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382 更新時間:2010-8-25 12:38:40
開題報告
主題
環(huán)境污染的
危害及保護
課題名稱
探索廢電池浸出液毒性的生物指示劑
導師
丁建鳳
課題組
成員
張書揚孫雨楊晶晶胡夢迪曹瑞曹悅 侯雯 相晨徐慧 殷波
曹潔徐行華姚玉瑩
組長
張書揚徐慧
班級
高一(2)
高一(11)
課題研究背景
1、 社會背景
由于近幾年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運用電池的領域更加廣泛。如手機電池,電動車電池,普通三圈電池等,我們生活的周圍電池無處不在。絕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廢電池有毒,但到底對人類生存會造成什么影響,人們并沒有多大的概念。此次選用生物體本身作為指示劑,可以直觀的看到電池污染的程度,使得大家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使每個人盡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
2、 生物材料選用背景
蝌蚪是一種敏感度較高的生物體,外界微小的刺激就可能使它產生較大的反映;它本身不具有毒性,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且蝌蚪生存空間較大,來源較廣;所以選用蝌蚪作為實驗指示劑。
課題的目的
與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
1、 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使學生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2、 通過實驗前資料的收集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信息技術運用的方法,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整理現(xiàn)有資料的能力。
3、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
4、 通過實驗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行為。
5、 通過課題的組織,使相關教師提高專業(yè)素質和組織能力,有利于年輕教師的成長。
6、 通過課題研究的結果,制作宣傳海報,達到一定的社會效果。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是:
利用此次研究實驗,使得學校和社會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并能夠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真正做到不隨意丟棄廢電池。
主導課程
生物
相關課程
化學
活動計劃
一、任務分工:
組長負責統(tǒng)籌安排,協(xié)調各項工作;張書揚、張方俊、張琴心、張翔負責收集資料;負責整理資料,形成結論性文字。
二、活動步驟:分 五個 階段實施
時間
任務
2009.2~2009.3
確定課題組成員,制訂活動計劃
2009.4~2009.5
實驗階段
2009.6~2009.9
廢電池污染資料整理
2010.10~2010.12
數(shù)據(jù)整理、論文撰寫及實驗總結
2010.1~2010. 2
宣傳工作的準備及開展
三、預期成果及體現(xiàn)形式
本課題總的預期成果體現(xiàn)形式為:
1、相關課題報告、論文的篆寫。
2、典型實驗例的照片以及實驗過程照片的采集。
3、宣傳途徑的多樣化:開課題報告課;制作宣傳海報、宣傳單;學生論文答辯報告會;社會媒體宣傳等。
4、 在社區(qū)及學校內設置廢電池收購箱,以減少廢電池隨意丟棄造成的后果。
四、活動所需的條件:圖書資料;交通工具;計算機上網(wǎng)
預期成果(論文、調研報告、制作模型、實驗報告等)
論文
表達形式(文字、圖書、實驗、音像資料等)
文字、實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