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暑假來臨,總有升入高年級的家長問,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怎么辦,我了解一下,發(fā)現這些家長總有很多教育理念,只是焦慮與理念之間,這個鴻溝卻無法逾越。
這些家長有一些共同的想法,成績不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重要;學習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不能因為追求成績而導致孩子厭學;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相信在強制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孩子學不會相互尊重,只會反抗;要與孩子構建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等等。
理念都是現代化的,說到為了成績而用傳統(tǒng)的棍棒教育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觀點是堅持不認同的。
但問題在于,為什么到了高年級卻焦慮成績呢?原來心態(tài)不是很好嗎?既然成績不重要,現在卻擔心起來呢?在心底里,他們不是不看成績,只是希望在成績好的前提下講習慣,講民主,講發(fā)展!但小學中低年級成績不好怎么辦?沒事,孩子智力正常,高年級努力一下就可以了!當進入高年級發(fā)現,孩子不是努力一下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努力的問題!于是,焦慮了!因為,突然發(fā)現,即使現在努力還有缺重要的一點:基礎?;A不牢,地動山搖。
或許家長覺得很奇怪,孩子成長自有規(guī)律,我們也有很好的教育理念,我們相信靜待花開,但為什么卻不如所愿呢?
是的,家長的理念沒有錯,靜待花開也沒有錯,但花開的前提是:默默耕耘。
相信靜待花開的家長,應該也種過植物吧!是不是種上去就可以呢?不是的,要澆水,要施肥,要除草。否則,花怎么會開呢?
孩子的成長一樣,靜待花開的背后其實是告訴家長:教育需要耐心,不要著急,但該要默默耕耘的還是要默默耕耘,教育是一個過程。
孩子的思維可能是有差異,他們對問題的理解,表達的方式不同,有優(yōu)有劣,這是正常的,允許孩子有差異的,但該有的基礎,家長還是不能缺位:該背的單詞還是要背,否則怎么理解文章;該背的口訣還是要背,否則怎么計算;該記下來的古詩詞還是要記下來,否則怎么讓你的文章多一點文采呢?
比如說,想要孩子寫出一篇好文章。結果是什么?就是寫出一篇好文章。過程中呢?不是寫文章的過程,而是孩子閱讀的積累,古詩詞的積累,平時參加活動的社會經驗,同伴的溝通等等,這個過程構成了孩子寫文章的不同視角,于是寫出一篇視角獨特的好文章。而閱讀的積累,古詩文的積累,生活的積累等,就是我們家長與孩子一起默默耕耘的過程,正是我們靜待花開的過程,不是讀一篇課外閱讀就寫出一篇好文章,不是背一首古詩就算引經據典,不是去一次秋游就有很生動生活看法。而是很多篇閱讀,很多篇古詩文,很多次的戶外體驗。而且還不是這里的“很多”就能有很好的效果,不同小孩的理解能力不同,表達也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很多”就可以了,但有些可能要很多個“很多”,這才是重要的過程,這才是靜待花開的過程。
所以,請家長要清醒一點,靜待花開是對的,但父母不能因為一個“靜待花開”就不聞不問,該指引的,我們還是要指引,靜待花開的過程,需要我們家長全程在場的。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