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的概念>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
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干嘔,臨床嘔與吐常同時發(fā)生,故合稱為嘔吐。
<嘔吐的病因病機(jī)>
病位:胃(肝脾)有關(guān) 。
病因:外感六淫、內(nèi)傷飲食、情志不調(diào)、病后體虛。
病機(jī):胃失和降。
<嘔吐的診斷要點(diǎn)>
以嘔吐飲食、痰涎、水液等胃內(nèi)容物為主癥,常伴有惡心、納呆、泛酸嘈雜、胸脘痞悶等癥。起病或緩或急,多因飲食、情志、寒溫不適、聞及不良?xì)馕兜纫蛩囟T發(fā),或有服用藥物、誤食毒物史。
<嘔吐的病證鑒別>
嘔吐VS反胃:
有虛有實(shí)<—>純虛
共同點(diǎn):均屬于胃部病變,病機(jī)都是胃失和降,氣逆于上,【都有嘔吐的表現(xiàn)】
病機(jī):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和胃虛失和致胃氣上逆<——>脾胃虛寒,胃中無火??,難以腐熟水谷
癥狀:以有聲有物之嘔吐,吐無定時,或輕或重,吐出物為食物或痰涎清水,嘔吐量或多或少<——>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吐后舒適
嘔吐VS噎膈(食道癌):
共同點(diǎn):皆有嘔吐的癥狀
癥狀:進(jìn)食順暢,吐無定時<——>進(jìn)食梗阻不暢,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
病位:胃<——>食道
病程:短,病情輕<——>長,病情重
預(yù)后:良<——>差
<嘔吐的辨證要點(diǎn)>
首辨虛實(shí),次辨嘔吐特點(diǎn)。
<嘔吐的治療原則> ★★★
【和胃降逆】止嘔為總的治療原則。
實(shí)證重在祛邪,分別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氣之法。
虛證以扶正為主。
<嘔吐的預(yù)防調(diào)護(hù)>
起居有常,避免精神刺激,注意調(diào)理飲食。
選擇刺激性、氣味小的藥物。
【藥物應(yīng)少量頻服,以熱飲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
<辯證論治>
趣味串記:
嘔邪藿香食保和,
痰夏肝氣四七煎,
脾香陽理胃陰麥。
(網(wǎng)絡(luò)引用)
<1>外邪犯胃證(【外邪犯胃】中焦氣滯,濁氣上逆)疏邪解表,化濁和中→藿香正氣散加減→發(fā)熱惡寒(表證-寒)、苔白膩,脈濡緩(濕)?! ?/p>
<2>食滯內(nèi)停證(【食積內(nèi)?!繗鈾C(jī)受阻,濁氣上逆)消食化滯,和胃降逆→保和丸加減→嘔吐酸腐、脘腹脹滿、噯氣。
飲證—>①心悸(水飲凌心證)
②嘔吐(痰飲中阻證)
<3>痰飲中阻證(【痰飲內(nèi)停】中陽不振,胃氣上逆)溫中化飲,和胃降逆→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嘔吐清水痰涎,頭眩心悸,舌苔白膩,脈滑?! ?/p>
小半夏湯=半夏+生姜
<4>肝氣犯胃證(【肝氣不疏】橫逆犯胃,胃失和降)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四七湯加減→嘔吐吞酸、胸脅脹痛、噯氣頻繁。
四七湯=半夏厚樸湯+大棗
<5>脾胃氣虛證<脾胃功能下降且無寒熱陰陽傾向>(【脾胃氣虛】納運(yùn)無力,胃虛氣逆)健脾益氣,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食入難化。
四君子湯(參術(shù)茯草)+陳皮=異功散→小兒厭食(脾胃氣虛證)
四君子湯+陳皮+半夏=六君子湯→①哮病(肺脾氣虛證)②癇?。ㄐ钠商撟C→六君子湯合歸脾湯)
六君子湯+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嘔吐(脾胃氣虛證)
四君子湯+木、霍、葛=七味白術(shù)散→消渴(氣陰虧虛證)
四君子湯+四物湯(芎歸地芍)=八珍湯
<6>脾胃陽虛證(【脾胃虛寒】失于溫煦,運(yùn)化失職)溫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湯加減→四肢不溫,大便溏薄,面色?白,舌質(zhì)淡,脈濡弱?!?/p>
理中湯=四君子湯(參術(shù)苓草)去苓+干姜
<7>胃陰不足證(【胃陰不足】胃失濡潤,和降失司)滋養(yǎng)胃陰,降逆止嘔→麥門冬湯加減→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 ?/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