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唐史:拒納維州,唐朝錯失擴大版圖的時機
關鍵詞:李德裕出任西川節(jié)度使、牛僧孺罷相
前因:李德裕出任西川節(jié)度使
830年,唐臣李德裕出任唐西川節(jié)度使李德裕,抵御吐蕃入侵。
▲吐蕃
后果:牛僧孺罷相
832年,唐文宗后悔拒納維州,埋怨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決策失誤,慢慢疏遠牛僧孺。牛僧孺察覺自己宰相之位不能坐長久,接連上表請求辭職,唐文宗同意。
▲牛僧孺劇照
過程始末
一、悉怛謀向李德裕投降
830年,吐蕃維州副使悉怛謀不滿吐蕃統(tǒng)治,向唐西川節(jié)度使李德裕投降。悉怛謀向李德裕投降時,唐和吐蕃的戰(zhàn)斗已經持續(xù)了很久。李德裕懷疑悉怛謀詐降,便托言請示朝廷再作答復。
但悉怛謀為表誠意,不久就率領維州兵馬,并攜帶上州印和甲仗,來到李德裕駐地成都歸降大。李德裕見悉怛謀真心請降,欣然接納,并派親信虞藏儉進駐維州。
▲唐文宗
二、牛僧孺獨排眾議,反對收復維州
維州地處唐和吐蕃邊境,地理位置重要,李德裕將維州副使悉怛謀投降一事向朝廷作了匯報。唐文宗收到奏報,感到十分疑惑,他將奏章交到尚書省,下令召集文武百官商議這件事。大臣們都贊同李德裕的策略,認為維州投降百利無一害,紛紛要求唐文宗批準李德裕納降。
但宰相牛僧孺和李德裕不和,他怕李德裕會憑借收復維州之功入相,對朝臣意見表示反對。牛僧孺獨排眾議,反對收復維州。
他告訴唐文宗說,吐蕃地域遼闊,失去一個維州損失不大,且近年唐蕃沖突有所減少,關系漸趨緩和,如果此時讓李德裕收復維州,只怕會招致吐蕃不滿,到時候雙方外交關系破裂,吐蕃出兵長安,長安便岌岌可危,收復維州得不償失。
牛僧孺抓住唐文宗生性懦弱這一弱點,利用他惶惑的心理,加大恐嚇之詞。唐文宗被牛僧孺這么一嚇,自然膽怯起來,不顧百官反對,下詔命令李德裕將維州歸還給吐蕃,同時將悉怛謀和隨同他降唐的人全部遣返。
▲李德裕劇照
三、李德裕只好服從圣旨
李德裕接受悉怛謀歸降時,覺得納降一事十分穩(wěn)妥,曾指天發(fā)誓,當面保證要向朝廷上奏,對悉但謀等人加以酬賞。
接到朝廷的命令,李德裕感到十分為難,他又多次上奏朝廷,請求赦免悉怛謀等人,但唐文宗答復嚴厲急切,態(tài)度十分堅決,命令必須將悉怛謀等人送還吐蕃。
李德裕只好服從圣旨,將悉怛謀等人送還。吐蕃方面接收到悉怛謀等人,因憤怒他們的叛變,隨即就在唐蕃邊界上,用殘忍的手段,把悉怛謀等三百多人全部殺害,就連嬰兒也不放過,目的是恐嚇那些已經對吐蕃離心離德的各族部落,使無人敢歸降大唐。
唐文宗拒納維州,沒有接受悉怛謀等人的歸降,最終導致歸降百姓被慘殺,唐蕃邊境的部落再也不敢歸降大唐。
▲唐邊境
四、唐文宗深感后悔
唐文宗拒納維州是怕失信于吐蕃,但吐蕃卻沒有信守諾言,就在悉怛謀歸降這一年,吐蕃還在圍攻屬于唐朝國境的魯州,這本省就是背棄盟約的行動。
到底該不該拒絕維州投降,此后成了唐朝君臣的心結,但真相澄清的日子很快來了。不久之后,唐文宗將西川監(jiān)軍王踐言調回京城擔任樞密使,王踐言對唐文宗說,當時朝廷命令李德裕把吐蕃降將悉怛謀捆綁送還,使吐蕃人心大快,以后無人再敢來降,這事確實辦錯了。
唐文宗聽罷深感后悔,開始抱怨牛僧孺決策失誤。朝中支持李德裕的官員乘機對文宗說,牛僧孺和李德裕有矛盾,所以才故意阻撓李德裕為朝廷立功。唐文宗對牛僧孺越來越疏遠。
牛僧孺察覺到自己相位不穩(wěn),他接連上表請求辭職。 唐文宗也順水推舟,將牛僧孺調出京堿,命其充任淮南節(jié)度使,而李德裕也因此迎來了成為宰相的契機。
▲牛僧孺(779年~848年)
結論:
拒納維州加劇了唐在邊境地區(qū)的局勢緊張,使原本有心歸順大唐的南詔、西山八國打消歸降想法,唐朝錯失擴大版圖的時機,唐在西北邊境的安全也沒有了穩(wěn)定的保障。
【參考資料】《唐史演義》《中華上下五千年》《舊唐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