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最鼎盛的時期,涌現(xiàn)了一大批頂級詩人。
尤其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更是水平最高的時代。
清朝康熙年間,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和當(dāng)時的大學(xué)者彭定求,合力編了一部《全唐詩》,把唐朝的詩幾乎全部找到了,總共有48900多首詩歌。
這么多唐朝詩歌,絕句占了多少呢?五分之一還多。
因為在南宋初年,有個文人叫洪邁,也編過一本唐朝詩人的選集,叫《萬首唐人絕句》。
也就是說宋朝的洪邁,竟然靠一人之力,就搜集了上萬首唐朝的絕句,包括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等等。
可見唐朝詩人們對絕句的喜愛。
那么,整個唐朝,誰的絕句最強(qiáng)呢?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七絕圣手王昌齡。
或者是王維、李白、高適、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等大詩人。
要說單單是絕句,這些詩人都有很多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尤其是李白的七絕,跟王昌齡不相上下,被認(rèn)為是唐人七絕里最強(qiáng)的兩個。
實際上是這樣嗎?
其實還有一個人被大家給忽略了。
此人的絕句,在盛唐時代,不比李白王昌齡差多少。
連王昌齡和高適都不得不承認(rèn),此人的絕句確實有獨到之處。
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jù)是,此人的絕句,在唐朝歌女那里很受歡迎。
那么此人是誰?王之渙。
話說唐朝開元年間,大詩人之間都互相認(rèn)識,比如李白就認(rèn)識一大堆詩人,賀知章、王維、孟浩然、高適、杜甫、王昌齡等等唐朝大詩人,都是李白的朋友。
咱們舉李白這個例子,就是說明,唐朝的詩人之間,要么互相認(rèn)識,要么久聞對方大名。
當(dāng)時呢,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個大詩人就認(rèn)識,還是好朋友,還喜歡一起去喝酒聽曲子。
我們都知道,由于唐玄宗李隆基喜歡音樂,號稱戲曲祖師爺,唐朝又有那么多詩人,就帶火了唐朝的音樂市場。
唐朝不但有官方的太樂署、鼓吹署、教坊、梨園、太常寺等等,也有私人聽曲子的地方比如青樓,酒肆。
因此唐朝的文人雅士,沒事就去喝喝酒聽聽曲,成了當(dāng)時的風(fēng)尚。
這一天,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個大詩人憋不住,又一起跑到“旗亭”去喝酒聽曲。
旗亭就是咱們現(xiàn)在說的集市酒樓,唐朝叫這個名字。
三個人來的時候,正好趕上長安城開始下雪。
正所謂“天寒微雪”,這不由讓人想起后來白居易寫的一首五絕《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禹錫的堂哥劉禹銅,小十九,“天寒微雪”,能來喝一杯嗎?劉禹錫江湖人稱劉二十八。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個人也許就是帶著這種心情,來到了旗亭,既百無聊賴,又有點小興奮。
三人落座之后,一人先篩了三大杯美酒,喝得心里暖烘烘的。
正好,酒肆延請的十多個梨園伶官上了酒樓,開始表演。
三人一看有好聽的曲子,就離開酒桌,都圍坐在火爐旁烤火聽曲。
但是這十幾個伶官,并不是主角,她們只是打雜的,用現(xiàn)在術(shù)語來說,她們是伴奏的。
過了一會兒,主角們才登場了,還一下子來了四個。
這四個歌姬一來,把三大詩人全都給鎮(zhèn)住了,她們是怎么樣的呢?就像李白寫楊貴妃一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翻譯一下就是: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fēng)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于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四人不但國色天香,而且技藝精湛,一來就連續(xù)演奏了還幾首當(dāng)時的名曲,把三個人聽得如癡如醉。
王昌齡這個人,很是自負(fù),畢竟號稱七絕圣手,他便對自己的兩個朋友說:“咱們兄弟幾個都擅長寫詩,名揚(yáng)一時,但是呢,到底誰更強(qiáng),卻還沒有定論,現(xiàn)在咱們聽這些歌姬唱曲,她們唱的誰的詩句更多,誰就第一,二位老兄以為如何?”
高適和王之渙一聽這主意不錯,畢竟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便都拍掌稱快。
王昌齡他們剛商量好,歌姬們就開始唱了,第一個歌姬首先唱的是一首七絕:
“寒雨連江夜入?yún)?/spa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span>
這首詩可謂大名鼎鼎,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一聽樂了,伸手到身后墻壁上寫到:一絕句。
這名歌姬剛唱完,第二名歌姬輕啟朱唇,就給接上了,唱的是:
“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 夜臺今寂寞,猶是子云居?!?/span>
這首詩是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乃是一首五言古詩,這個歌姬撿取前四句,單獨唱了出來,或許是覺得這四句感情真切之故。
高適也扭轉(zhuǎn)頭來,在墻壁上寫到:一絕句。
過了一會,第三名歌姬也唱了出來,又是一首七言絕句: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tuán)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心中大喜,這是自己的《長信秋詞》里的一首,《長信秋詞》總共五首。
王昌齡信心滿滿地在墻壁上寫下:二絕句。
看來王昌齡此時處于領(lǐng)先位置。
而王之渙自以為成名已久,反而沒有一名歌姬唱自己的詩,心中很是憤憤不平。
他訕訕地對王昌齡和高適說:“這幫歌姬,潦潦草草,只會唱點下里巴人的曲子,不懂得陽春白雪之妙,真是俗不可耐,俗不可耐啊?!?/p>
于是王之渙指著四個歌姬中最后一個沒開口的說:“我看這個歌姬還可以,她要唱的肯定是我的詩,如果她唱的還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再也不敢跟兩位老哥爭衡了,如果她唱的確實是我的詩,你們兩個就得跪下拜我為師?!?/p>
王昌齡和高適一聽哈哈哈大笑,三個人笑作一團(tuán),等著第四個歌姬開口,看看唱的是誰的詩。
俄爾,第四個歌姬開口了,她唱的是: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這個歌姬一唱完,王之渙立刻神氣了起來,他對王昌齡和高適說:“田舍奴,我豈妄哉?”
三個人又笑作了一團(tuán)。
這四位歌姬一看三個人笑的這么猥瑣,心中都有點憤懣,她們走上前來問道:“不知道諸位郎君為什么笑的這么開心???”
王昌齡等三人便把他們打賭的事告訴了四位歌姬,四位一聽心下大驚,還以為這三個人是長安惡少,原來是三位大詩人。
四名歌姬趕緊跪拜道:“俗眼不識神仙,原來三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昌齡、高適、王之渙,敬請清高貴重的客人,光臨我們的宴席?!?/p>
于是三個人跟著四個歌姬又開了一席,七個人痛飲了一夜,都喝醉了。
后人看了這個故事之后都認(rèn)為,王之渙的七絕,不輸王昌齡和李白等人。
王之渙除了這首《涼州詞》外,還有一首五絕《登鸛雀樓》,也特別的有名: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作品傳世很少,載于《全唐詩》的僅有六首,但是只這兩首絕句,他就已經(jīng)比肩王昌齡和李白了。
王之渙是不是唐朝絕句最強(qiáng)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選出唐朝十大五絕或者十大七絕,這兩首都有資格入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