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shù)
第二代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有彼埃·羅依、唐吉、馬格里特、保羅·德爾沃以及達利等。他們專以精致入微的細部寫實描繪,來表現(xiàn)一個完全反常的生活環(huán)境,把幻想結(jié)合在奇特的環(huán)境中,以展示畫家心中的夢幻。有人也把這種畫稱之為自然主義的超現(xiàn)實主義。
西班牙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年)被當時人們認作新一代畫家中最有前途的天才之一。早期受意大利畫家契里柯和卡拉的"形而上繪畫"的影響,后受英國拉斐爾前派的精細描繪的影響。1928年,達利受畢加索和米羅的影響,作品出現(xiàn)了一些富有超現(xiàn)實主義特征的形象。
達利為了探尋"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個人夢境與幻覺",去探索精神病患者的意識,認為他們的言論與行動往往是一種潛意識世界的真誠反映,這在日常生活中是見不到的,是些珍貴的素材。達利認為藝術(shù)家要將潛意識的形象精確的紀錄下來,這是藝術(shù)所要捕捉的"更為重大的現(xiàn)實"。為從潛意識中產(chǎn)生意象,他運用所謂"偏執(zhí)狂臨界狀態(tài)"的方法,稱之為“偏執(zhí)狂的批判方式”,在自已身上誘發(fā)出幻覺世界。達利將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妄誕、怪異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觀世界,用分解、重疊、綜合、交錯的方式來反映潛意識的過程。雖然都是拋棄了客觀真實的幻想,卻線條描繪精細入微,幾乎達到毫發(fā)不差的逼真程度,與組合、夸張、扭曲變形、省略與象征等手段結(jié)合,創(chuàng)造一種介于現(xiàn)實與臆想、具體與抽象之間的"超現(xiàn)實境界",帶給人視覺與新心靈的震撼。讀他的畫,人們既看懂所有細節(jié),從整體上,又感到荒謬可怖,違反邏輯,怪誕而神秘。
達利的超現(xiàn)實主義不僅表現(xiàn)在繪畫上,還有他的文章、口才、行動以及他的打扮上。他的作品除了傳達宗教的神秘感、無理性、色情、瘋狂和一定程度的社會哲學觀外,還有人們的時髦心態(tài)。他的作品《夢的欲望》、《起雞皮疙瘩》、《海邊風景》1928年、《看不見的家》、《早春的日子》、《人類的變貌》、《開明的享樂》、《大自慰者》1929年、《可以作為椅子使用的佛梅爾的幽靈》1934年,《來自菲格拉斯漫無目標的化學師》1936年,《卡拉的實體與虛題》1945年,《里加港的圣母》1949年,《一個高才魚眼的染色體啟動永恒回憶的和諧分解》1954年,《卡拉的基督》1978年,《欲望的條適》1981年等,以一種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把一個夢境般的瘋狂的世界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沖擊著人們的視覺和心靈。
最有名的大概是《記憶的永恒》,它受到弗洛依德的啟迪,表現(xiàn)了一個錯亂的夢幻世界,一幅無意識的幻象。畫面展現(xiàn)的是一片空曠荒涼的海灘,陽光明媚卻平靜得可怕。海灘上躺著一只身形像馬的怪物,它的一旁有一個平臺,平臺上長著一棵枯死的樹。清晰的物體無序地散落在畫面上。三只柔軟易曲、正在熔化的表,軟癱的像蠟一樣,,如今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超現(xiàn)實主義夢境物象的同義語了。無限深遠的背景,給人以虛幻冷寂,悵然若失之感。
《記憶的永恒》1931年
連雕塑作品《有抽屜的維納斯》《擬人化的陳列柜》《記憶的延續(xù)》等,也是細膩的線條和充滿想象力的幻想。
他偏愛的幻覺形象常常被不斷重復,如半開抽屜的人形,蠟樣軟化的硬物體,細長的獸腿以及懸浮在空中的無重心的物體等。《擬人化的抽屜柜》畫了好幾個版本,這些作品的臉總是藏在長長的頭發(fā)里。像是一個男人的身體,抽屜是空的,舉起的左手似在傳達超現(xiàn)實的理念。
《擬人化的抽屜柜》1936年《抽屜人》青銅雕塑,1982年達利創(chuàng)造了一種真實感的"夢",寄寓了某些他所特別偏愛的內(nèi)涵如性愛(這里從心理學角度上應(yīng)該是達利的無能導致欲望的不滿足,而從藝術(shù)上表達出來),比如《欲望的順應(yīng)》1929年、《霧狀的頭蓋骨雞奸三角鋼琴》、《年輕婦女被她自己的貞潔所雞奸》1951年等。
《霧狀的頭蓋骨雞奸三角鋼琴》1935年還有一些作品的特點是,把現(xiàn)實世界中不連貫的片斷混合在一起。《面部幻影和水果盤》,一只巨型的狗橫立在畫面上,它與夢幻風景重疊,狗頭是海灣、波浪、山和隧道,頸圈是跨海的鐵路高架橋。狗的軀體中部由一個盛著梨的白色水果盤構(gòu)成,水果盤又融合在一個姑娘的面孔之中。達利深受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性心理學的影響,弗洛依德關(guān)于容器象征和女性共同性的觀點,到了畫面上就成了既似瓶罐又似女人頭像的變形。
《面部幻影和水果盤》
從1935年起,達利經(jīng)常畫他妻子加拉Gala的肖像,她給達利帶來了幸福。這一幅《加拉麗娜》,則表達了他對弗洛伊德性心理意識的妄想。一個木然前視的中年女性,露出自己的一只乳房,左肩上衣扯開,她露出滿足的微笑。
《加拉麗娜》1945年《加拉肖像》《三個幽靈面容的加拉》
《球體的加拉》
《波特黎加特圣母像》是傳統(tǒng)圣母像的變革與現(xiàn)代化,局部畫得非常精確,有陰影、體積、透視也有質(zhì)感,但它們是一些違反常理的組合。
《波特黎加特圣母像》原子彈爆炸后的第四年,達利以原子核構(gòu)造理論為基礎(chǔ),完成了這幅以神話為主題的《原子的麗達》,它是新物理學結(jié)合古典的一幅名畫。以其愛妻加拉為模特兒,誘人的女子擁著天鵝之首,流露出圣母般的充滿愛意的笑容與眼神;而天鵝展開碩大的翅膀,依偎著她,畫面充滿了寂靜與慈愛,似乎在向觀者訴說著永恒的愛情故事。
《原子的麗達》1949年《倒影變成大象的天鵝》(誰把脖子扭半圈看畫面倒過來的樣子了嗎?是不是也能看到上面天鵝下面大象?)池塘岸邊棲息著幾只優(yōu)美的天鵝,天鵝的長脖子和翅膀的倒影,在水中反過來變成大象的長鼻子和大耳朵,使得飛禽的輕盈優(yōu)雅與大象的沉重笨拙成了強烈的對比。它也許只是視覺的幻景,或是一種簡單的圖象游戲。
《倒影變成大象的天鵝》《無解的謎》
《圣安東尼的誘惑》,是把傳統(tǒng)的宗教題材作為誘發(fā)幻覺的手段,以表達一個苦行者如何抵制誘惑的意象,充滿荒誕離奇的魔幻意味。
《圣安東尼的誘惑》1946年
他還愛畫一些現(xiàn)代化了的宗教題材,在1950~1970年代作得很多,著名的有《圣徒約翰殉難》1951年、《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1955年
《哥倫布之夢》取材于15世紀末哥倫布經(jīng)過70天航海旅程,終于到達美洲巴哈馬群島的一段史實。表達了畫家對西方現(xiàn)代社會的精神危機的逃避,希望讓逝去的哥倫布再一次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精神新大陸。達利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充滿著重重矛盾,而解決這些矛盾的"最好辦法是精神墮落和呆癡"。所以他總是把性、死亡、夢境與變態(tài)心理等作為主要課題。
《哥倫布之夢》《由飛舞的蜜蜂引起的夢》描繪的是加拉的一個夢境,一個由于蜜蜂的蜇刺而引起的荒誕離奇的夢。礁石、紅色石榴、小蜜蜂、大魚、猛虎、槍、大象、方塔,顏色清澈明亮,形象逼真寫實,但卻毫無邏輯性可言,隱含了濃厚的色情含義。
《由飛舞的蜜蜂引起的夢》
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理論依據(jù)是柏格森的哲學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以寫實的手法或近乎抽象的手法表現(xiàn)人的潛意識,情景荒誕奇特。《內(nèi)戰(zhàn)的預感》屬于“非理性主義”手法。畫中的人體經(jīng)拆散又重新組合起來,似內(nèi)臟的物體堆滿了地面,荒誕而恐怖。手法寫實,具有逼真的效果,像人做噩夢時的離奇而又恐怖的情景。這是對當時籠罩在西班牙國土上的內(nèi)戰(zhàn)的控訴。
《內(nèi)戰(zhàn)的預感》《迷之希特勒》
《沉思的裸體》
《十字若望的基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