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蘆葦青蒼蒼
秋來白露凝成霜
思慕已久心上人
在那河水另一方
逆流而上追索她
艱難險阻路漫長
順流而下尋覓她
宛若佇立水中央
河畔蘆葦盛且繁
晨霜消融露未干
思慕已久意中人
在那河水另一邊
逆流而上追索她
坎坷崎嶇路艱險
順流而下尋覓她
宛若徜徉沙灘前
河畔蘆葦郁蔥然
露珠晶瑩蒸騰渙
思慕已久知心人
在那茫茫河對岸
逆流而上追索她
曲折陡峭路難攀
順流而下尋覓她
宛若漫步沙洲間
清晨,霜濃露重。歌聲喚醒了沉睡的心靈,沿時間繪就的經(jīng)緯線,循深情凄凄的唯美字句,來到秋水長天的岸邊。蘆葦搖曳的河畔,傳來悠揚的長詠短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水霧朦朧之中,若隱若現(xiàn)的,是那位執(zhí)著的逐夢人,且歌且行。
他永遠不會忘記,多年之前的那個秋天,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就在同一條河邊,遭遇的那場刻骨銘心的遇見。一位英姿颯爽的少女策馬奔騰在對岸,頭戴花環(huán),腰掛佩劍,衣袂飄飄,漸行漸遠。他不知哪里來的勇氣,拋出手中的蘆笛。少女動作敏捷,只是在眨眼之間,一手凌空接住少年的蘆笛,一手迅速擲出頭頂?shù)幕ōh(huán)。茫茫蘆葦掩映之中,他仿佛看見,少婦勒馬轉(zhuǎn)身,巧笑嫣然。他呆立原地,心神俱凝,待回過神來,伊人已去,唯有揚塵落地、馬蹄消聲。此后,他陷入了長久的等待與尋覓。秋冬春夏,日出月落,她像是從未離去,又如同未曾來過……
這里是東周時期的秦國邊境,一條界河滔滔奔流,對岸是戎狄外族。傳說中,戎狄之王最寵愛的長女,天資聰穎才貌俱佳精于騎射……其實,從裝束身手,他早該推測到少女的真實身份,這推測一度讓他心灰意冷。多少年來,大河兩岸一直劍拔弩張、戰(zhàn)亂頻仍,他的父兄和少女的族人隨時可能沙場相見、兵刃相殘。而異族通婚則被視為大逆不道,日積月累的仇恨成為不可逾越的天塹。
可是,那美麗的異族少女,早就占據(jù)了他的心神。
此后的日日夜夜,他一直在等待,或是等待與她重逢,或是等待與她錯過。秋霜漸豐露意漸重,世界已攤開孤獨的地圖,卻久等不見她的倩影。他在思慕之中,進入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境。為了追尋那身影,他逆流而上,無懼道阻且長;他順流而下,少女時隱時現(xiàn),時而在沙洲時而在灘涂時而在水之中央。
天地蒼茫,葦葉覆霜,霜化為露,露凝成珠,珠化作風……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渴望,他幻想,他絕望,他憂傷,他癡等,他彷徨……
從鮮衣怒馬到英雄遲暮,從青絲飛揚到白發(fā)蒼蒼,再也回不去的,是翩翩少年郎。那束花環(huán),早已枯黃風干;那根蘆笛,是否還在伊人手邊?幾千年后,他依舊保持著追尋的姿勢,把一腔思怨化為千古傳唱的詩篇。
正所謂——
一生一場夢,一夢三千年;
一眼一世緣,緣可震星漢;
深情感蒼穹,古今兩重天。
遙想當年,在這片以“占地盤”為家常便飯的陜甘大地,民歌風格自是激昂豪放?!肚仫L·蒹葭》卻以凄憂、柔美之風成為其中另類。自古“愛情無國界”,想必,那勢不兩立的古老歲月里,兩岸的少男少女也不乏互生愛慕卻被世俗生生阻斷的哀婉戀歌。朗朗上口的詩句,朦朧凄美的韻律,自帶天然風流情致,以至在天長日久口口相傳中,漸漸成為情歌的代表作。
有關(guān)詩的主旨,爭議自然是有的。有人認為此詩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本著“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原則來闡釋詩歌文本,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更趨向于認同這是一首愛情詩。詩歌以蒼蒼蒹葭起興,以白露從霜至露再被蒸發(fā)的過程層層遞進,重章疊句的吟唱,把主人公苦苦追求意中人卻不可得的悵然,“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愫表達得純而美,懸念迭起、明快動聽、富有韻律、扣人心弦。
人神共憤的是,居然有人一臉嚴肅地認為把《蒹葭》解讀為愛情詩過于庸俗!可怕可怕真可怕!孰不知,文學自帶魔力,自能化俗為雅,俗雅交融,雅俗共賞。再說了,生在俗世,何必拒絕俗?誰嫌愛情庸俗?有本事,你別急著脫單!
歷史的真實已無可考,“伊人”的身份藏在若干年前霧氣蒸騰的水面,也許是有情男女求而不得的心頭痣,也許是一場高不可攀的單相思,也許是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先民對現(xiàn)世安穩(wěn)的向往,也許是始終無法觸及的癡心妄想,也許是一道抓不住的希望之光,也許是候鳥追逐的熊熊驕陽,又或是宇宙萬物的終極理想……
讓時間繼續(xù)為他們保密吧,作為讀者,盡可以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吧,和詩人一起出發(fā),走進那個秋天,以我情同詩情,聆聽——
《蒹葭》中的故事發(fā)生在水邊,讓人不覺聯(lián)想到《關(guān)雎》和《洛神賦》。三首詩中,男子對女子的思與戀一旦入心,便習慣于借水抒情,賦予少女冰清玉潔的品質(zhì)。可見“女兒是水做的骨肉”,誠然不欺也。
所不同的是,《關(guān)雎》中的采荇少女是寫實,《洛神賦》中的美女以神的形象出現(xiàn),而《蒹葭》中的伊人卻始終是虛幻的想象。
水,承載著人類情感的價值同構(gòu)。水不僅象征純潔、清澈和靈動,還暗藏著孕育生命的神秘。
《蒹葭》中,無聲之水更是見證了主人翁的熱切渴望、愛而不得的失意蒼涼,以及上下求索的可貴精神。
詩中描繪了一幅秋天的景象,也給了讀者有關(guān)“秋水伊人”的無限想象。含有秋水的成語,大多與眼睛有關(guān),如望穿秋水、秋水盈盈、暗送秋波。由此,我不禁突發(fā)奇想,善用虛幻之美的《蒹葭》所述之“水”,也許不是現(xiàn)實中的具體江河,而更可能是一條流動在眼中的微河流,那蒹葭蒼蒼,是茂密如簾輕淚含的睫毛;那籠罩其上的水霧,是歷經(jīng)千年依舊有力的心跳,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再沒有比眼睛更豐富的世界了。它可以很大,容得下山川河岳;它可以很小,盛不下一滴淚。
詩中主人翁透過眼前水霧,思念著未能得見的心上人。腦海中是她的音容笑貌,而想象與現(xiàn)實之間總有那么一步之遙。
他從未想過放棄,可能正因“不可得”。人類就是如此矛盾,“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那永存于夢鄉(xiāng)的身影,注定會變成他心中抹不去的痛。
在愛中,能讓人銘記、珍惜的,永遠不是擁有,而是失去;不是快樂,而是傷感。
再聽!這份水的意象里,涌動著——
這是一首秋日戀歌。
“蒹葭”,詞典里給出的解釋是“特定生長周期的荻與蘆”。其中“蒹”是指沒長穗的荻,“葭”則是初生的蘆葦。而“白露成霜”則點明了詩中的時令是秋天。秋天,往往在豐收的喜悅之后,帶給人以萬物凋零的長久蕭瑟之感,到這時,哪怕未成熟的蘆葦,也不可能擁有足夠的生長期了。也就是說,此時遲遲初生的蘆葦,不可能再有成熟的機會,這也暗指主人翁“生不逢時”。
如果是愛情,則意喻心心相印的男女在錯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因環(huán)境和禮制的約束,無法走向可期待的未來。
這也是為什么,《蒹葭》三章,展示的只是追索的艱難過程,和觸摸不到的美好夢想。
世間一切理想的實現(xiàn),都是天時地利人和齊俱的結(jié)果。在大環(huán)境下,個人的需求和努力何其渺茫。暗流涌動之下,時局動蕩之時,作為個體,該以怎樣的方式面對?這,是身處其中者當思考并實踐的課題。
不禁要問:詩人何為?《蒹葭》中的主人翁為我們示范著——
文學的終點是哲學,在《蒹葭》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
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通向理想的征途難免有迷茫與悵惘,有時,在我們以為觸手可及時,最后的路程卻舉步維艱,想要的結(jié)果雖隱約可見卻遙不可及。
明知不可為,是不是應該選擇躺平?詩中人沒有。任霧氣打濕了雙眼,任失望模糊了視線,為了心中的那束光,他從未停止追尋的腳步。
生命之美,正在于不可測。沒有哪一種成功可以事先預言,沒有哪一種失敗可以事先避免。誰的夢想,不是歷盡山水遭遇狼狽?誰的追求,不是流盡辛酸汗水?也許,奮斗的意義,正是奮斗本身,過程是另一種收獲。
人生天地間,歷經(jīng)萬重山水,總要留下點什么才不枉此生。也許,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一個不小心就是一首恢宏史詩!
剪開錯綜復雜的時光之繭,我似乎看見,在生命的彼岸,依然年少的他和她正同乘小船暢游迢迢星漢,四目交融,銀河璀璨。
不管蒹葭是不是蘆葦,不管伊人究竟是哪位,只需傾聽心靈的聲音,向著你想要的遠方一路狂奔。
無論路程多坎坷,不管希望多渺茫,只需循著內(nèi)心的召喚,向著渴慕的未來勇往直前絕不折返。
唯愿你,心中有夢想,胸中有赤膽;水中有行船,船上有風帆;沿途皆有路,一路良人伴。
往期回顧
朗誦
肖灑,播音指導,研究生導師,金話筒獎提名,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中國詩歌學會朗誦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朗誦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學習強國”播音朗誦專家團成員。兼任河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執(zhí)行會長、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演講與口才分會副會長。
解讀
演唱
樊霄英,河南財政金融學院音樂學院教師,畢業(yè)于河南大學藝術(shù)學院,聲樂方向碩士研究生。河南省合唱協(xié)會理事。一直致力于民族聲樂、吟誦、合唱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河南省五一巾幗標兵;河南省最美教育公益人物。
點擊?福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