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嘮叨成為噪音……
文/練麗丹(醉梅)
A:誰在嘮叨
◎童話故事
一個叫樂樂的孩子要把自己愛嘮叨的媽媽擺在商店的柜臺上,像其它玩具一樣賣掉。理由是媽媽嘮叨:“吃飯時她說,‘樂樂,小心別噎著!’結(jié)果我真噎著了;過馬路時她說,‘樂樂,小心別摔跤!’結(jié)果我一分神,真被小螞蟻絆了一跤!”樂樂覺得整天陪著這樣的媽媽,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決定把她賣了。后來出現(xiàn)了想買媽媽的男孩和女孩,可是看了“產(chǎn)品說明書”后,他們說:“媽媽愛嘮叨——養(yǎng)起來會很麻煩的?!苯Y(jié)果,不要錢白送,愛嘮叨的媽媽還是沒人要。
這是某《童話報》里一篇名為《特殊商品》的童話。這雖是個童話,卻反映了孩子們的心態(tài):愛嘮叨的媽媽真讓人煩啊!
◎孩子日記
我很喜歡看課外故事書。想到今天放學早,作業(yè)不多,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飄》來看。媽媽過來了,一看到我手上的課外書,生氣地說:“還看,還看,還不寫作業(yè)!”我趕緊心虛地回答:“看完這頁就寫,也就10分鐘?!薄?/span>10分鐘,這可是你說的。”媽媽離開了不到3分鐘,她又過來了,說:“快看完了嗎?不快點寫作業(yè),又要寫到晚上10點了?!蔽覜]有理她,繼續(xù)看我的書,心里有點煩,不是還差7分鐘嘛。只聽見媽媽繼續(xù)在客廳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寫作業(yè),你倒好,看什么小說,每天作業(yè)寫到半夜,成績還會好到哪去!”我越聽越煩。媽媽還在旁邊嘮叨,書也看不下去了,我開始寫作業(yè),不到10分鐘,媽媽又進來了,又在說:“你今天要快點做,可不要背后搞小動作,不要老讓我生氣!”我氣得把鋼筆一摔,筆躺在地上,才買不久的幾十元錢的新筆筆尖斷了。今天真倒霉!我忍無可忍了,沖著母親大喊:“你不要再說了行不行!煩不煩!”母親立即來火了:“你還敢頂嘴,下次把你的書沒收了!”“收就收,這學我不上了。”……一陣吵鬧后,我終于平靜下來,卻感到莫名的孤獨和沮喪涌上心頭……
◎閱讀點評
從這篇孩子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出:母子溝通失敗的關(guān)鍵在于母親的過于嘮叨。
一項跨國比較研究表明,不論是中國、日本還是美國的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母親的嘮叨。面對喋喋不休的媽媽,他們先是以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倘若母親仍未停止訓斥,他們只能“揭竿而起”——頂嘴反抗了。
B:嘮叨的害處
◎經(jīng)典故事
一次,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到教堂聽牧師的募捐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令人感動,就準備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錢。過了十分鐘后,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一分錢也不捐。牧師終于結(jié)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相反,還從盤子里拿走了兩元錢。
◎閱讀啟示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都會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煩或逆反心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接受某種刺激過多、過強、過久,超過了合理的限度,會讓大腦感到疲憊,產(chǎn)生心理惰性,降低了孩子對語言的吸收率和主動接受程度,進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C:孩子“對策”
曾有一個孩子在網(wǎng)站向大家求助:“我的父母很嘮叨,有時候為了一點小事就嘮嘮叨叨沒完,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現(xiàn)在來看看孩子們是怎么說的:
A:“我不想聽時,就說自己要學習。只要我躲進書房,媽媽就不嘮叨了?!?/span>
B:“唉,我懶得聽,當作沒聽見,不要頂嘴就行,時間長了他們就不嘮叨了?!?/span>
C:“如果他們說得太多的話,就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
D:“說多了我會向她發(fā)脾氣,我一發(fā)脾氣,媽媽就怕我,不說了。哈哈?!?/span>
可以看出,在親子溝通中,同樣的話反復地說,類似的問題不斷叮囑、提醒、督促,就變成了嘮叨。嘮叨太多太久,成了噪音,孩子產(chǎn)生了“免疫力”,豎起心理防護墻,從心里開始抗拒你,要么想法躲開你,因為他內(nèi)心痛苦;要么和你對抗,吵架,造成親子關(guān)系的疏遠或惡化。這種反復說教,不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的方式,可使孩子養(yǎng)成“心理惰性”,失去了父母的權(quán)威。
家長愛嘮叨,是因為怕孩子不聽勸,不按他們的去做,不放心,可越是不放心,孩子越不愿聽,而孩子越不愿聽,做家長的加倍地嘮叨,這就成了惡性循環(huán)。
D:醉梅建議
其實,家長可以多動動腦,運用靈活的教育方式來避免這類嘮叨,又達到教育效果:
1.父母要放得開,放手讓孩子去做
不要把孩子當成溫室的花朵,要讓孩子去經(jīng)受一點風雨,吃一點苦頭。比如孩子總是玩得太晚才睡,第二天起不了床,說了多次不聽,那早上就不叫他,就讓他上學遲到一次唄!一家人一起去朋友家或出去散步,如果孩子總是磨磨蹭蹭,就規(guī)定時間,只等他幾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就不等了,自己開始出發(fā)了,讓孩子在后面追趕上來吧!這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所以,把多次的嘮叨換成你一次的“狠心”,把不放心的提醒換成堅決的行動,往往效果會更好。
2.語言盡量多樣化
當孩子做不好,或有缺點,確實需要父母的提醒和說教時,父母的語言要注意富于變化,要豐富多樣,不能總是單調(diào)的那幾句翻來覆去地重復。比如,孩子總是丟三拉四,把書包里的書本拉下,沒帶到學校。這時不止“你不要忘記帶??書”一種,家長可以說:“你是不是有什么東西沒帶上?”“我猜測你今天可能沒帶上??書,我的猜測準不準呢?”或者抓孩子表現(xiàn)好的地方,表揚孩子:“你以為你今天又沒帶上書呢,看來你記性很好的?!钡鹊?,或者可以在書包上給孩子留張字條,上面寫上提醒孩子帶上書。
3.話要適可而止,多說無益
話不要多說,說一二遍就夠。語氣要堅決,聲音要洪亮,點到為止,如果孩子不聽,就采取行動,或者后果讓他自負。比如限制孩子打游戲,先給孩子約定時間,告訴他,時間到了要從座位上離開。“我只說一遍,不然采取行動?!边@樣,等孩子打游戲的時間一到,你就走過來提醒:孩子,你看,時間到了。如果孩子自覺關(guān)機最好,如果說了沒聽,家長可以說,剛才我說了,我只說一遍,說了一遍沒反應,對不起,我要替你關(guān)機了。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會形成孩子的自覺性,并鍛煉孩子的控制力。
4.要注意教育形式的靈活多樣
教育孩子并不是只有語言一種方法。也可以是表情教育,用沉默,用眼睛表示你的憤怒,有時沉默比語言的重復更有震懾力。比如孩子總是亂扔吃剩的果皮,你可以用手指著果皮,示意他撿起來扔到垃圾桶;也可以是書信教育,即用書面語言來表達你的看法和意愿,通過寫信的方式來提醒告誡孩子該怎么做;也可以是旁敲側(cè)聽,用講故事的方式去啟發(fā)孩子怎么做;也可以給孩子一個鬧鐘,用鬧鐘來代替你的嘮叨。比如,要規(guī)定孩子幾點開始做作業(yè),可在旁邊放一個小鬧鐘,等鬧鐘一響,孩子就該關(guān)電視了。如果他沒注意,你可暗示一下。
博主推薦閱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