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米芾的“趯”法
“趯”(ti)法指鉤的寫法。作鉤要駐鋒提筆,突然趯起。
李世民《筆法論》所云:“趯須存其鋒,得勢而出?!?/span>
清代《佩文齋書畫譜》載《書法三昧.運(yùn)用》云:“鉤之祖,趯法也。
柳宗元云:趯宜蹲而勢生。其法蹲鋒上出,險(xiǎn)勢傍分。然亦分三體:左如‘氏’、‘長’字,須長趯以應(yīng)右。右如‘門’、‘丹’字,須長趯以應(yīng)左。中如‘東’、‘乘’字,趯須朝上?!?/span>
可以看出,古人就趯的方位特征,將其分為左中右三大類。
1、 戈字鉤, 又稱斜彎鉤。
米芾作品中,此類鉤法多一帶而過,鉤角小,常與下一筆形成連帶關(guān)系。也有在趯處略頓收筆的。
2 、反立刀鉤
弩畫收尾處駐筆側(cè)鋒向右拖出繼而上挑收筆,常與次筆畫形連。
3、 鵝尾鉤
筆行至弩畫末端,右轉(zhuǎn)平行,進(jìn)而蹲鋒上挑。在這里,又有兩種現(xiàn)象:A 以右轉(zhuǎn)平出略頓代趯;B 以右轉(zhuǎn)平出下帶勾替趯。此皆鵝尾勾的異勢現(xiàn)象。
4、 蟹爪勾
在弩畫末端蹲鋒向右平拖少許,繼而向上迅速挑出。這是米老從大王那里化為己用的筆法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比較普遍,且常與下一筆拈連。
5 、平拖勾
筆行于鉤處,頓筆蓄勢,向左平拖而出。
6 、上挑勾
行筆于勾處,向左蹲鋒蓄勢,得勢上趯。
7、 拖下勾
起筆發(fā)力由輕及重,至弩畫末端,筆鋒向左下方運(yùn)行,提而收之。
在米芾作品中,常有一種現(xiàn)象,即以弩畫代替豎鉤,具體又分為三種情況:
8 、 以垂露豎代替豎鉤,如圖(8):
9 、以懸懸針豎代替豎鉤,如圖(9):
10、 以柳葉豎代替豎鉤:
11、 心字鉤
裹鋒起筆,右斜下按,繼之拖鋒向右平行,駐筆蹲鋒向左上方趯出,常與下一筆拈連:
聚思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fā) 現(xiàn) 書 法 的 美 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