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嫩的口感、豐富的營養(yǎng)再加上低廉的價格,使豆腐成為了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必備菜肴,甚至還獲得了“中國第一菜”的贊譽。最近天氣早晚漸涼、日益干燥,而豆腐正好可生津潤燥、和中益氣,用它來迎接秋天再合適不過了。
俗話說“豆腐端上桌,醫(yī)生去補鍋”,豆腐雖然“身板小”,但營養(yǎng)價值很高,可以和牛奶、肉類相媲美,有“植物肉”的稱號。
總體來看,豆腐最突出的營養(yǎng)優(yōu)勢有三點:
豆腐中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植物蛋白,而且其氨基酸組成和動物蛋白質相似,接近人體需要的比值,相對比較容易被消化,吸收利用率較高。
對于一些因患有慢性病而需控制肉禽類攝入的人及素食主義者來說,豆腐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
因為制作技藝中分別用到了鹵水和石膏,所以北豆腐和南豆腐的鈣含量都比較高,均超過100mg/100g,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補鈣食材,常吃有助于促進牙齒、骨骼的生長發(fā)育,預防骨質疏松。
大豆異黃酮的化學結構和人體雌激素接近,因而也被稱為“植物雌激素”。目前已經有許多研究表明,常吃大豆和豆制品有助于保護乳腺、減少乳腺癌的發(fā)生。
此外,大豆異黃酮還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對于心血管健康也很有好處。一項由中美學者聯合發(fā)表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常吃豆腐等富含異黃酮的食物對冠心病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年輕女性及絕經后未補充激素的女性受益更為明顯。
現在市面上售賣的豆腐,大體可分為三種——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那它們都有什么區(qū)別呢?
從口感來看
北豆腐是用鹵水點制而成,它的含水量在三者中最低,質地較硬、口感粗糙,因而也叫鹵水豆腐、老豆腐。煎、炒、燉、煎、釀、做餡料等烹飪方式皆適合。
南豆腐的傳統(tǒng)制作方式中要用到石膏作為凝固劑,其含水量大、質地較軟、口感細膩、富有彈性,也被叫做石膏豆腐、嫩豆腐。通常更適合涼拌、清蒸、做湯等烹飪方式,若用來煎炒很容易碎散。
內酯豆腐所使用的的凝固劑是葡萄糖酸內酯,它的含水量比南豆腐更高,所以質地更為軟、嫩、滑,同樣適合涼拌或做湯羹食用。
從營養(yǎng)來看
北豆腐的蛋白質含量位居三者中的第一位,能達到9.2g/100g;鈣含量為105mg/100g;其鎂、鋅、硒等物質含量也是三者中最高的。
南豆腐雖然蛋白質含量(5.7g/100g)不及北豆腐,但鈣含量是三者中最高的,能達到113mg/100g;鉀含量也處于前列,是北豆腐的1.45倍。
內酯豆腐雖然補鈣、補蛋白質的效果都遠不及其他兩者,但脂肪含量少、熱量低,每百克熱量僅為50kcal左右,還不到北豆腐(116kcal/100g)的一半。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購買,不過在挑選時最好注意以下幾點:
① 優(yōu)質豆腐應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顏色不均或過白的不要買;
② 斷面不整齊、碎渣多的豆腐可能不新鮮,不建議購買;
③ 摸起來毫無彈性、且有液體滲出的通常品質不佳;
④ 聞起來沒有豆香,甚至還帶有豆腥味的也不要買。
小貼士
日本豆腐、魚豆腐、杏仁豆腐等產品名字中雖然也有“豆腐”,但實際上并不是大豆制成的。
比如日本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雞蛋和水,魚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魚漿,它們在加工過程中通常加入了大量的鹽,三高人群最好少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20~2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換算成豆腐大概是100~150克左右。
營養(yǎng)又百搭的豆腐,在吃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它找個“好搭檔”,那養(yǎng)生效果就更不錯了。
俗話說“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雖然富含蛋白質、鈣、大豆異黃酮、鉀、硒等營養(yǎng)素,但膳食纖維比較缺乏,而白菜正好能彌補這個不足,同時還能帶來大量的維生素C等物質。
兩者搭配,互利互補,補充營養(yǎng)的同時還有助于促進消化、預防便秘。
豆腐所含的大豆蛋白雖然是植物中少見的優(yōu)質蛋白,但其中一種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的含量相對較低。
而魚肉、雞肉、牛肉、蛋類等食物都是蛋氨酸的優(yōu)秀來源,與豆腐搭檔能明顯發(fā)揮蛋白質互補作用,提升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
像雞蛋煎豆腐、魚頭豆腐湯、豆腐肉餅等都是比較經典的“搭檔菜”,如果你家還有別的好吃又營養(yǎng)的做法,也歡迎留言和豆苗子分享哦!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