作者語言極富詩意,行文充滿活力,寫法獨具典范價值,不愧為名家大手筆。
注: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