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虛假實
虛弱的病發(fā)展至嚴重階段時,反而出現類似強盛的假象,這種情況,又稱為“至虛有盛候”。例如嚴重貧血會出現高熱,脈洪大,好像陽明實熱證,但脈雖洪大,重按卻如蔥管--芤脈,舌質淡白或嫩紅,而無老黃苔,是其鑒別。因此辨別虛實的真假時,要注意結合脈象和舌象、體質和病史等進行全面分析。
真熱假寒
是陽證似陰的一種癥狀。病本屬熱證,因熱到極點,出現手足冰冷、脈細等假寒癥狀。假寒的辨證要點是:患者雖惡寒,但不欲蓋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熱;并出現煩渴、咽干、口臭、舌苔黃干、小便黃、大便臭穢或秘結、腹部脹痛、脈細而按之有力等癥狀。實質上這些都是熱的證候。參閱“陽盛格陰”條。
真寒假熱
是陰證似陽的一種癥狀。病本屬寒證,因寒到了極點,出現身熱,面色浮紅、口渴·手足躁擾不寧、脈洪大等假熱現象。假熱的辨證要點是:患者身雖熟,但喜用衣被覆蓋;口雖渴而飲不多;手足雖躁擾,但神志安靜;苔雖黑但滑潤;脈雖洪大,但按之無力。實質上這些都是虛陽外露的一種假象。參閱“陰盛格陽”條。
真實假虛
實邪結聚的病,反而出現類似虛弱的假象。這種情況,又稱為“大實如贏狀”。例如“熱厥”證,熱邪郁結愈深,四肢厥冷就愈明顯,脈初按好像沉伏,但重按卻應指有力,舌質紅絳,或有焦黃苔,或見高熱神昏譫語等。因此,辨別虛實的真假時,要注意結合脈象和舌象,體質和病史等進行全面分析。但也有從實熱內閉而轉變?yōu)槊摪Y的,臨床上尤當細辨。
直中
病邪不經三陽經傳變而直接侵犯三陰經,即發(fā)病沒有三陽經的證候,而出現三陰經的證侯。故又稱“直中三陰”。
病因辨證
辨證施治方法之一。不同的病因可以通過人體內部的矛盾而引起不同的變化。因此,可以根據疾病的不同表現來推求病因,提供治療用藥的根據。如眩暈、震顫,抽搐多屬于“風”;煩躁、發(fā)狂、神昏多屬于“火”等。這種分析的方法,稱為“審證求因”。臨床上常結合八綱辨證來互相補充。
病發(fā)于陰
泛指內臟或陰經所發(fā)生的病癥,反映病變部位在里。六經辨證中辨別陰證的基本原則,即病人無發(fā)熱而出現惡寒,是屬于陰經的病變。
病發(fā)于陽
泛指體表陽經所發(fā)生的病癥,反映病變部位在表。六經辨證中辨別陽證的基本原則,即病人發(fā)熱而出現惡寒,是屬于陽經的病變。
由里出表
指病邪從里透達于肌表。主要表現為先有內熱煩躁、咳逆胸悶等里癥,繼而發(fā)熱汗出、皮膚瘀疹逐漸透露,煩躁減輕,顯示病邪由里出表的趨勢,為病情趨勢好轉的徵象。
由表入里
指表證未解,病勢向內發(fā)展。區(qū)別點是:在表則見惡風惡寒,入里則不惡寒而反惡熱;在表多不渴,舌苔薄白,入里多煩渴,舌苔黃燥。
熱邪傳里
指溫熱之邪不從外解而向里傳,或風寒濕燥等外邪在一定的條件下化熱入里。其特點是:惡風、惡寒等表證消失而出現里熱證癥狀,如高熱目赤、胸中煩悶,口渴引飲、煩躁、甚則譫語、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等。
熱癥
是由熱邪引起而致陽氣亢盛(正氣抗邪,反應強盛),出現一系列熱的證候,如身熱,煩躁,面目紅赤,不惡寒反惡熱,口干、咽燥;渴喜冷飲,唇紅而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干黃或干黑,脈數等。多見于感染性疾病,以及身體機能代謝活動過度亢盛(陽盛)所產生的疾病。
浮熱
指陰寒盛于內,虛陽浮于外的“真寒假熱”。指外感初期的表熱。
氣血辨證
內傷雜病的辨證方法之一。即以氣、血的病證為綱,分別進行辨證施治的方法。其中,氣的病癥多指機能性活動的紊亂、不足或障礙,如“氣虛”、“氣滯”、“氣逆”、“氣厥”等。血的病癥,由于血的生成不足和血的運行失常所致,如“血虛”,“血瘀”、出血和“血厥”等。各詳本條。
氣分證
是溫熱病的化熱階段,大多由衛(wèi)分證的發(fā)展而來。臨床表現有發(fā)熱甚、不思寒、出汗、口干渴、面紅、呼吸氣粗或有氣喘、小便黃赤而少,大便秘結、舌苔黃,脈洪大或滑數等。以不惡寒但惡熱、舌苔黃為特徵。臨床上有濕熱相兼、熱結胃腸、熱郁于肺,或熱毒壅盛等情況。氣分熱盛最易傷津,必須隨時注意保存津液?!皻夥帧币灾薪龟柮鳛橹?,但也包括肺、膽、脾、胃、大腸等臟腑,范因比較廣,病程也比較長。病邪由衛(wèi)分傳入氣分,或由伏熱內發(fā),表示病勢轉深,邪正相爭趨于激烈階段,邪正俱盛。氣分證發(fā)展,可傳入營分或血分。
欲傳
指病邪有向內發(fā)展的趨向。如外感風寒,原先沒有汗出,現在見到微汗而熱不退,心煩,同時又想喝水,脈象較數的,這是寒邪逐漸化熱,將傳入里的癥象。
并病
指傷寒一經的證候末癒,又出現另一經的證候。如太陽與陽明并病、太陽與少陽并病等。
少陰病
六經病之一。主要癥狀有精神不振,嗜睡(似睡非睡),脈微細。是因心腎兩傷,陰陽氣血俱虛所致。臨床上以陽虛為多見,故有惡寒肢厥,下利等癥的出現,屬陽虛里寒證。若腎陰受傷較甚,則可見心煩失眠的虛熱證。
少陽病
六經病之一。少陽病的臨床常見癥狀為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心煩喜嘔、不欲食、脈弦等。熱型的特點是往來寒熱,既非發(fā)熱惡寒,全身疼痛的表證,又非發(fā)熱不惡寒,大便燥結的里證,而且有脅大硬滿等癥狀,說明病已不在太陽之表,但也未入陽明之里,故把少陽病稱為“半表半里”證。
寒證
是由寒邪引起,或因陽氣衰弱,陰氣過盛而導致身體機能與代謝活動衰退,抵抗力減弱而出現寒的證候,如體溫不足,面色蒼白,精神萎頓,踡臥,喜溫怕冷,脘腹冷痛,得熱則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遲等。多見于慢性、機能衰退性的疾病。
寒熱
八綱中鑒別疾病屬性的兩個綱領?!瓣杽賱t熱”、“陰勝則寒”。實質上寒熱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它們的具體癥狀,可參閱“寒證”、“熱證”各條。辨別疾病的屬寒、屬熱,對確定治療有看重大的意義。治法上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是立法處方用藥的重要依據。寒與熱是相對的,但它們之間又是互相聯系的,有時可以呈現真寒假熱、真熱假寒或寒熱錯雜等情況,臨證必須注意辨別。是惡寒發(fā)熱癥狀的簡稱。
實證
是指病邪亢盛,正氣與邪氣對抗的反應激烈;或人體內部機能障礙引起的氣血郁結、水飲、停痰、食積等。這些多屬實證。所謂“邪氣盛則實”。如急性熱病高熱、口渴、煩躁、譫語、腹?jié)M痛而拒按、便秘、小便短赤、舌質蒼老、苔黃干燥、脈實有力等,屬實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