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花一天堂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手中擁有無限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此刻化作永恒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
長詩《天真的預兆》開篇語
心理問題多以“情緒問題”開始。
情緒是可以通過被述說,當然最好是被理解而得到解決的。
但如果情緒無法被表達,其能量將會轉化到軀體。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將“情緒”轉化成“文字”并表達的能力不足,故而他們常以摔東西、大哭大鬧的方式表達,而這種方式很難被父母或老師解讀并理解到。
故而,孩子們在嬰幼兒時期,一方面更容易累積情緒和困惑;同時,一旦累積成為心理問題就更容易以“行為問題”和“身體不適”的方式來呈現(xiàn)。
比如:多動、多余動作、攻擊或者或緘默、退縮……
有時,他們也會在“ 心情難受”時候說“我身體不舒服”。
心理學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常來自于兩方面:“愛的匱乏”和“內(nèi)心沖突”。
高品質(zhì)的“愛”,是指媽媽能像“鏡子”一樣即時且不失真的“看見”寶寶,并且按照寶寶的需求去“回應”他們。
這原本是母嬰之間不可替代的默契和鏈接。
可是,中國的媽媽們,被很多“非心理”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所誤導,反而不能發(fā)揮出這種“原始的母愛”。
更何況,很多職業(yè)女性往往在寶寶最需要媽媽的6-12月之前,就要放下孩子去上班了。
而所謂“內(nèi)心沖突”,讓我們一同通過下面這個例子感受一下它的運作方式:
孩子出去玩,回來時臉上衣服上一身泥,孩子體驗到的是“很開心、很盡興,很有成就感!”
而媽媽此時卻滿心焦慮,她會說:“天哪,這么臟,會生病的!”或者“天哪,你是嫌我還不夠辛苦嗎?”
于是,孩子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沖突”:到底是我的感受和想法錯了,還是媽媽說的錯了?
類似的情況如果不斷地重復發(fā)生,孩子便開始懷疑自身內(nèi)在的那些“直覺、認知”。
他們或者因“懷疑壓抑自己”而變得“不自信、膽小害羞”,或者因“不想壓抑拼命表達”而變得“不聽話總惹事”。
在中國,父母對“小生命”這種事物的認知常常是這樣的:它們是一部山寨版的電腦,如果我不為他安裝程序,它們就會腦子一片空白。
所以,父母們360度地給了過多的“評價和控制”。
而孩子們?yōu)榱瞬缓透改府a(chǎn)生沖突,也就只能呈現(xiàn)出“一片空白”了。
但生命的真相恰恰相反!
每一個生命一出廠就是“蘋果電腦”,它們自帶程序并且拒絕外來的程序,外來植入的程序越多,它們死機越快。
因為,無論我們給予的是多么的美好甚至智慧,心靈的動力永遠只會朝著“成為自己原本的樣子,而非父母期待中的樣子”的方向驅動。
在一般的情況下,父母的傾聽和協(xié)助、被理解的哭鬧、兒童游戲等等都可以處理孩子們當下的困惑。
但如果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行為問題、學習困難、人際困難、甚至不自信和被動等等,那么孩子可能就需要做“心理干預”了。
在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求助的主訴就是:
“我的孩子出問題了,但是他什么都不說,急死我了!”
“我也苦口婆心地給了他那么多好的建議,但他總是聽不進去!”
是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人是自帶程序的蘋果電腦,所以孩子們不自主的需要去“拒絕外來的控制和干擾”。
更何況,孩子們也已經(jīng)對大人們的叨叨產(chǎn)生了免疫,他們會“退縮”到自己的“殼”里面去。
另外,在10-12歲之前,孩子們的思維只有2類:“動作思維”,比如借助數(shù)腳趾頭的動作來思考數(shù)量;“形象思維”,比如用圖畫等形象來表達情緒等等。
也就是說,孩子們只思考 “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
而所謂的“道理、應該、以后會怎樣......”之類,無法真正的進入到孩子們的思考之中。大人說了也白說。
所以,語言類的咨詢總體來說對孩子效果不佳。
和語言說教不同,“沙戲”正好是一種“非語言”的游戲。
它兼具“游戲和心理分析”的雙重功能,它來自于游戲卻遠遠的高于游戲。
它已經(jīng)是非常專業(yè)的心理學體系,而不僅僅只是技術而已。
游戲本身就是滋養(yǎng)和療愈
心理學各個流派對“游戲”都有自己的研究。
洛溫菲爾德觀察了無數(shù)名在其診所玩“沙游”的孩子之后,得出結論:即便沒有任何心理分析,游戲本身就是療愈。
世界上最偉大的“兒童精神分析的實踐者”溫尼科特在咨詢中使用的也是游戲溝通。
游戲是幼兒們對情緒和潛意識的體驗。
因為游戲可以讓我們的心靈暫時免除“評價指責和貶低”,所以它是安全的不設防的。
游戲沒有命題和任務,可以讓我們的情緒和思維是開放而流動的,所以它是輕松的、自由無約束的。
而“安全、輕松、無約束”,才是心靈“腦洞大開、智慧大開”所需要的節(jié)奏。
“沙游”源于又高于游戲
“沙盤游戲”提供了“自由和被保護的空間”,通過無評價無控制的中立態(tài)度,讓孩子充分的享受游戲中的的益處,爆發(fā)自身的“小宇宙”。
人之所以出現(xiàn)“心理問題”,很多原因來自于我們將“匱乏、痛苦、沖突”壓抑到了潛意識里面。
“沙盤游戲”是我們“通向潛意識的橋梁”,將“潛意識意識化”,讓我們能捕捉到并讀懂潛意識。
在“沙游”中,當面對一個個鮮活的沙具,來訪者的內(nèi)心就會涌出各種未必說得清的感覺(喜歡或者不喜歡的),這就是“潛意識”在借助我們的“感受”去推動我們的“手”為它們選擇沙具,并通過沙具傳遞著“潛意識”它們自己的信息。
申荷永老師總結說,這就是“得之于心應之于手”。
原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心理活動,就這樣被沙游以“有形”的圖像呈現(xiàn)出來了。
這真是人類的一個大智慧!
適宜對象
4-18歲未成年。
聯(lián)系方式
地點:廣州市越秀區(qū)大東門
工作時間:周三、五、六、日
10:00-21:0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