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節(jié)氣之22
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第二十二個節(jié)氣,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四時八節(jié)”之一,被視為冬季的重大節(jié)日。
2.具體時間
在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歷的12月21-23日。今年的準確時間,是12月21日。
3.天文特征
冬至的時候,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在北半球,這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日影最長的一天,北極圈進入極夜,南極圈進入極晝狀態(tài)。
冬至過后,太陽的直射點開始從南到北回歸,北半球白天的時間逐漸增加。
4.冬至并非最冷時候
從理論上講,到了冬至,北半球地區(qū)吸收的太陽熱量最少,也應該最冷,但事實并非如此。由于地球土壤和海洋釋放熱量會有延遲,所以一年最冷的時期,往往發(fā)生在冬至之后一段時間,也就是公歷的1月份,大約在24節(jié)氣中的大寒前后。
5.三大物候特征
古人認為,冬至有三大物候特征:
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冬至時候陰氣十分強盛,所以土里的蚯蚓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古人認為,麋鹿生長在沼澤地帶,近水,屬于陰性動物。麋鹿在冬至感受到陰氣達到極致,陽氣開始生長,所以它的角開始脫落。
三候“水泉動”,泉水在冬至感受到陽氣漸生,所以開始流動。
6.冬至的最早歷史
早在周代,中國就有了冬至祭祀的記錄?!吨芏Y.春官》說:“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到了漢朝,冬至開始成為通行節(jié)日,并衍生出更多的習俗。
7.古書里的冬至內涵
南朝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提到,冬至有三重含義:陰氣到了極致的時候,陽氣開始到來的時候,太陽到達最南的時候(“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保?/p>
從這個說法看來,一千多年前古人對冬至的認識,已經準確到了驚人的地步。
8.冬至習俗
古人素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tǒng),以表示孝敬、不忘本。這一天也是家庭團聚、飲宴慶賀、走訪親友、相互送禮的好日子。
作為冬季的重大節(jié)日,漂在外地的游子,到了這個時節(jié)都要回家過冬節(jié),叫做“年終有所歸宿”。
到了現代,南北方的冬至風俗有所不同。南方人有吃湯圓、年糕、麻糍等習慣,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有吃水餃的傳統(tǒng),不少北方省份還會吃餛飩、喝羊肉湯、吃冬至面。
9.冬至的別稱
冬至有許多別稱,它是24節(jié)氣里的最重要節(jié)令之一,號稱“冬節(jié)”。
由于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白晝最短,所以稱為“長至”或“短至”,代表“夜長至、日短至”。
在傳統(tǒng)文化里,冬至是陰陽轉化、陰消陽長的關鍵節(jié)氣,陽氣逐漸旺盛的開始,所以又被稱為“一陽生”。
因為中國許多地區(qū)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它的重要性僅次于過年,所以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
這段時間老百姓會頻繁舉行祭祀、拜賀、送禮等活動,喜慶氣氛濃郁,所以冬至又叫做“喜冬”、“賀冬”“拜冬”、“肥冬”。
10.唯一作為法定假日的地方
在當今世界各地,只有一個地方將冬至設為全民公眾假期,就是我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