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人凡遇大事小事如祭祀、征伐、漁獵、出入、年成、風雨陰晴、疾病禍福等,都要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兇。占卜的方法是首先打磨烏龜殼(主要是龜?shù)母辜装妫┗蛘咂渌F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然后鑿鉆其反面,再加火烤,使正面顯示裂紋。這種裂紋叫“兆”,當時的人把它看做是神鬼啟示的某種體現(xiàn)。兆紋的形狀是一豎中間開出橫叉呈“卜”形紋,人們就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卜”,寫下來即“卜”字。也就是說,古人據(jù)此造出了象形“卜”字,音仿骨版爆裂之聲。
根據(jù)“卜兆”來定吉兇,現(xiàn)在看來當然是靠不住的,但當時的人卻十分迷信并依賴它。當時的科學技術(shù)還不夠發(fā)達,許多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得不到正確的解釋,人們在各種災害面前常常無能為力,以致產(chǎn)生恐懼和敬畏的心理,便只好借助似乎無所不在的鬼神“意志、行為”來求得安慰和解脫。他們在卜兆旁邊刻上文辭來記錄向神鬼詢問的內(nèi)容、神鬼的啟示以及后來事情發(fā)展的結(jié)果,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甲骨文辭,或者叫做殷墟卜辭。其實,另有一些特殊刻辭并非用于占卜而是主要用于登記龜甲獸骨的來源、數(shù)量、整治的過程以及有關(guān)人員的名字等,內(nèi)容往往十分重要。
完整的卜辭包括四個部分(通常只有前兩部分的內(nèi)容):
1.占卜日期和占卜人的名字,即所謂前辭;
2.卜問的事情,即所謂命辭;
3.從卜兆顯示的吉兇,預計事情的成敗,即所謂占辭;
4.事后驗證的情況,即所謂驗辭。
根據(jù)這些文辭,不但可以看到殷商文字的真面貌,而且可以探求當時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組織、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真面貌,它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圖3-4
圖3-4是甲骨形狀及各部位的名稱。圖3-5是一期龜腹甲正反面刻辭及留樣釋文。
圖3-5
以下采用寬式釋文對上舉圖3-5進行楷寫并略加解說。
圖3-6
圖3-5正面釋文——
Aa 乙卯卡,永貞:唯母丙它?
Ab 貞:不唯母丙它?
Ba 貞:母丙允有蠱?
Bb 貞:母丙無蠱?
兆序: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兆辭:不玄黽,不玄黽。二告,二告。
圖3-5反面釋文:
占辭:王占曰:母丙有蠱……
記事:我致千。婦井示百,殼。
在此辭中,“乙卯卜永貞”是前辭,“永”屬一期貞人。“貞”的意思是問卜,本作“鼎”象形,同音借用為“貞”?!拔副?、“不唯母丙它”問是否母丙帶來變故?!拔ā弊直咀鼬B的形狀,后來加上“口”旁成為語氣詞?!八北緩摹吧摺币А爸埂睍猓爸埂北臼悄_趾的“趾”的象形本字。《說文解字》:“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屈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蛇,它或從蟲。”其中的“它”是“蛇”的象形本字,而“蛇”則是由“它”加上“蟲”(音huǐ)旁分化出來的后起形聲字。這里的“蟲”讀作虺蛇的“虺”,不讀chóng,古代的“蟲”(音chóng)寫作“蟲”形,而“蟲”(音chóng)則是簡化字。
“母丙允有蠱”、“母丙無蠱”是問母丙有無蠱毒之害?!霸省钡囊馑际谴_實,副詞?!靶M”字從“皿”中有“蟲”,意為蠱毒,而蠱毒是古人關(guān)于病菌的神秘說法,請參看本章附錄專文?!盁o”的用法卜辭通例寫作“亡”,先秦古籍中也常如此。
“兆序”是甲骨上每個卜兆固有的排序,一般由自“一”至“十”各數(shù)組成。其中“一二三四”是積畫造字?!拔濉碧幹虚g,本來只作斜行交叉筆畫,后來在上下各加了一橫。“六”在甲骨文中與“入”寫法類似,有人說它像房屋的形狀?!捌摺弊肿鳈M豎交叉筆畫,有人說是“切”的象形本字?!鞍恕弊肿鞣謩e相背二畫,本義也與“分”、“別”相當。另有“九”,本是“肘”的象形本字,“十”本作一豎畫,有人說是“針”的象形本字。
“兆辭”是對特殊卜兆進行的特殊記錄?!安恍w”的意思可能是說卜兆不模糊。“二告”也有人釋為“上告”,與此類似的兆辭還有“小告”,可能記錄的是鬼神發(fā)出了某種特殊啟示。
“王占曰母丙有蠱……”在反面中縫,記錄殷王武丁看了卜兆后針對命辭中提出的問題所下的斷言。關(guān)于“母丙”的稱謂需要多說幾句。殷人祖先或已故親人,通例都用的是“關(guān)系字”或“區(qū)別字”加上“天干名”的稱謂方式,例如“大乙”(古籍寫作天乙,即商湯)、“大甲”(古籍寫作太甲)、“小乙”、“小甲”、“祖乙”、“祖甲”、“武乙”和“文丁”等等,都是對男性祖先的稱謂。對于女性祖先的稱謂常見的是“妣某”(祖母以上)或“母某”(父輩已故的嫡庶配偶)。殷人祖先或已故親人用天干命名的根據(jù)很可能是他們的死日或者立廟之日,這為區(qū)別亡人、祭祀亡靈提供了方便,即可在甲日詢問某甲(或者預詢某乙。如此處所舉一條卜辭,是乙卯日預詢母丙)、祭祀某甲(或者預祭某乙)等,余可類推。越到晚期,殷人對祖先的祭祀越加嚴密,并逐漸形成依先后及祖日輪流行祭的祀周。
這條卜辭缺少“驗辭”部分。
“我致千”刻寫在反面的右甲橋上?!拔摇笔亲迕蛉嗣?,不是代詞。從字形上看,“我”字本象鋸子。依古人以職業(yè)定族氏(如世代制陶之類為陶氏)的規(guī)矩,我族很可能就是善制鋸子或善用鋸子之族?!爸隆北咀鳌笆稀?,象“人”手中有所執(zhí)持形,義為送達,與后來“致”字用法相當,古音也相近,所以可釋為“致”。“千”在此指的是千龜,“我致千”的意思是說由我地送來一千只烏龜供殷王朝使用?!扒А弊謴摹叭恕奔佑幸粰M代表一千,有人說就是“一千”的合文(“二千”合文是在“人”字腿上加上二橫)。合文在甲骨文中是常用形式,尤其是一些數(shù)目字、祖先名等更屬屢見不鮮。
“婦井示百,殼”刻寫在反面的左甲橋上,意思是婦井監(jiān)督整治了一百個龜甲,最后由貞人名殼的驗收完畢。婦井是殷王武丁主要的配偶之一,而殼則是一期卜辭中主要的貞人之一?!皨D”字本來寫作“帚”,繁體的“婦”字即從“帚”旁?!笆尽绷x為監(jiān)督整治,可能通“視”。“百”字可能是“一百”的合文,指一百個烏龜,屬“我致千”中的一部分,而此龜則當屬此一百個烏龜中的一個。
圖3-6是上述文辭部分字形列表。圖3-7是卜辭中習見合文舉例。
圖3-7
甲骨文命辭格式的一般構(gòu)成規(guī)律是“對貞”和“連貞”。所謂“對貞”,即從正反兩個方面發(fā)問;所謂“連貞”,即連續(xù)的對貞(一般會有傾向性地省略正辭或反辭)。圖3-5中的“唯母丙它?不唯母丙它?”是對貞,“母丙允有蠱?母丙無蠱?”也是對貞,把它們連起來讀則構(gòu)成連貞。對貞和連貞不僅同古代哲學中所講的陰陽對立、相生相克的原理有著密切聯(lián)系,而且事實上也反映出殷商人對于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一種樸素認識,即二值邏輯判斷的正反觀或是非觀。這不僅可以從文辭內(nèi)容上看得出來,而且可以從甲骨布局上得到充分反映。下面就對貞、連貞再各舉一片甲骨文并略加解說。
圖3-8是一片完整的龜腹甲摹本(對于直接刻寫出的實物來說,摹本是白底黑字,拓本是黑底白字),文辭內(nèi)容如下:
圖3-8
(1)先讀左邊(正面問)——戊子卜殼貞:帝及四月令雨?
(2)再讀右邊(反面問)——貞: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
(3)次讀中上(占辭)——王占曰:丁雨,不唯辛。
(4)最后讀中下(驗辭)——旬丁酉允雨。
大意是說:戊子這天貞人殼卜問,天帝是會趕在四月份下令降雨(正面問)?還是不會趕在這個四月下令降雨(反面問)?王看了卜兆后斷言,丁日降雨,不會是在辛日。結(jié)果這一旬的丁酉日確實降了雨。片中有相對的“卜”形兆紋,還有相應的“一二三四”的兆序。
圖3-9是一片殘斷的牛胛骨摹本,文辭內(nèi)容如下:
圖3-9
(1)癸卯卜:今日雨?
(2)其自西來雨?
(3)其自東來雨?
(4)其自北來雨?
(5)其自南來雨?
以上連貞卜辭,事實上是隱含省略了反辭部分,即“今日不雨?不自西來雨?……”另外,通過這片卜辭我們還可以了解甲骨綴合的方法。郭沫若《卜辭通纂》375片下說:“右三片乃一片之折,左下一小片折處雖不相連,然由字跡及內(nèi)容觀之,固無疑也。”
圖3-10可稱為“四方風”刻辭:
圖3-10
(1)東方曰析,風曰協(xié);
(2)南方曰夾,風曰微;
(3)西方曰彝,風曰韋;
(4)北方曰宛,風曰役。
要想理解它的辭意,請先對照地下地上的同類文獻——
武丁時求年于四方龜版:“帝于東方曰析,風曰協(xié),求年;帝于南方曰夾,風曰微,求年;帝于西方曰彝,風曰韋,求年;帝于北方曰宛,風曰役,求年。”《山海經(jīng)》:東方曰析,來風曰俊。南方曰因,來風曰民。西方曰夷,來風曰韋……《尚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東)。厥民因,鳥獸希革(南)。
從對照中可看出,所謂“四方風”即四方名和相應的四方風名。方名風名的含義顯然都同節(jié)候氣候及神話傳說有關(guān),其根據(jù)當是東方東風的和暢,南方南風的溫潤,西方西風的肅殺,北方北風的凜冽。
用地下文獻與地上文獻相互印證、相互發(fā)明,就是王國維倡導的“二重證據(jù)法”。此辭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者是已故學者胡厚宣先生)正是“二重證據(jù)法”應用的佳例。
通過這片卜辭我們還可以了解殘辭類推、殘辭互足的方法。
圖3-11
圖3-11可稱為“方伯用”人頭骨刻辭?!胺讲笔莿e的方國(部族)的首領,“用”的意思是用來祭祀。在打敗了敵對的方國、殺戮或俘虜了敵國首領后,用敵國首領的頭顱祭祀,并且刻上文辭,可能是出于耀武揚威的目的以及宗教儀式的需要。《戰(zhàn)國策·趙策一》:“及三晉分知氏,趙襄子最怨知伯,而將其頭以為飲器。”《史記·大宛傳》:“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支王,以其頭為飲器。”古注以為,所謂“飲器”就是便溺之器。
考釋甲骨文字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分析其基本構(gòu)成單元,這也就是字元分析法。日本學者島邦男所著《殷墟卜辭綜類》把數(shù)千個甲骨文所含的200多個字元集中分析了出來,盡管還不很完善,其初衷也只是為了字形檢索,但畢竟給學習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圖3-12采自《殷墟卜辭綜類》“部首”,實際上可視為是對甲骨文基本字元的一個列表。
圖3-12
——摘自 郭小武 《漢字史話》
作者簡介:郭小武,別名肖武,近號好天。1960年出生,河南孟津人,近白馬寺,龍門石窟、鄰中岳嵩山。先后就讀于河南大學中文系、杭州大學漢語史碩士專業(y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甲骨學與殷商史博士專業(yè),師從胡厚宣先生學習甲骨學?,F(xiàn)就職于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進行字典編撰工作。北京民進文藝委員會委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