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丹鳳中學張富群 郵編:726200
197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這樣定義教育:“教育是有組織、有目的地傳授知識的工作?!?997年該文件修訂,該定義變成了“教育是能夠導致學習的交流活動?!边@個定義,集中反映了教育的本源性問題,為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為了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弊端,新課改提出了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方式的理念。高效課堂把“自主,合作,探究”作為六字箴言,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備受教育界重視。與此同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學科課程教學中的重大價值被忽視,許多學校的老師被普適的、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模式牽著鼻子走,出現了語文老師可以教數學,數學老師可以教語文的尷尬現象,等等。這些現象凸顯基礎教育偏離教育本源性問題,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回歸“教育是能夠導致學習的交流活動”這一教育的本原性問題,最根本的是樹立教師的學科課程專業(yè)尊嚴,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科課程知識建構的積極促進者,是學生課堂交流的問題提出者和價值取向的評判者,是課堂生成最佳情境的把握者和引導者,是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者。有怎樣的教師能力和水平,就會有怎樣的課堂教學生態(tài)。
回歸“教育是能夠導致學習的交流活動”這一教育的本原性問題,其關鍵是擴大“交流”的外延。課堂上,可以是老師問,學生答。也可以是學生問,老師答。課上課下,師生交流,生師交流,生生交流。教師的作用和價值在于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科學精神,和學生建立起平等交流、尊重學生首創(chuàng)精神、向自己具體鮮活的學生學習、和學生一起成長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給學生留出獨立試誤的時間和空間,做學生交流學習的堅強后盾,營造師生樂此不疲追求科學真理的學習生態(tài),把回歸“教育是能夠導致學習的交流活動”本源性問題落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