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海作為一座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經濟城市,曾經的工業(yè)遺址、廠房倉庫、貨棧碼頭等,都是某個年代的縮影。這些記憶留存,恰恰都成為上海城市更新的生動演繹。
2016鳥瞰圖(改造前)
2020鳥瞰圖(改造后)
01
溯源:理想之地的前世今生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中心區(qū)域長寧區(qū)延安西路1262號,這樣一個歷史風貌建筑的更新改造,由3處歷史建筑、11棟貫穿新中國成長史的工業(yè)改造建筑共同組成。
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舊貌 圖源: 環(huán)同濟經濟圈
1924年,這里是田園風光的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由美國建筑師艾利奧特·哈沙德(Elliott Hazzard)主持設計,成為滬上外籍僑民社交聚會的生活中心和“休閑天堂”,包括主樓、游泳館、健身房、球場等社區(qū)服務建筑。
孫中山長子孫科與孫科別墅舊貌 圖源: 環(huán)同濟經濟圈
1931年,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拉斯洛·鄔達克(1893~1958)設計了西班牙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混合風格的住宅——孫科別墅。
上生所科研生產場景 圖源: 環(huán)同濟經濟圈
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這里成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所在地,成為我國自主研發(fā)疫苗的科研和生產基地,并在此后的60多年中,陸續(xù)建設了科研辦公、實驗室、廠房倉庫及配套用房等。
上生·新所
2016年8月底,“上生所”將其改名為“上生·新所”,按照“留、改、拆”的城市更新理念,將封閉的科研工業(yè)園區(qū)轉型為商業(yè)、文化、辦公功能復合的開放式城市公共空間。
02
更新:設計策略和思路構架
上生·新所因為一方面具備高端的區(qū)域定位,另一方面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對其提出了空間、文化、內容三個維度的再生策略。
· 多主體參與城市更新
該項目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多方共建共享,包括政府、學術機構、社會組織、居民以及房地產企業(yè),利用土地的混合發(fā)展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能。
· 保護建筑多樣性
該項目建筑風格涵蓋上世紀各個年代,風格雜錯。所以為保護不同歷史時期建筑的多樣性,為每座建筑的修繕和更新進行了量身定制。
對保護的歷史建筑,如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孫科別墅等,通過“修舊如舊”的手法,對建筑的立面與空間進行修復,最大化還原建筑原真性。
對于非保護的工業(yè)建筑,則保護建筑自身的特色,結合其建筑功能進行局部新材料、新手法的植入和改變,賦予建筑以新面貌。
整體規(guī)劃圖 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繪制
總的來說,在建筑層面,對建筑質量和建筑價值進行評估,測繪房屋結構質量,判斷建筑再利用的可能性和改造代價,保留擁有特色和歷史研究意義的建筑,對具有歷史、藝術、社會情感和文化價值,對存在結構破損具有安全隱患的建筑進行改造,拆除并搭建少量品質不高而改建代價高的建筑。
在規(guī)劃層面,保留了路網肌理,對安全需求的消防車道、登高場地進行整改優(yōu)化,創(chuàng)造新的廣場、綠地等公共活動空間。
下面我們詳細來看看。
03
園區(qū)改造:“量身定制”的有機更新
上生·新所更新前建筑面積32715㎡,更新后為47364㎡,包括保留修繕3棟歷史建筑,保留更新12棟工業(yè)建筑,新建多層建筑3-4棟。
· 保護類建筑
面對園區(qū)內的歷史建筑,以城市公共空間為前提,以對公眾完全開放為目標,結合不同的背景和價值,采用適應性的更新策略,遵循真實性、最小干預和可識別性的原則,對每一棟建筑的歷史空間和發(fā)展空間進行修繕,對材料“修舊如舊”式的復原,完整表達了“有機更新”的核心理念。
1、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
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西班牙風格,紅屋頂、圓拱門,建于上世紀20年代,是上生·新所園區(qū)的“元老”。
改造前
改造后
在近百年的歷史中,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曾出現過多次擴建,本次修復選擇定格在八十年代后的建筑立面上。通過對原有西班牙傳教風格的研究,外墻飾面使用黃沙水泥壓毛做法,恢復性安裝傳統(tǒng)建筑元素——外窗木質遮陽板,用當代工匠恢復傳統(tǒng)手工工藝。
蔦屋書店南面入口,兩棵大香樟為建筑加分
該建筑最大的難題是空間用途,歷經多方論證,最終選定了將建筑用于文化的屬性,引進日本知名的IP蔦屋書店,并被外媒譽為“全球最美書店”,兩層樓、占地足足2000㎡。
改造中,由于書店對房屋荷載的要求較高,修繕方做了大量的結構認證,并且針對老建筑最為重要的消防、管線等進行了重點改造。
該店同樣秉承東京代官山店“培養(yǎng)感性”的設計運營理念,提供豐富的精選圖書和各類限定商品,同時打造豐富多彩的體驗性活動。
蔦屋書店它為城市構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販賣的不是書本身,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2、孫科別墅
孫科別墅改造后實景圖
紅磚瓦、多變的窗框、平緩屋頂、屋頂上的煙囪……孫科別墅,這座藏身于上生·新所南側的高顏值“神秘古堡”,糅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文藝復興等多種建筑風格,建成于1931年,占地不到4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式庭院。
孫科別墅改造后實景圖
作為首批“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之一,孫科別墅的歷史及文化價值不言而喻。所以,在修繕過程中,完整地保護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以存其真。
孫科別墅改造后實景圖
該建筑內部的精美程度不輸外觀。白墻上有不少尖拱和圓拱設計,樓梯和護墻全是柚木制成,護墻上的花紋細膩多樣,尖頂、圓拱的空間設計則有著別樣的風情。
3、海軍俱樂部
海軍俱樂部的更新別具一番風情。
1924年vs2020年 ?華建集團歷史建筑保護設計院外觀上,修復并延續(xù)了與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一脈相承的西班牙傳教風格。室內,則保留了上生所將其作為培養(yǎng)基蒸鍋間時的白色木屋架、綠色內墻面的基調,同時,當年的除塵罩斑駁的銹跡清晰可見,但已被巧妙地改造為空調風口。
與海軍俱樂部相聯通的游泳池,改建中以保護為前提,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與舒適性,保留了至今為數不多的英制馬賽克貼面泳池(42×100英尺)。
改造前
改造后
一層商鋪連廊外擺
泳池周邊1980年代改建的二層配套用房也被繼續(xù)保留下來,改建為水岸餐飲休閑店鋪。如今的網紅泳池,已成為整個園區(qū)的活力與時尚中心。
更新后的海軍俱樂部,歷史滄桑與現代摩登輝映,西洋風格與在地文化交融,置身其間,倍感時空穿越。
· 非保護類建筑
對于這些建筑并非一味進行拆除重建,而是保留建筑自身特色,結合新功能對建筑局部進行空間、材料的改變,在歷史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與當代相符的新空間。
1、麻腮風大樓
改造前
改造后
園區(qū)周邊,是上生所遷入后陸續(xù)新建的數棟生產科研大樓,最有名的莫過于麻腮風生產大樓。
8層高的麻腮風生產大樓建于上世紀60年代,是園區(qū)的制高點。這座德國包豪斯風格建筑,外觀簡約,窗戶尺寸較小,工業(yè)風格濃郁,由郭沫若之子、著名建筑設計師郭博設計。
麻腮風大樓 ?朗道國際
對其更新改造保留了現代主義的外觀和水刷石外墻飾面,出于采光需求將南立面更新為落地玻璃窗,將底層局部架空插入全新的“玻璃盒子”空間,滿足商業(yè)需要。
2、控壓泵房
改造前
改造后
控壓泵房,位于麻腮風大樓與哥倫比亞鄉(xiāng)村俱樂部之間,是一棟二層小體量建筑。
控壓泵房
改造將外立面用鏡面不銹鋼包裹,全新的幕墻影映著周遭的變遷,與保護類建筑和非保護類建筑,共同圍合成一個歷史與當代穿插交融的公共廣場。
3、物資采購樓
改造前
改造后
物資采購樓正對定西路入口,建于1970年代。原建筑外觀簡潔,外墻采用水刷石墻面,南立面爬滿了爬藤植物。
改造后保留了水刷石外墻和墻邊的爬山虎,更換的斷橋鋁合金窗戶也沿用原有樣式和顏色。在二層,新增懸挑4米的陽臺,新元素不僅為室內外增加互動空間,也作為一層商業(yè)的外擺和雨棚。
4、安管部小樓
改造前
改造后
位于延安西路入口處的安管部小樓,是進入上生·新所的門面。
改造保留了建筑原始形態(tài)和門窗比例,將一層的門換為玻璃門,以局部構件打破了成舊的建筑風貌,順應新的使用功能,活躍入口空間。同時將入口大門的橫向骨架覆蓋新的金屬拉伸網表皮,從門面展現“新所”。
· 空間開放共享
上生所之前作為生物研究所,整個園區(qū)空間都是封閉且內向的。上生·新所作為創(chuàng)意園區(qū),對空間定位原則為開放、共享。所以將空間開放給周邊的居民,與周邊的生活空間連通,這樣一來就形成很強的互動性。
1、城市界面的導入口
改造前?建日筑聞
改造后?朗道國際
5m多的城市界面開口,應該如何通過景觀手法把人吸引進來。經過多輪設計方案,最終決定的設計結果是純粹的,摒棄了所有的復雜方案設計稿。
入口改造后?朗道國際
入口改造后 ?朗道國際
白色的頂棚LOGO,白色的建筑,白色的雕塑,即使少量的標識廣告牌也隱蔽于綠植墻上,人流因為在一堆城市界面的繁雜中被“純粹”吸引,知道這里有故事開始的地方。
2、集會廣場
紅毯廣場是本案中最大的一塊場地,有60x35m,方案設計師將它被定義為一個多功能的室外集會的中心。
實景圖
承載了娛樂演唱會、室外車展、夜市等各種活動舉辦的可能性。平時,只是作為一塊“地毯”,吸引孩子們前來玩耍。微微的2公分水面及繁復的地面石材拼花也是極大挑戰(zhàn)了設計師和施工者的精湛技藝。
3、交流空間
玉蘭廣場是本案核心區(qū)域,四周被建筑物圍合,香樟、廣玉蘭、風揚樹造型優(yōu)美,綠蔭如蓋,是最理想的人與人近距離交流空間。
實景圖
在施工圖設計時發(fā)現四棟建筑之間有1m左右的高差變化,在確定好廣場合理的豎向標高后,又發(fā)現局部的喬木土球高于場地標高。最終因地制宜,將大樹筑起花池,又新增了可以偶憩的地方。
集中的綠地與廣場,滿足人們對綠化與活動空間的需求。每逢周末,周邊的居民經常會到這里散步、購物、聊天、遛娃,上生·新所無疑成為這片街區(qū)最有活力的區(qū)域。
除此之外,在業(yè)態(tài)內容方面,將租戶與文保建筑有機融合,以此來激發(fā)場所的能量。
多元業(yè)態(tài)
李佳琦工作室豪氣入駐,租下上生·新所20號樓一整棟;NEVER'S FAMILY與Seesaw Coffee強強聯手打造Seesaw奈娃聯名主題快閃店;還有像AAI、IDEO這樣的國際一線的設計事務所也藏身其中。
舉辦文藝活動
并且在海軍俱樂部、泳池和慶典廣場舉辦各種不同的活動,包含戲劇、市集、舞會等各種年輕人熱衷的項目,將商圈與活動中心融為一體。
這樣的舊改項目不僅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提供了舒適的公共空間,也讓歷史文脈得到傳承。
結語:
“隱秘”在延安西路高架旁的上生·新所,原來這里是新中國最早從事疫苗研發(fā)的地方之一,尤其在當下,這樣的歷史觸動更令人印象深刻。
城市更新,正在逐漸成為未來中國城市發(fā)力的重點。隨著上海及各大城市規(guī)劃建設用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中心城區(qū)內老舊的工業(yè)、科研、辦公園區(qū)轉型更新的需求將更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內,上生·新所項目正是一個中國式城市更新的典型。
本資料聲明:
1、本文章部分圖片與資料來自《最有藝術感的城市更新作品 | 萬科 ·上生新所》《從'封閉之地’到'公共空間’,上海上生·新所的設計策略》;
2、本資料為要約邀請,不視為要約,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來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體以實物、政府主管部門批準文件及買賣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為準。如有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3.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無必然聯系,僅供讀者參考;
4.本資料制作時間為2021年4月。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