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阿讓因為要撫養(yǎng)外甥,偷了人家的面包,被判了5年徒刑,又因為越獄刑期追加到19年。好不容易熬過來了,假釋出獄,卻又要按規(guī)定的日程表做人,成為一名被管制分子,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的心態(tài)極其扭曲,仇視不公平的社會和不公正的法律。假釋潛逃,隱姓埋名,埋頭苦干,終于成為老板,直至當上市長,人生旅途艱辛不予言表。這時的冉阿讓世界觀已經得到改造,對社會的認識得到升華,對下層社會充滿同情。
影片通過冉阿讓與警察沙威兩人的感情糾集,展現(xiàn)了人生發(fā)展的細微轉換過程。一個充滿仇恨、性格兇狠而孤僻的冉阿讓,在米里哀主教的點化下,變成了一個慈善、理解、可親可愛的人。同樣,一個刻板、世俗、固執(zhí),與民眾為敵的沙威,在冉阿讓寬容、仁慈、博愛精神和行動影響下,對自己的種種行為有所醒悟。十九世紀除的法國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轉換的社會,封建階級要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過著奢華的生活,而廣大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為了推翻封建階級統(tǒng)治,先后發(fā)生了多次革命,當權者不斷更替,社會動蕩不斷。影片描寫的情景正是發(fā)生在這個階段。在對待勞改犯以及假釋后人的成見,仿佛就在眼前,我國在1949年----1976年實行的制度與之如出一轍。沙威趾高氣揚的對24601(冉阿讓)在獄中講的那段話,激起了冉阿讓的極端不平,就因為偷了一塊面包,遭到如此下場,怎么會使他心平氣和,接受改造,順應現(xiàn)有的社會社會制度?可想而知,在中國當時又有多少人對社會充滿了仇恨,相差了一個多世紀,對社會的管理和認識提高了多少?
冉阿讓的轉變也是有一個過程的。19年的勞役并沒有使他成為一個符合當時社會要求的人,相反,他變成了一個劣跡斑斑的壞人。出獄后,控制不住自己,不斷做壞事。米里哀主教是第一個感化他的人,主教的真誠和教化,激發(fā)了冉阿讓內心深處原始的良知,促使他開始走上正道。影片沒有描述他7年中的轉變過程,但可以想象,冉阿讓不會在走出教主家門的時候世界觀就得到了徹底的改造。可以設想,冉阿讓接受了教主給他的銀器和錢,隱姓埋名,埋頭苦干,一定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一點點積累資金,通過自己的理財能力,把作坊一點點做大,最后成為工廠的老板。然后,通過自己的實力,開展慈善活動,影響社會,贏得上層社會的廣泛認可,最終當上市長。冉阿讓步入上層社會,但它本質上還是一個平民百姓,這就決定了他同情底層民眾,支持社會變革,最終回歸平民的結局。
冉阿讓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不平凡的。影片通過冉阿讓的結局,揭示了19世紀初法國社會的悲慘世界,是非常成功的作品。同時,影片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不管如何變化,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一個人活著,總要向社會做一個交代,不苛求每個人都對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但應該多做善事。冉阿讓撫養(yǎng)的珂賽特代表了社會的一整代人,這代人還會容忍悲慘世界延續(xù)下去嗎?冉阿讓已經看不到以后的世界了。今天,我們觀看了影片,回眸一個多世紀以來的社會發(fā)展,冷靜地關注當今世界的演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