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者為毛毛,轉自公眾號贊嘆品牌家(ID:zantanlife),由品牌實驗室推薦閱讀。
海底撈的服務到底有多牛,剛去吃海底撈,對面馬路有人吵架,打了起來,于是我就站在窗口看了會兒,這時,有服務員給我端了把凳子,還送來了點心,然后跟我說,他們已經派人去幫我打聽打聽一了吵架的緣由,讓我稍等片刻。
有一次我找一個別的飯店,路過海底撈,遇見海底撈服務員問我要用餐嗎,我說不了謝謝我在找XX飯店,然后她熱情地把我?guī)У搅薠X飯店。
……
網上關于海底撈的“變態(tài)級服務”段子,
幾乎每年都有,還不帶重樣。
很多人也樂于將海底撈的成功歸功于其極致服務,
但真的只是這樣嗎?
在過去幾十年里,
我們可能都有一個類似的疑問:
咱國明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為啥偏偏難以跑出像麥當勞或肯德基這樣的大企業(yè)?
這問題看著復雜其實也簡單,
正正是因為咱們地理與文化極其多樣,
這讓中餐難以標準化,
而盒飯一樣標準化的中式快餐又難以火起來。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
把做火鍋的海底撈弄上市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但這兩年,
不僅靠著搗鼓火鍋生意悶聲發(fā)大財、
還第一個突破100億年收入、
成功在港交所敲鑼上市的中餐品牌,
居然是“活在變態(tài)級服務段子”里、年僅24歲的海底撈。
提到海底撈的“神話”,
人們可能會條件反射地認為它們是“極致服務與體驗”的產物,
但在毛毛看來,
事實并非如此。
PART.1:1億多中國人終于把海底撈“吃”上市
海底撈在2017年營收總額約為106.37億元人民幣,
客流量超過1.03億人次,
每家門店平均造訪量1500人次/每天,
內陸人均消費94.6元人民幣,
餐廳的整體翻臺率為每天5.1次,
并且,除了內陸有296家門店以外還擁有24家海外分店……
2018年9月26日上市后,
海底撈開盤漲5.6%,
是香港歷史入場門檻最高的新股,
市值近1000億港幣的海底撈一下子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飲企業(yè)。
今年3月26日,
海底撈對外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財務年報:
海底撈2018年全年營收達到169.69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9.5%。凈利潤為16.46億元,同比增加60.2%;
從顧客到店人均消費上看,一二線城市均有所增長,分別為106.1元和94.8元;
其中二線城市翻臺率更達到5.3。
如此漂亮的成績單,
迅速引來了一大批競爭對手的爭相效仿。
一進門,就有服務員笑臉相迎,
吃火鍋前給你遞上熱毛巾擦手,
排隊時給你做指甲、貼手機膜、免費打印照片……
雖然餐飲業(yè)的服務得以上升一個層次,
但這種“把顧客當皇帝慣著”的效仿,
也被詬病“依葫蘆畫瓢,不能深得其精髓”,
以至于大家?guī)缀醵紤T性地把"海底撈你學不會"這句話掛在嘴邊。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
在不依賴廚師也能有好味道、
并且容易標準化的火鍋生意里,
“極致服務與體驗”只是讓海底撈找到了差異化,
并達到了暫時讓其他企業(yè)難以超越的程度。
而要對抗比海底撈還要早四年上市的呷哺呷哺等現(xiàn)有競爭對手,
以及巴奴、大龍燚等不斷崛起的火鍋品牌以及潛在風險,
在競爭無比激烈的餐飲行業(yè)搶市場搶入口,
并非只靠海底撈自己的“服務”就能單打獨斗應對的。
藏在海底撈進一步且飛速的擴張背后的壓軸戲,
很大程度來源于其強大的餐飲供應鏈系統(tǒng)!
PART.2:被吃上市的海底撈 每個部門都有一套“賺錢經”
雖然海底撈一躍成為火鍋界的扛把子,
但不得不承認,
做火鍋的并非只有海底撈一家,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吃海底撈。
白手起家到餐飲業(yè)近600億身家的創(chuàng)始人張勇,
卻對此一點都不擔憂,
他曾神秘兮兮地說過,
“我們最強的地方其實是供應鏈?!?/p>
以前我們是向所有人做一種生意,
但海底撈強就強在,圍繞一群人做所有生意!
事實上,
海底撈關聯(lián)的公司幾乎涉及餐飲上游的所有鏈條:
比如做火鍋底料和蘸料加工的頤海國際,
比海底撈還要早兩年上市;
作為海底撈火鍋底料的供應商,頤海國際于2016年7月13日在香港主板上市,根據其對外公開的年度財報,2018年的收入超過26.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2.9%;凈利潤超過5.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9.9%。
頤海國際除了給海底撈供應底料外,已經成為國內火鍋底料及調味料的主要品牌之一,產品進軍全國各大超市系統(tǒng)(包括沃爾瑪及家樂福)、傳統(tǒng)零售渠道(如雜貨店、社區(qū)門店及肉食店)、線上銷售網絡(天貓、京東等)。同時,產品還銷往北美、歐洲及亞洲的42個海外國家和地區(qū)。
通俗點說就是,頤海和海底撈集團算是“一家人”,前者不僅為后者提供火鍋底料,還能獨立創(chuàng)收。
還有給海底撈自有火鍋門店提供菜品采購、倉儲、物流等全托管服務的蜀海供應鏈;
蜀海供應鏈于2007年開始獨立運作,2011年成立獨立公司;
除了給海底撈自有火鍋門店提供菜品的采購、倉儲、物流等全托管服務外,其客戶開始對外擴展到7-11便利店、九毛九、金鼎軒等數(shù)百家連鎖餐飲企業(yè)。
▲ 圖源:蜀海供應鏈
以及為海底撈餐飲企業(yè)提供餐廳設計和施工管理的蜀韻東方;
由海底撈工程部演變而來,2007年成立獨立公司;
除了為海底撈餐飲企業(yè)提供餐廳設計、施工管理和后期服務之外,也有對外承接業(yè)務的戰(zhàn)略計劃。
▲ 圖源:蜀韻東方
除此之外,
更有為海底撈以及體系外的餐飲企業(yè)提供業(yè)務培訓、
管理咨詢、財稅架構規(guī)劃等財務服務的海晟通;
以及前身是海底撈片區(qū)人事部,
負責海底撈招聘及培訓,
目前已經是一家獨立為餐飲企業(yè)提供門店運營咨詢等服務的微海咨詢;
還有由海底撈和用友軟件合資成立、
為海底撈以及餐飲企業(yè)定制餐飲云平臺的互聯(lián)網科技公司——紅火臺網絡科技;
成立于2016年、
負責海底撈火鍋外送的獨立平臺海底撈外送等等。
最重要的是,
這些幾乎都是從海底撈不同部門拆分出來,
且已經獨立運營的公司。
也得益于它們在背后越織越大的海底撈帝國同盟網,
不僅促成了海底撈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更能分散風險,
甚至成了海底撈另一個獨立的盈利空間。
▲ 贊嘆品牌家綜合整理,點擊查看大圖
為什么要花大力氣這樣做?
也許我們能從海底撈的招股書中窺見一二:
創(chuàng)始人意識到中國餐飲產業(yè)中缺少針對大型連鎖餐飲企業(yè)的專業(yè)化服務供應商——尤其在食材加工、倉儲物流、門店施工和人力咨詢等方面。
其實在2004年之前,
海底撈也和其他大部分火鍋店一樣,
自己采購當?shù)厥袌鍪巢模?/p>
自己每天調配火鍋湯底,
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的節(jié)奏成了規(guī)模化的掣肘。
一開始無法靠味道取勝的海底撈,
想要生存下去,
“誤打誤撞”靠服務為自己貼上差異化標簽,
從而在火鍋界名聲鵲起;
同樣得益于極致的服務與體驗,
為“海底撈”三個字帶去故事性以及花錢也不一定能賺來的傳播力。
但事實是,
并非說你服務好,
就能置身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
越發(fā)細分的火鍋市場、
不斷涌現(xiàn)的新品牌等等危機之外,
想要繼續(xù)擴大盈利,
就得想方設法殺出一條甚至幾條賺錢的口子。
于是海底撈開始審視自有部門的潛力,
把火鍋調料單獨上市、
把財務部做成了財務咨詢公司,
工程部順便給別人搞裝修……
各部門干起副業(yè)來,比賣火鍋還兇,
就此把海底撈的版圖量化到新的商業(yè)高度。
二十多年前,
如果有人對投資人說剛開始連創(chuàng)始人都“不會熬湯、炒料,連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火鍋店,
將獲得商業(yè)和榮譽雙豐收,
他們肯定會笑掉大牙。
可是你看,
除了知道如何“出牌”,
更要清晰自己有多少籌碼。
服務和品牌是海底撈的門面,
而獨立且成熟的供應鏈才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
不然只靠服務、
以及“消費者滿意度”的餐廳考核指標來撐起百億營收、千億市值的故事,
只能存活在PPT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