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脈診的臨床運用及意義
一、脈診的臨床運用
由于脈象與主病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因而對于如何分析脈象所反映的不同病證本質(zhì),或辨別病證所出現(xiàn)的不同脈象,在脈診臨床運用中,需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ㄒ唬┆毊惷}的診斷意義
臨床時若能發(fā)現(xiàn)疾病中所表現(xiàn)出的某種特殊的脈象變化,即“獨異脈”,這對于病證診斷是極為有益的。如《景岳全書·脈神章》說:“獨之為義,有部位之獨也,有臟氣之獨也,有脈體之獨也。部位之獨者,謂諸部無恙,惟此稍乖,乖處藏奸,此其獨也。臟氣之獨者,不得以部位為拘也,如諸見洪者皆是心脈,……五臟之中,各有五脈,五脈互見,獨乖者病……。脈體之獨者,如經(jīng)所云,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但得其一而即見病之本矣?!?/span>
“部位之異”是指某種脈象僅見于某一部,例如左關脈獨弦,右寸脈獨弱之類。這些脈的主病多與該部所屬臟腑有關。如左關脈弦為肝郁,右寸脈弱為肺虛,左尺脈弱多腎虛等等,余此類推。
“臟氣之獨”是指某些脈常見于相應臟腑的病證,如結(jié)、代、促脈常是心病的表現(xiàn),其他如肝病多見弦脈、肺病常見浮脈、脾病常見緩脈、腎病的脈象多沉等,五臟之中,各有本脈,獨見者病也。
“脈體之獨”是指病中突出表現(xiàn)為某種脈象,其所主的病證自明,如滑脈主痰濕、濕熱、食積,緊脈主傷寒、痛癥,濡脈主脾虛、濕困,伏脈主邪閉、厥病、痛極,芤脈見于亡血、傷陰之際等。
?。ǘ┍婷}主病不可拘泥
脈象一般以浮為主表,沉為在里,數(shù)多熱,遲多寒,弦大為實,細微為虛。但這些表、里、寒、熱、虛、實之間,又有真假疑似,須要注意。如《景岳全書·脈神章》說:“浮雖屬表,而凡陰虛血少,中氣虧損者,必浮而無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沉雖屬里,而凡外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經(jīng)絡,脈不能達,必見沉緊,是沉不可以概言里。數(shù)為熱,而真熱者未必數(shù),凡虛損之證,陰陽俱困,氣血張惶,虛甚者數(shù)愈甚,是數(shù)不可以概言熱;遲為寒,而凡傷寒初退,余熱未清,脈多遲滑,是遲不可以概言寒。”
(三)脈癥順逆與從舍
脈癥順逆,是指脈與癥的相應與不相應,以判斷病情的順逆。一般而論,脈與癥相一致者為順,反之為逆。如暴病脈來浮、洪、數(shù)、實者為順,反映正氣充盛能夠抗邪;久病脈來沉、微、細、弱者為順,說明正雖不足而邪亦不盛。若新病脈反見沉、細、微、弱,說明正氣虛衰;久病脈反見浮、洪、數(shù)、實等,則表示正氣衰而邪不退,均屬逆證。
脈與癥有時有不相應者,故臨床時當根據(jù)疾病的本質(zhì)決定從舍,或舍脈從癥,或舍癥從脈。如自覺煩熱,而脈見微弱者,必屬虛火;腹雖脹滿,而脈微弱者,則是脾胃虛弱之故。胸腹不灼,而見脈大者,必非火邪;本無脹滿疼痛,而脈見弦強者,并非實證。脈有從舍,說明脈象只是疾病表現(xiàn)的一個方面,因而要四診合參,才能全面認識疾病的本質(zhì)。
二、脈診的意義
診脈是中醫(yī)臨床不可缺少的診察步驟和內(nèi)容。脈診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脈象能傳遞機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窺視體內(nèi)功能變化的窗口,可為診斷病證提供重要依據(jù)。
中醫(yī)整體觀指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靈樞·脈度》載:“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其流溢之氣,內(nèi)溉臟腑,外濡腠理?!北砻鳈C體各部分的功能有賴經(jīng)絡氣血的運行流注和溫煦濡養(yǎng)而實現(xiàn);同時人體又與自然界相應,人的經(jīng)脈氣血隨日月運轉(zhuǎn)而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說:“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上述各種生命現(xiàn)象,都通過脈象的動態(tài)變化及時地反映出來。但是,脈象的生理性變異有一定的限度和規(guī)律(不失胃氣為平)。當機體遭受外邪侵擾時,這種生理性平衡就遭到破壞,造成氣血、臟腑功能逆亂,反映在脈象上就出現(xiàn)各種病脈?!毒霸廊珪っ}神章》載:“脈者氣血之神,邪正之鑒也,有諸中必形諸外。故血氣盛則脈必盛,血氣衰則脈必衰,無病則脈必正,有病則脈必乖。”脈象的盛、衰、正、乖,都是氣血邪正的外在表現(xiàn),通過診脈可以了解氣血的虛實,陰陽的盛衰,臟腑功能的強弱,以及邪正力量的消長,為治療指出方向。醫(yī)生不識脈就無以辨證,不辨證就無以論治,只有精通脈理,方能成為良醫(yī)。脈診的臨床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辨別病證的部位
病證部位就是指機體發(fā)生疾病時,病邪在表或在里,或侵犯機體的何臟何腑等。五臟六腑之氣血,無不通于心脈。因此,當臟腑生理功能發(fā)生病理改變時,便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而在脈象上反映出來。如浮脈多主表證,沉脈多為里證。寸口部的寸、關、尺三部,在左分屬心、肝膽、腎,在右分屬肺、脾胃、腎,若某部脈象發(fā)生特異變化,則應考慮其相應臟腑發(fā)生病變的可能,如兩手尺部脈見微弱,多為腎氣虛衰;右關部見弱脈多為脾胃氣虛;右寸部見洪脈多為心火上炎或上焦實熱等。
“心主身之血脈”,“諸血者,皆屬于心”,脈與心息息相關,脈搏是心功能的具體表現(xiàn),故診察脈象尤可幫助診斷心的病證。如促、結(jié)、代三脈多見于心血、心陰不足或心氣虧虛、心陽不振的病人。又如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證實真臟脈中的大部分是心律失常的脈象,而其中絕大部分又是由心臟器質(zhì)性病變所造成。
(二)判斷病證的性質(zhì)
病證的性質(zhì)就是指病證屬寒或?qū)贌幔约疤碉嬸鰷??!端貑?/span>·脈要精微論》說:“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shù)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闭f明各種脈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證候的病理特點。如寒與熱均可改變氣血在體內(nèi)運行的速率,常反映出不同的脈象,故可從不同的脈象上判斷病變的性質(zhì)。數(shù)脈、洪脈、滑脈、長脈等,多見于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遲脈、緊脈等,多見于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
(三)分辨邪正的盛衰
疾病過程中邪正雙方的盛衰,必然影響脈象的變化,故診察脈象可以分辨疾病過程中的邪正盛衰。如脈見虛、細、弱、微、短、革、代等無力脈象,多為氣血不足、精虧、陽氣衰微所致之虛證;若脈見實、洪、滑、弦、緊、長等有力脈象,則多為邪氣亢盛,正氣不衰,正邪交爭劇烈所致之實證。
(四)推斷病證的進退
通過診脈能及時反饋病變的信息,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推測預后的兇吉,觀察療效的好壞。
觀察脈象推斷疾病的進退和預后,必須結(jié)合癥狀,脈癥合參;并要注意對脈象的動態(tài)觀察。如外感病脈象由浮轉(zhuǎn)沉,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由沉轉(zhuǎn)浮為病邪由里出表。久病而脈象和緩,或脈力逐漸增強,是胃氣漸復,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氣虛或失血、泄瀉而脈象虛大,則多屬邪盛正衰,病情加重的征兆。熱病脈象多滑數(shù),若汗出熱退而脈轉(zhuǎn)緩和為病退;若大汗后熱退身涼而脈反促急、煩躁者為病進,并有亡陽虛脫的可能。正如《景岳全書·脈神章》所說:“若欲察病之進退吉兇者,但當以胃氣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緩,明日更弦急,知邪氣之愈進,邪愈進則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明日稍和緩,知胃氣之漸至,胃氣至則病漸輕矣。即如頃刻之間,初急后緩者,胃氣之來也;初緩后急者,胃氣之去也。此察邪正進退之法也?!彼匀狈途弿娜葜畡莸拿}象,是預后兇險的征兆。
此外,脈象和癥狀都是疾病的表現(xiàn),二者通常反映一致的特性,若脈與癥不一致時,則提示病情比較復雜,治療比較困難,預后較差,如脫血者脈反洪,是元氣外脫的征兆;病寒熱而脈反細弱,是元氣虛陷,正不勝邪的現(xiàn)象。這些情況多反映邪正的消長和病情進退,對推測疾病的預后吉兇有一定意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