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大概都不可避免的犯了這樣一個錯誤,那就是在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下不斷地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能夠聽話。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只能稱得上“下策”的方法,有的家長甚至直接跳過講道理的環(huán)節(jié)直接沖著孩子大發(fā)雷霆,這樣的教育辦法是最糟糕的辦法。
法國一位思想家盧梭在一本有關兒童教育的書里寫道: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在家長的思維邏輯中認為講道理的方法就是“以理服人”,然而對于孩子來說,很多事情的道理不能光靠用嘴講出來,而應該是讓孩子從實踐中獲得的。
簡單的例子,有些孩子不好好下樓,總是要坐在扶手上滑下樓梯,家長們擔心孩子摔下來或者把衣服弄臟,屢次勸說孩子都沒用。有位媽媽直接拿著兩塊干凈的抹布帶著孩子在樓道里把扶手擦干凈,以后孩子再想這樣下樓就不會把衣服弄臟了,如果不小心摔傷了孩子自己知道疼了,就不會在用這樣的方式下樓梯了。
這件小事充分說明了家長們講了千遍萬遍的道理,不如做一遍有道理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體會。
1.完全不懂這個道理
孩子的年齡和心智都不夠成熟,理解不了家長口中的道理,年齡越小的孩子對講道理的方式越不理解。因為孩子的大腦發(fā)育順序是由下到上的,也就是說孩子一出生就會哭鬧,但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卻要長大后慢慢學習,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的大腦還沒達到可以完全理解的層面。
2.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視
當家長認為某件事情不妥,不允許孩子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心中并不能明白為什么,也會產生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家長們往往不會重視,只是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孩子內心就會感到被忽視。
3.降低了孩子對事情的參與感
家長們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都是簡單的說教,家長只顧著自己一股腦的說服,孩子聽不進去,對這件事情也不敢再產生興趣。
真正好的教育方式不光是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說教,同時要讓孩子自身有對事情的體驗,也就是行為上的教育。家長們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首先自己不要口是心非,道理怎么講的家長平時就要怎么做;其次,不可以在孩子聽不懂道理時向孩子發(fā)火,這會讓講道理變成不講理;最后,家長們要記住所謂的道理都是條條框框的教條,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教養(yǎng)。
1.從情緒上讓孩子理解
所謂的情緒理解,就是讓孩子感同身受,家長可以調動孩子思考的能力,在情緒上引起共鳴。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做什么是可能逃不過“三分鐘熱度”的魔咒,所以家長們可以試著用其他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暫時把這件事情置身事外。
3.少說多做
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行動的力量比語言大了很多倍。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從行為上理解一件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