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用典是詩詞最重要的修辭
用典使事,是詩詞在修辭上區(qū)別于白話詩的最根本的特征。只要翻開《 全唐 詩 》《 全 宋 詩 》《 全 宋 詞 》 或 任 何 一 部 古 代 詩 人 的 別 集 , 稍 作 統(tǒng) 計 就 可 以 知道 ,不 用 典 使 事 的 作 品 ,在 古 人 的 作 品 中 是 絕 對 的 少 數(shù) 。 簡 單 說 ,學 詩 詞 而 沒 有學會用典使事 ,便是完全不懂詩詞的修辭術(shù) ,寫出的詩詞哪怕格律無誤 ,也終究只是符合格律的白話詩。當代的詩詞創(chuàng)作者,號稱有百萬大軍,但作品能達古人 及 格 水 準 的 卻 不 及 千 分 之 一 。 很 多 人 作 詩 填 詞 非 常 用 功 ,幾 乎 每 日 一 首 ,卻 總是 不 斷 重 復 自 己 ,毫 無 進 步 ,這 其 中 固 然 有 天 分 、才 力 、性 情 高 下 不 同 的 原 因 ,而 根 本 原 因 卻 是 不 肯 讀 書 ,不 愿 俯 首 學 習 古 人 ,遂 致 不 能 用 典 使 事 ,無 法 用 典 雅的 語 言 組 織 詩 句 ,進 入 不 了 真 詩 人 之 列 。
用典使事包括引述古事與化用舊辭二途。前者人稱之曰“ 事典 ”,或徑稱“ 典故 ”。后者則是消化了前人創(chuàng)作成果之后的翻新出奇,被稱作“ 語典 ”。善用事者,是既要掌握事典,更須掌握語典的。這是因為,事典往往只是起到賦或 比 的 效 果 ,而 語 典 則 兼 有 興 的 作 用 ,使 得 文 辭 更 加 醇 雅 ,詩 意 詞 意 更 加 婉 曲 有致,能引起較高層次的讀者更深遠的聯(lián)想。北宋詩人黃庭堅《與洪甥駒父書》云 :“ 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 、杜自作此語耳 ?!庇衷?:“ 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 ,雖取古人之陳言入 于 翰 墨 , 如 靈 丹 一 粒 , 點 鐵 成 金 也 ?!?李 清 照 《 詞 論 》 評 柳 永 詞 “ 雖 協(xié) 音 律 ,而詞語塵下”,秦觀詞“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
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 ”。完全一空依傍、自鑄偉詞的作家絕無僅有,文化的層累式 發(fā) 展 ,才 有 了 李 杜 蘇 黃 、周 吳 姜 張 。
如杜甫五古《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中有這樣幾句 :“ 窮年憂黎元 ,嘆 息 腸 內(nèi) 熱 。 取 笑 同 學 翁 , 浩 歌 彌 激 烈 ?!?很 多 杜 詩 的 選 本 , 包 括 不 少 大 學 中 文 系 教材,都未能注出“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這兩句的出處。其實此二句出 于《 莊子 》及《 韓詩外傳 》。孔子的學生原憲居魯,生活得非常清貧,同學子貢 肥馬輕裘來見,看到原憲的苦況,感喟說 :“先生何病也!”原憲回答說 :錢財 匱 乏 謂 之 貧 ,學 而 不 能 身 體 力 行 才 是 病 。 我 是 貧 ,不 是 病 。 又 侃 侃 而 談 了一 番 學 者為己、憂道不憂貧的道理,令子貢羞慚而去?!霸瓚椖诵觳揭氛?歌《商頌 》 而 反 。 聲 淪 于 天 地 , 如 出 金 石 ”。 同 樣 的 典 故 , 杜 甫 用 過 多 次 。 如 《 秋 興 八 首 》 有“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車馬自輕肥”之句,出自上典中的原文“子貢乘肥 馬 , 衣 輕 裘 , 中 紺 而 表 素 , 軒 不 容 巷 , 而 往 見 之 ”。 有 注 家 以 為 此 二 句 出 于 《 論 語·雍也 》:“ 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眲t已誤解詩意,不能得老杜的深 心 了 。 又 其 《 奉 贈 韋 左 丞 丈 二 十 二 韻 》“ 竊 效 貢 公 喜 , 難 甘 原 憲 貧 ” , 也 是 用 同 樣的典故 ,不過是把原典的意思反著用了。
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有一首著名的邊塞詞《 漁家傲 》:“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 萬 里 。 燕 然 未 勒 歸 無 計 。 羌 管 悠 悠 霜 滿 地 。 人 不 寐 。 將 軍 白 發(fā) 征 夫 淚 ?!?前 人 以 為 可 與 唐 代 擅 長 邊 塞 詩 的 高 適 、岑 參 相 頡 頏 。 這 首 詞 看 似 一 空 依 傍 ,其 實 結(jié) 構(gòu) 、 立意都是學的唐代詩人李益的七絕《 夜上受降城聞笛 》:“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 城 外 月 如 霜 。 不 知 何 處 吹 蘆 管 , 一 夜 征 人 盡 望 鄉(xiāng) 。” 這 是 用 語 典 的 一 種 特 殊 形 式 。 不 知 其 所 從 出 ,當 然 無 礙 于 欣 賞 此 詞 ,但 倘 能 明 其 出 典 ,自 然 對 這 首 詞 多 了一 層 感 悟 。 而 學 詞 者 也 可 取 以 為 法 ,懂 得 怎 樣 從 前 人 詩 作 中 化 生 出 新 的 作 品 來 。
二 須得無二字無來處
不過 ,“ 無一字無來處 ”的說法是文學性的表述 ,因為嚴格考究起來 ,每一 個漢字都是前人用過的,更精確的說法是“ 無二字無來處 ”。漢語是以復音詞為 主的語言,二字即成詞,但凡二字的詞,都不能生造,都必須要有來歷。而高 明的詩家更注重“ 須得無二字無來處 ,不可有三字有來處 ”。三字以上 ,即為成語,古人是要力避用成語的,即所謂的“ 唯陳言之務去 ”。更不必說是四字的成語 了 。 李 詳 《 媿 生 叢 錄 》 曰 :“ 七 字 之 內(nèi) , 不 得 用 成 語 四 字 , 五 律 不 得 用 三 字 。 ” (參李洋《李審言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502頁)近代這一規(guī)律在文 言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同樣成立 。近代學者陳衍《 如不及齋文草敘 》云 :“ 昔昌黎論 文,謂古者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用剽賊。剽賊者,間用古人成語 ;己出,則 自 三 數(shù) 字 以 上 , 必 自 己 構(gòu) 造 , 凡 古 人 已 聯(lián) 絡 成 句 者 , 概 不 假 借 。 ”( 陳 衍 《 陳 石 遺 集 》,福 建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 0 1 , 6 9 6 頁 ) 今 天 有 很 多 青 年 出 于 獵 奇 心 理 寫 作“ 文 言文 ”,滿篇之乎者也 ,自以為很古雅 ,其實不過是沾了點文言語法的邊的白話 文 。 所 以 貽 笑 于 大 方 之 家 者 ,便 因 不 懂 文 言 是 雅 言 ,既 要 用 有 來 處 之 字 詞 ,又 不能用有來處之成語 。
用 事 典 ,用 賅 博 的 典 故 填 實 到 詩 詞 中 ,是 用 典 的 最 基 本 的 功 夫 。 古 人 用 事
典 毫 不 為 難 , 一 是 自 幼 所 讀 的 童 蒙 讀 物 《 千 字 文 》《 三 字 經(jīng) 》《 成 語 考 》《 幼 學 瓊 林 》《 聲 律 啟 蒙 》《 龍 文 鞭 影 》 等 , 提 供 了 基 本 的 、 常 用 的 典 故 ; 二 是 古 人 懂 得用一種專門的工具書——類書。類書是把漢語的詞藻、典故的出處、前人的 精妙成句等,分門別類編在一起的工具書。唐代有《 藝文類聚 》《 初學記 》等, 宋代則有《 太平御覽 》《 文苑英華 》《 冊府元龜 》《 太平廣記 》四大類書,明代 有《 永樂大典 》等,清代類書則有《 淵鑒類函 》《 佩文韻府 》《 駢字類編 》《 子 史精華 》《 古今圖書集成 》等。便于作詩填詞翻檢的,則當推《 藝文類聚 》《 淵 鑒 類 函 》《 佩 文 韻 府 》 這 幾 部 。 老 杜 詩 云 :“ 讀 書 破 萬 卷 , 下 筆 如 有 神 。 ” 又 曰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 》理,休覓彩衣輕?!蹦纤卧娬摷覈烙?《滄浪詩話》云:“夫詩有別材,非關(guān)書也。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然非多讀書 , 多 窮 理 , 則 不 能 極 其 至 ?!?都 是 強 調(diào) 博 覽 群 籍 、 學 習 前 人 對 詩 人 的 重 要 性 。 但古之詩人詞家,未必盡能讀書破萬卷、熟精《文選 》理,卻都能寫出醇雅的 詩 詞 來 ,秘 密 便 在 于 他 們 懂 得 翻 檢 類 書 。 所 以 ,今 之 學 者 ,要 想 學 好 詩 詞 ,先 得 從 多 翻 檢 類 書 開 始 。 在 熟 悉 用 事 典 之 后 ,再 多 拿 自 己 的 習 作 與 古 人 作 對 比 ,逐 步 替 換 掉 無 來 歷 、意 思 淺 俗 的 字 詞 ,就 能 慢 慢 對 語 典 的 運 用 得 心 應 手 了 。
三 深曲與典雅
用 典 的 根 本 目 的 一 是 求 深 曲 ,二 是 求 典 雅 。 很 多 需 要 繁 復 的 言 語 才 能 表 達的意思 ,一經(jīng)用典就會凝練深婉 。如李商隱的名作《 錦瑟 》: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詩據(jù)錢鍾書先生解釋,是自題詩集之作。大意是說 :我的詩如五十弦之古瑟,每 一 弦 每 一 柱 都 寄 托 著 對 逝 去 的 光 陰 的 悲 傷( “ 思 華 年 ” 的“ 思 ” 音 s i? , 是 “悲”的意思)。我的詩寫得迷離惝恍,多托于譬喻。而詩之風格,則如明珠有 淚 、良 玉 生 煙 ,既 有 綺 麗 縟 艷 的 文 辭 ,更 有 著 充 沛 的 感 情 和 熱 烈 的 生 命 精 神 。 詩 集 中 包 蘊 的 情 感 能 留 待 他 日 追 憶 嗎 ?其 實 寫 每 一 首 詩 時 的 心 情 ,就 是 惘 然 的 。 詩中二、三聯(lián)連用四典 :莊子夢為蝴蝶,醒后不知是蝴蝶化為莊周,還是莊周化 為蝴蝶 ;古蜀華陽國杜宇號望帝,失位隱西山,時當二月,蜀人聞杜鵑鳥之鳴, 都替望帝感到悲傷 ;南海有鮫人 ,眼中流淚成珠 ;楊伯雍在藍田無終山種下玉 石 子 ,后 得 白 璧 五 雙 ,聘 得 徐 氏 好 女 。 疊 用 四 典 ,省 卻 千 言 萬 語 ,表 達 的 意 蘊 卻 非常耐人尋味 。
而 直 白 的 時 事 、個人 的 一 些 直 率 的 感 情 ,一 經(jīng) 用 典 ,就 會 含 蓄 婉 曲 。 如 白 居 易《 長恨歌 》,寫李隆基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開頭卻是“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 多年求不得”。用漢武帝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 城 , 再 顧 傾 人 國 。 寧 不 知 傾 城 與 傾 國 , 佳 人 難 再 得 ?!?) 而 納 李 延 年 女 弟 為 夫 人 的典故 ,意思就含蓄了很多。元稹悼亡的名句“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 云 ”,上句用《 孟子 》“ 觀于海者難為水 ”,下句用《 高唐賦 》楚頃襄王夜會巫 山 神 女 之 典 ,就 比 直 接 表 達 哀 悼 亡 妻 的 情 感 要 婉 曲 得 多 ,這 才 能 成 千 古 名 句 。
假如要表達的意思是淺俗的,用典會增其雅趣。蘇文擢先生指出 :
一般文學都有俗事雅寫之法,在古人中以東坡為最工此道。如贈王子直秀才中四句:“五車書已留兒讀,二頃田應為鶴謀。水底重歌蛙兩部,山中奴婢橘千頭。”把王秀才的家當全數(shù)出來了。本來說他有能讀書的兒子,有幾畝田,有一間屋,還有果園收租,原是十分淺俗之事,一經(jīng)用了四個典來代入,加以對仗的工巧,頓覺風雅絕倫。(蘇文擢《邃加室講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360頁)
蘇詩所用的典故如下 :《 莊子·天下篇 》:“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薄?史記·蘇秦列 傳 》 中 蘇 秦 曰 :“ 使 我 有 負 郭 二 頃 田 , 安 能 佩 六 國 相 印 乎 ? ”《 南 齊 書 · 孔 稚 珪傳 》 :“ 門 庭 之 內(nèi) , 草 萊 不 剪 , 中 有 蛙 鳴 。 或 問 之 曰 ‘: 欲 為 陳 蕃 乎 ? ’ 稚 珪 笑 曰 :
‘ 我 以 此 當 兩 部 鼓 吹 , 何 必 期 效 仲 舉 ? ’ ”《 三 國 志 · 孫 休 傳 》 注 引 《 襄 陽 記 》 :“ 李 衡 于 武 陵 作 宅 , 種 甘 橘 千 株 。 臨 死 敕 兒 曰 :‘ 吾 州 里 有 千 頭 木 奴 , 歲 上 一 匹絹 , 亦 可 足 用 耳 ?!?” 這 樣 掃 俗 為 雅 , 正 是 詩 家 的 高 明 功 夫 , 切 不 可 輕 慢 地 譏 諷為 “ 獺 祭 魚 ”“ 掉 書 袋 ”“ 以 學 問 為 詩 ”。
四 用典的賦與比
用典使事的第一種方法是賦法 。
賦 者 鋪 也 ,托 意 于 事 ,把 典 故 事 實 鋪 敘 一 遍 ,使 之 成 為 一 個 或 多 個 完 整 的 故 事 ,即 是 賦 法 。 如 魏 晉 樂 府 歌 辭《 折 楊 柳 行 》:
默默施行違,厥罰隨事來。末喜殺龍逢,桀放于鳴條。祖伊言不用,紂頭 懸白旄。指鹿用為馬,胡亥以喪軀。夫差臨命絕,乃云負子胥。戎王納女樂,以 亡其由余。璧馬禍及虢,二國俱為墟。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趨。卞和之刖足, 接輿歸草廬。
此詩押上古韻,與平水韻不同。詩旨由“默默施行違,厥罰隨事來”引起。作 者列舉古來昏主( 夏桀、商紂、秦二世、吳王夫差、秦穆公時鄰國戎王、虢虞二 國國君 )不用忠言、施政行令與道相違的故事,作為“ 厥罰隨事來 ”的例證。 最后則說,賢人君子當善處衰世。你看只要有三個人謠傳曾參殺人,連他母親 都要投杼下機,逾墻而走。楚國卞和不知此理,雙足被刖,而楚狂接輿就懂得 謙 藏 韜 晦 的 道 理 ,保 全 了 性 命 。
又 如《 梁 甫 吟 》: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 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 相齊晏子。
齊 景 公 時 ,齊 相 晏 嬰 認 為 景 公 所 蓄 的 三 位 勇 士 公 孫 接 、田 開 疆 、古 冶 子 不 知 禮 義 人 倫 ,又 勇 力 難 制 ,不 如 殺 之 。 他 使 景 公 賜 三 位 勇 士 二 枚 桃 子 ,讓 他 們 各 夸 己 功 以食桃 。公孫接 、田開疆先取桃 ,古冶子勇力功勞皆過之 ,逼令二士返桃 ,二士 羞慚自刎,古冶子也因內(nèi)疚而自刎。這就是“ 二桃殺三士 ”之計。這首樂府詩 敷 演 了 這 段 悲 壯 的 故 事 ,用 的 便 是 賦 法 。 漢 末 諸 葛 亮 躬 耕 南 陽 ,時 歌《 梁 甫 吟 》 以自遣。黃庭堅認為,諸葛亮是在感嘆曹操專秉國政,殺楊修、孔融、荀彧諸 賢士 ,有刺時之意 。
辛棄疾的《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
綠樹聽鵜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 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囱嘌? 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 冷 ,滿 座 衣 冠 似 雪 。正 壯 士 、悲 歌 未 徹 。啼 鳥 還 知 如 許 恨 ,料 不 啼 、清 淚 長 啼 血。誰共我,醉明月。
從上片“ 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 ”開始,直到下片的“ 正壯士、悲歌未徹 ”,詞人羅 列的典故包括 :漢朝烏孫公主劉細君及王昭君遠嫁、廢后陳阿嬌辭別漢武帝謫 居長門宮、春秋時衛(wèi)莊姜送別戴媯賦《 燕燕 》詩、漢代李陵與蘇武在河梁相別、 戰(zhàn)國晚期荊軻辭別燕太子丹入秦行刺,在易水慨慷為變徵之歌。作者學習的是 南朝文學家江淹《別賦 》的寫法,為詞之用典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用典使事的第二種方法是比 。這也是用典使事最常見的方法 。
比 ,是 詩 六 義 之 一 ,托 于 人 、物 ,以 與 人 、物 相 比 類 ,今 則 稱 比 喻 。 一 般 比 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種。明喻,是既有本體,又有喻體,更有比喻詞 “ 如 ”“ 若 ”“ 似 ” 等 的 比 喻 。 如 李 白 《 清 平 調(diào) 》 :“ 借 問 漢 宮 誰 得 似 , 可 憐 飛 燕 倚新妝。”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詩 :“ 東閣官梅動詩 興 , 還 如 何 遜 在 揚 州 ?!?是 以 明 喻 的 手 法 用 典 。 暗 喻 , 是 有 本 體 , 有 喻 體 , 但 卻用“ 是 ”“ 乃 ”“ 為 ”等詞連接。初唐詩人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 贈 》 :“ 爾 為 培 風 鳥 , 我 為 涸 轍 魚 。 ” 就 是 以 暗 喻 的 手 法 用 典 。
而 更 多 的 用 典 使 事 ,采 取 的 是 借 喻 的 手 法 。 借 喻 ,是 用 喻 體 借 作 了 本 體 ,本 體和比喻詞都不會出現(xiàn) 。如杜甫《 秋興八首 》:“ 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jīng)心 事 違 ?!?就 是 借 喻 的 比 法 。 匡 衡 、 劉 向 , 都 是 作 者 的 自 況 。 意 謂 想 學 匡 衡 向 漢 元 帝上疏,以獲朝廷重用,卻功名難就 ;希望能如劉向傳經(jīng)學給兒子劉歆,自己的 孩子宗文、宗武卻沒有劉歆一樣的資質(zhì),徒然傷感而已。李商隱《 安定城樓 》:“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币餐瑯邮墙栌鞯谋确?。西漢賈誼慨嘆時 事“ 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息者六 ”,多次上書言事,卻不獲文 帝信任,年僅三十三歲就去世了;東漢末王粲避亂荊州投靠劉表,作《登樓賦 》 以 自 遣 。 作 者 借 以 自 比 ,表 達 了 有 志 不 獲 騁 、只 能 寄 人 籬 下 的 悲 抑 之 情 。
輸入文字輸入文字
輸入文字輸入文字
五 用典的興法
詩 詞 家 對 典 故 成 辭 經(jīng) 過 一 番 裁 剪 ,使 得 典 故 成 辭 渾 如 景 語 ,或 能 通 過 典 故成辭,令讀者聯(lián)想到未說出的內(nèi)容,便是興的手法。如杜甫的《 詠懷古跡 》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詩因游宋玉宅而作。宋玉《 九辯 》有“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語,故“搖落”二字實為語典,隱指作者深知宋玉的“秋士之悲”。第三聯(lián)用《 高唐賦 》巫山云雨之典,但寫來卻如繪眼前景,便是以“ 興 ”法用典使 事 。 老 杜 集 中 ,頗 多 此 類 。 又 如《 秋 興 八 首 》 其 二 :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第 二 聯(lián) 分 別 用 《 水 經(jīng) 注 》《 博 物 志 》 的 典 故 , 但 寫 來 一 片 虛 行 渾 化 , 讓 人 只覺 是 寫 景 而 非 用 典 ,這 正 是“ 興 法 ” 的 勝 境 。
李商隱詩學老杜而深有自得。如《漫成三首》其一:
不妨何范盡詩家,未解當年重物華。遠把龍山千里雪,將來擬并洛陽花。
詩 中 的 何 、范 分 別 指 南 朝 何 遜 與 范 云 。 詩 的 三 四 句 ,其 實 是 有 語 典 的 。 上 句 出 自鮑照詩 :“ 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毕戮涑鲎院芜d、范云聯(lián)句詩 :“ 洛陽城東西 , 卻 作 經(jīng) 年 別 。 昔 去 雪 如 花 , 今 來 花 似 雪 ?!?一 經(jīng) 裁 剪 镕 鑄 , 便 如 實 景 而 豁 然在目矣 。
詞 中 以 興 法 用 典 者 甚 新 開 夥 。 如 秦 觀 《 滿 庭 芳 》 :“ 銷 魂 。 當 此 際 , 香 囊 暗解 , 羅 帶 輕 分 ?!?香 囊 二 句 , 是 說 分 別 時 脫 下 身 上 的 衣 飾 相 贈 , 這 是 古 時 分 別 的習俗?!?銷魂 ”二字,看似常語,實出自江淹《 別賦 》:“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边@樣用典,就把離別時的脈脈情愫含而不露地表達出來了。張炎《 高陽臺·西湖春感 》:“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薄?接葉巢鶯 ”是用杜詩“接葉暗巢鶯”的語典,是寄托于景的興法。南宋葛長庚《水調(diào)歌頭·丙子中元后風雨有感 》:“釣臺邊,人把釣,興何濃。吳江波上,煙寒水冷剪丹楓。”前用嚴子陵富春江垂釣之事典 ,是賦法 ;后用唐崔信明“ 楓落吳江冷 ”之語典 ,是興法。
在實際運用中,用典還有以下的需要注意的原則 :
1.明典暗用
近代李詳《 媿生叢錄 》引王敬美世懋《 藝圃擷馀 》曰 :“ 善使故事者,勿為 故 事 所 使 ,如 禪 家 云‘ 轉(zhuǎn) 法 華 ,勿 為 法 華 轉(zhuǎn) ’。 使 事 之 妙 ,在 有 而 若 無 ,實 而若 虛 , 可 意 悟 不 可 言 傳 , 可 力 學 得 不 可 倉 卒 得 也 。 宋 人 使 事 最 多 , 而 最 不 善 使 ?!崩?詳 評 論 說 ,敬 美 此 論 ,真 得 詩 家 使 事 三 昧( 李 詳《 李 審 言 文 集 》,江 蘇 古 籍 出版 社 , 1 9 8 9 , 5 0 2 頁 )。 作 詩 用 事 , 當 如 王 士 禛 《 池 北 偶 談 》 所 云 , 以 不 露 痕 跡為高?!冻乇迸颊?》記,御史董文驥外遷隴右道,作詩給送行者留別,有“逐臣西北去,河水東南流 ”之語。王士禛初讀時以為常語,后讀到《 北史 》所記,魏 孝 武 帝 西 奔 宇 文 泰 , 循 河 西 行 , 流 涕 謂 梁 御 曰 :“ 此 水 東 流 , 而 朕 西 上 。 ” 這才悟出董文驥的詩句乃有所本,對其用古之妙深為嘆服。李詳《媿生續(xù)錄 》引述此條,并進一步指出,黃仲則《 送張大還揚州 》詩“ 春水方生君速去,大江東 下 我 西 行 ”,一 用《 三 國 志 》 注 ,一 用《 北 史 》,更 是 無 痕 跡 可 見( 參 李 詳《 媿生續(xù)錄 》,《 夏星 》雜志 1914 年第 1 期 )。按《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注引《 吳歷 》:孫權(quán)致箋曹操 ,說“ 春水方生 ,公宜速去 ”,意謂曹操軍中多北方人 ,不 諳 水 戰(zhàn) ,勸 其 速 去 。
明 典 暗 用 ,是 本 有 所 典 ,卻 讓 普 羅 大 眾 即 使 不 知 其 典 ,也 不 妨 礙 讀 懂 詩 句 。試比較南宋劉一止與北宋蘇軾的兩首詞,便可知其中消息 :
浣溪沙
劉一止午夜明蟾冷浸溪。姮娥應有辟寒犀。桂巖仍在曲闌西。 擷蕊攀條情未已,經(jīng)丘尋壑想招攜。不應癡馬惜障泥。
西江月蘇軾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曖曖微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障 泥 是 垂 于 馬 之 兩 腹 , 用 以 遮 擋 泥 土 的 布 飾 。《 世 說 新 語 · 術(shù) 解 》 記 : 王 武 子 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錢障。前有水,終不肯渡。王云 :此必是惜障泥。使人 解 去 ,便 徑 渡 。 上 二 詞 皆 用 障 泥 之 典 ,劉 一 止 是 明 用 ,蘇 軾 是 暗 用 ,蘇 詞 就 比劉詞更耐尋繹。
再 看 近 代 詩 人 張 爾 田 的《 昆 明 湖 》:
一片空濛曉鏡開,恩波猶繞舊瀛臺。廣寒夜夜無人過,汾水年年有雁來。玉座苔移唐殿柳,瑤階葉落漢宮槐。傷心萬古丹棱沜,流出人間竟不回。
此詩為憑吊光緒皇帝之作。頷聯(lián)上句用唐明皇夢游廣寒宮習得《 霓裳羽衣曲 》之典 ,下句用漢武帝汾水作《 秋風辭 》之典 ,用典極切憑吊對象的身份。但更重要的 是 ,兩 個 典 故 被 作 者 精 心 化 用 ,用 得 毫 無 痕 跡 ,的 確 是 用 典 的 神 妙 之 境 。再如民國詩人馮冷齋《 北游道阻感賦一律 》:
燕趙經(jīng)過地,蕭條戰(zhàn)壘多。
不殊好風景,如此舊山河。
已誤和戎策,誰揮返日戈。
迷陽滿前路,郤曲一興歌。
第二聯(lián)用的是《世說新語》中的常典: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 :“ 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 相 愀 然 變 色 曰 :“ 當 共 戮 力 王 室 , 克 復 神 州 , 何 至 作 楚 囚 相 對 ! ” 詩 人 只 是 將典故中出現(xiàn)的原話略加剪裁,便見新意。用典這樣地不著痕跡,確實非庸手所能想象。
2.死典活用
李 調(diào) 元 《 雨 村 賦 話 》 載 : 唐 代 考 進 士 試 , 有 一 次 賦 題 是 “ 腐 草 為 螢 ”。 應考 舉 子 中 有 一 少 年 ,不 知 此 典 所 出 ,于 是 就 問 鄰 號 的 老 舉 子 。 老 舉 子 賣 弄 淵 博 ,回 答 他 說 :“ 草 , 就 是 ‘ 青 青 河 畔 草 ’ 之 草 , 也 就 是 ‘ 君 子 之 德 風 小 人 之 德 草 ’之 草 。 螢 就 是《 三 字 經(jīng) 》 上‘ 如 囊 螢 ’ 之 螢 ?!?少 年 舉 子 即 據(jù) 他 的 回 答 ,寫 成一 聯(lián) 曰 :“ 昔 年 河 畔 , 曾 邀 君 子 之 風 ; 今 日 囊 中 , 卻 照 圣 人 之 典 。 ” 后 果 被 取 中 ,而 老 舉 子 反 落 了 第 。 能 將 死 典 活 用 ,便 是 極 上 乘 的 詩 家 功 夫 了 。
北 宋 宋 郊 、宋 祁 兄 弟 還 為 布 衣 時 ,深 得 安 州 太 守 夏 竦 賞 識 。 有 一 次 ,夏 竦命 二 人 作 落 花 詩 。 宋 郊 一 聯(lián) 云 :“ 漢 皋 佩 冷 臨 江 失 , 金 谷 樓 空 到 地 香 。 ” 上 聯(lián) 用《列仙傳》:鄭交甫漢皋逢二女,得其贈佩,去數(shù)十步,懷中失佩,女亦不見。下 聯(lián) 用 晉 石 崇 妾 綠 珠 , 在 石 崇 死 后 墜 樓 相 殉 之 典 。 宋 祁 一 聯(lián) 曰 :“ 將 飛 更 作 回 風舞,已落猶存半面妝?!鄙下?lián)用漢武帝宮人麗娟唱《 回風曲 》,庭中花皆翻落之典,下聯(lián)用梁元帝妃徐氏作半面妝之典。蘇文擢先生認為,二聯(lián)的好處是,落花很難有正面的典故,宋氏兄弟用了擬人法,借用了典故,賦予典故全新的意義,是用典的借用法 :“典而出于借用,是無而為有,點鐵成金,其藝術(shù)境界應該 又 高 一 層 次 。 ”( 蘇 文 擢 《 邃 加 室 講 論 集 》 , 臺 北 文 史 哲 出 版 社 , 1 9 8 5 , 3 6 2 頁 )我以為 ,這也可算作死典活用的例子。
3.熟典生用
詩 詞 當 中 都 有 一 些 常 用 的 典 故 ,如 在 使 用 時 能生出變化 ,才稱得上善用善使。如莊生夢蝶的典故,是一個常典。李商隱詩 :“莊生曉夢迷蝴蝶。”明劉基 詞 則 曰 :“ 蝴 蝶 不 知 身 是 夢 , 飛 上 花 枝 。 ” 意 境 頓 然 一 新 。 《 神 仙 傳 》 記 仙 女麻姑自言“ 接侍以來 ,見東海三為桑田 ”,是一個常典 ,古人多借以慨嘆世事變幻。然而李商隱《 海上 》詩云 :“ 石橋東望海連天。徐??諄聿坏孟伞V鼻猜楣门c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卑蚜硪粋€關(guān)于麻姑的典故( 蔡經(jīng)見麻姑手似鳥爪,心中念言“ 背癢時得此爪以爬背乃佳也 ”)與之合用,就更透了一層意思,謂 世 之 癡 人 ,莫 說 不 遇 仙 ,便 遇 仙 人 而 無 仙 骨 ,遇 之 何 益 ?近 代 詩 人 黃 節(jié)《 無 題和張孟劬韻 》:“ 徒結(jié)中衣雙絹白,可期滄海一桑紅?!迸c原出典故意義很是不同 ,變 成 了“ 萬 萬 沒 想 到 世 態(tài) 竟 有 如 此 巨 變 ” 的 意 思 。
《離騷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笔且粋€常典。魯迅《悼丁君 》 詩 :“ 如 磬 夜 氣 壓 重 樓 , 剪 柳 春 風 導 九 秋 。 瑤 瑟 凝 塵 清 怨 絕 , 可 憐 無 女 耀高 丘 。 ” 即 用 此 典 。 守 宮 點 臂 , 也 是 常 典 , 唐 詩 人 李 賀 《 宮 娃 歌 》 有 云 :“ 蠟 光高 懸 照 紗 空 。 花 房 夜 搗 紅 守 宮 ?!?熟 典 生 用 , 可 謂 別 出 心 裁 。
4.正典反用
詩 詞 中 的 典 故 ,為 避 免 熟 、俗 、滑 ,有 時 會 正 典 而 反 用 ,更 增 興 味 。 如 李 商隱《 瑤 池 》: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此詩諷刺唐武宗好求仙?!?穆天子傳 》記周穆王乘八駿會西王母于瑤池,西王母 歌 曰 :“ 白 云 在 天 , 山 陵 自 出 。 道 里 悠 遠 , 山 川 間 之 。 將 子 無 死 , 尚 能 復 來 ? ”此 處 反 用 ,謂 穆 王 縱 遇 仙 人 ,終 免 不 了一 死 ,不 復 再 能 與 西 王 母 會 面 。
清 代 詩 人 黃 仲 則《 綺 懷 》 其 十 六 :
露檻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當游仙。
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閑花照獨眠。
結(jié)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
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
“ 屏除絲竹 ”句反用《 世說新語 》中的典故。原文是 :“ 謝太傅語王右軍曰 :‘ 中 年 傷 于 哀 樂 , 與 親 友 別 , 輒 作 數(shù) 日 惡 。 ’ 王 曰 :‘ 年 在 桑 榆 , 自 然 至 此 , 正 賴絲 竹 陶 寫 , 恒 恐 兒 輩 覺 , 損 欣 樂 之 趣 ?!?” 典 故 中 王 羲 之 的 原 意 , 是 說 人 過 中 年后,常有慨嘆生命易逝的情懷,正需要多聽音樂陶寫,而這種情懷自有欣樂之趣,是無法與年輕人分享的。黃詩說的是直面中年哀樂,不必借絲竹陶寫,與王羲之的生命精神完全不一樣。詩的尾聯(lián),同樣是正典反用。羲和駕六龍而御日車 ,前人用此典 ,都為的是喟嘆時光易逝 ,而詩人在現(xiàn)實人生中經(jīng)受了太多的苦 難 ,反 說 來 日 茫 茫 ,無 非 愁 苦 ,何不讓時間快 點 過 去 ?
又 如 陳 寅 恪《 呂 步 舒 》:
證羊見慣借鋤奇,生父猶然況本師。
不識董文因痛詆,時賢應笑步舒癡。
第一句用《論語 》其父攘羊,其子證之之典,及賈誼謂秦因法制而棄仁義,導致“ 借 父 耰 鋤 ,慮 有 德 色 ;母 取 箕 帚 ,立 而 誶 語 ”,社 會 風 氣 大 崩 潰 的 典 實 。 次句說對生身之父尚且如此,更何況對待自己的老師呢?三四二句是反用事典。
《 史 記 · 儒 林 列 傳 》 記 董 仲 舒 “ 居 舍 , 著 《 災 異 之 記 》。 是 時 遼 東 高 廟 災 , 主 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 ”。陳詩謂呂步舒不識本師之文 ,故加痛詆 。
除 了 賦 比 興 的 用 典 法 之 外 ,古 人 把 擬 似 依 倚 前 人 作 品 而 渾 如 己 出 的 創(chuàng) 作 過程,稱之為“用勢”(《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汾w次公自序)或“用意”(《 王 狀 元 集 百 家 注 分 類 東 坡 先 生 詩 》 引 趙 夔《 東 坡 詩 集 注 序 》),可 算 是 特 殊的 用 典 使 事 。 如 前 引 范 仲 淹《 漁 家 傲 》 即 是 。
用 典 使 事 之 法 ,略 如 上 述 。 然 而 要 想 真 正 寫 出 與 古 人 并 肩 的 作 品 ,除 了會 用類書 ,更須多讀經(jīng)典作家的經(jīng)典箋注本 ,深入體會古人驅(qū)使經(jīng)史子集于筆端的技巧 。 如 此 作 詩 ,方 能 源 頭 活 水 ,常 年 不 竭 。
( 作 者 單 位 :深 圳 大 學 人 文 學 院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