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打油詩是怎樣被發(fā)明的?
最早的詩都是民間的歌曲,歌曲的特點(diǎn)是簡單易懂,大多數(shù)屬于白話詩。而打油詩,基本和白話詩差不多。
例如詩經(jīng)的國風(fēng),大多是流傳于各諸侯國的民歌。能夠流傳下來的詩,大多經(jīng)過文人的修改,值得刻板印刷或者傳抄,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文人詩。
打油詩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所作的詩,如普通百姓傳唱的民間小調(diào),有不少就是打油詩。另一種,有些墨水的人,專門寫給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有利于流傳。
在隋末唐初,有一個著名的詩僧叫王梵志。這個人自幼也受到過教育,后來出了家。他的詩歌基本都是白話詩。例如:
他人騎大馬,我獨(dú)跨驢子?;仡檽?dān)柴漢,心下較些子。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王梵志的這些詩,使用的是生活俗語,所以更容易為百姓所接受。后來唐朝的詩僧寒山、拾得、豐干等人,經(jīng)常模仿王梵志體作詩。
例如寒山的這首:
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
云不識蜂腰,仍不會鶴膝。
平側(cè)不解壓,凡言取次出。
我笑你作詩,如盲徒詠日。
你王秀才笑話我不會作詩,我卻看你作詩像瞎子詠太陽,不懂裝懂。寒山出身于官宦人家,是個多次落第的讀書人,自然懂得作詩。他的詩作中,當(dāng)然有不少嚴(yán)格標(biāo)準(zhǔn)的格律詩,但是也有不少這樣的打油詩。
寒山等人學(xué)習(xí)王梵志作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面對的讀者,是大多為文盲的普通百姓。
唐朝不僅有王梵志、寒山等有文化的人作打油詩,也有知識水平不高的人作打油詩,例如著名的張打油。
明朝的楊慎在其《升庵詩話》 卷十四中,提到打油詩:
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云“打油”也。杜公謂之“俳諧體”。
唐人有張打油作《雪》詩云:“江山一籠統(tǒng)......"《升庵詩話》
南方人把淺俗的語言叫做“覆窠”,即明朝人說的打油。杜甫稱為““俳諧體””,杜甫有《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
異俗吁可怪,斯人難并居。
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
舊識能為態(tài),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鑿,只有不關(guān)渠。
對于普通人來說,杜甫的“俳諧體”還是有點(diǎn)點(diǎn)文雅。這方面,還是唐朝這位張打油的《 詠雪》夠勁:
江山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籠。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p>
唐朝有打油,宋朝當(dāng)然也有?!度卧姟丰寧熡^的《頌古十七首》寫道 :
張打油,李打油,不打渾身只打頭。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這首打油詩后兩句,引用了唐朝羅隱的《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前三句,出自宋人普濟(jì)的《五燈會元》,說的是蔣山善直禪師的故事:
一日,留守陳丞相俊卿會諸山茶話次。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公案,令諸山批判。皆以奇語取奉。師最后曰:
張打油李打油。不打渾身只打頭。陳大喜。
這首詩有什么禪機(jī)呢?那位讀者明白,可以給大家解釋以下。
明朝李開先《詞謔》中提到填詞要注意的問題,首先就是避免詠張打油式的語言。有人問,何謂“張打油語?”
于是,李開先說一個個故事:
汴之行省掾一參知政事,廳后作一粉壁。雪中升廳,見有題詩于壁上者:
“六出飄飄降九霄,街前街后盡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箒的使掃箒,使鍬的使鍬?!?/p>
參政大怒曰:“何人大膽,敢污吾壁?”左右以張打油對。
參政大人看到好好一面墻上,寫了一首爛詩,于是大發(fā)雷霆。下人趕緊說這是張打油寫的。
張打油被叫來后卻不承認(rèn)。他說自己很會作詩的,怎么會寫這種沒有水準(zhǔn)的爛詩呢?
于是參政當(dāng)場命題令其作詩,張打油第一句:天兵百萬下戰(zhàn)場。參政點(diǎn)頭說有點(diǎn)氣魄,果然和墻上不一樣,看來冤枉你了。你繼續(xù)作下三句吧。
沒想到張打油露出了馬腳,下三句令人捧腹:
也無援捄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爺?shù)目逘敚弈锏目弈铩?/p>
這分明就是墻上的爛詩呀,這個包袱抖得不錯,把參政給逗樂了。于是把他攆了出去。
從此,作詩如此風(fēng)格的,一律被稱之為張打油語。
民國出現(xiàn)不少優(yōu)秀的詩人,留下了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
同時,亂世出英雄,戰(zhàn)亂之中也有不少行伍出身的人得以出人頭地。這里就有不少喜歡作打油詩的人。
二十多年前,我在泰安住過一年,當(dāng)時泰山腳下大大小小的寺廟我?guī)缀醵既ミ^。其中有一個小小的寺廟據(jù)說是馮玉祥曾經(jīng)的修養(yǎng)之地,廟里有不少石碑,刻的都是馮玉祥的打油詩(自稱:丘八詩)。石碑上的內(nèi)容,我早就忘記了,不知道今天那個寺廟還在不在了。
據(jù)說馮玉祥寫過一首《護(hù)林詩》: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民國最著名的打油詩人,傳說是奉系軍閥頭目張宗昌,綽號“狗肉將軍”、“三不知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他的打油詩也流傳最廣,例如《游泰山》:
遠(yuǎn)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xì)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xì)來上頭粗?!?/p>
已故東南大學(xué)的王步高教授曾經(jīng)說過,有些詩呀,連打油詩都算不上,最多算個打水詩。張宗昌的這些作品不知是真是假,從作品上來評判,應(yīng)該算作打水詩了。
打油詩,就是用俚語、白話寫成的,通俗易懂的詩。有些可能比較低級庸俗,但是有些卻富含哲理和教化意義(例如王梵志的作品、馮玉祥的部分丘八詩)。
古人文盲居多,寫打油詩的好處,就是讓沒有文化的人也能聽懂和理解。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的的時候,起義軍的口號,大多是這種打油詩。例如:
殺牛羊,備酒漿,
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
不用解釋,簡單易懂,而且聽了就能記住。
@老街味道
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云,為什么第一句是賦第二句是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