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月,有些孩子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準備開啟小學生活啦。很多家長就在糾結,要不要趁著暑假,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
說起幼小銜接班,讓我想起了去年曾經看過的一則新聞。去年3月,石家莊一公辦幼兒園,有個上大班孩子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生活,為孩子辦理了退園手續(xù)。然后,給孩子在一家校外培訓機構報名了幼小銜接班。
因為孩子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先上幼小銜接班,孩子對識字、算術等學科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能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
當時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也有些家長覺得,太早讓孩子學習小學該學的內容,孩子上小學時就會認為自己都會了,反而沒興趣認真聽老師講課。那么,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呢?
作息變化的挑戰(zhàn)
一般的幼兒園,每天只安排1小時左右的集體教學,其它的時間,幼兒園會給孩子安排游戲、勞動、吃飯、午睡等活動。
而上了小學后,孩子除了上課的時間延長了數倍之外,還會有早讀、課間活動、眼保健操等。
孩子小學期間在學校的時間,明顯要多于幼兒園。且小學的生活節(jié)奏也明顯要快于幼兒園。這些對于剛入小學的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
人際關系的挑戰(zhàn)
幼兒園時,孩子接觸的老師都較為固定。一般一個班會配備兩個老師,一個保育員。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隨時可以找老師或保育員幫忙解決。且班級里的同學人數較少,一般在30個左右。
而上了小學后,每個學科都是由不同的老師負責,一節(jié)課換一個老師是很正常的。孩子這時如果遇到困難就需要自己解決。而班里的同學人數也會增加許多,一般在50個左右,人一多,孩子可能就會有些緊張。
學業(yè)的挑戰(zhàn)
小學與幼兒園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開始有了學業(yè)任務。每天除了在學校需要上課外,回家還需要完成一定量的作業(yè)。各學科還會時不時地進行測試。這些對于孩子來說,都具有挑戰(zhàn)性。
由此可見,幼小銜接其實并不是靠報一個學前班就可以解決的。對于處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以迎接全新的挑戰(zhàn)。
首先,家長在孩子入學前,可以先給孩子做好思想建設,讓孩子對即將開啟的小學生活有個大體的了解,這時候切記不要太過于焦慮。
有次豆豆媽媽給豆豆講故事時,豆豆一直跑來跑去。媽媽命令他坐下來,豆豆依舊我行我素。媽媽于是非常生氣地對豆豆說:“就你現在這個樣子,上小學能行嗎?到時肯定會被老師批評,看你還怎么得瑟!”
媽媽本想通過威脅孩子,讓孩子意識到上小學要遵守規(guī)定。可她這么一說,豆豆在心里就會認為,上小學會被各種管束,小學的老師很兇,小學一點都不好玩。
當孩子對小學有了不好的印象后,就容易對上小學這件事產生畏縮、抗拒的情緒。
所以,家長平時不要和孩子說一些類似于“上小學可怎么辦”之類的話。而是要在跟孩子談論小學時,用輕松的口氣和向往的神情,向孩子描述上小學后,孩子將面對什么樣的生活。
同時跟孩子講述上學的目的是要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讓孩子對自己能成為一名小學生感到自豪。
其次,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孩子的小學學習打下基礎。
家長在平常和孩子玩游戲、看書或畫畫時,就要有意識地要求孩子。比如,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請孩子把目光注視到書本上,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的指向性。又比如,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要求孩子安靜地聽,講完后才可以提問,不可以隨便打斷別人的話,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的能力。
講到這里,應該還是會有父母在糾結,該不該讓孩子上課外的幼小銜接班呢?
其實,孩子該不該上幼小銜接班,并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
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容易產生自卑的孩子來說,提前學習一些知識,能夠讓孩子在剛上小學時,學習不會太吃力。也容易讓孩子在一開始時,就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這可能會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同時對學校也有很好的體驗。
而對于性格比較急躁的孩子,提前學習到知識后,可能會讓孩子在上小學時因為老師講的知識自己都學過了,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所以,該不該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家長要基于對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后再決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