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xù)介紹蘇聯(lián)的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制的米格系作戰(zhàn)飛機。本次介紹蘇聯(lián)米格系列米格-25高空高速偵察/截擊機的后續(xù)機型——米格-31截擊機。
全文約3370字,主要從發(fā)展概況、主要特點、基本性能、型號類別、服役狀況、實戰(zhàn)應用等方面,對米格-31截擊機做一個簡要的全景描繪。
文章為個人原創(chuàng),大部分內(nèi)容源自國外和國內(nèi)的各種公開信息。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米格-31“獵狐犬” Foxhound
發(fā)展概況
米格-31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5MP的基礎上發(fā)展的新一代全天候截擊機。北約綽號“獵狐犬”(Foxhound)。
上世紀60年代,米格-25“狐蝠”的研制成功讓米高揚設計局再次名聲大噪,更是為蘇聯(lián)在冷戰(zhàn)對抗中贏得了巨大的優(yōu)勢。但1976年的別連科駕機叛逃事件讓米格-25把老底丟盡,在西方陣營面前毫無秘密可言。蘇聯(lián)空軍急需一種新型截擊機來取代米格-25。
其實早在米格-25投入批量生產(chǎn)后不久,米高揚設計局鑒于米格-25中低空機動性能較差和雷達性能不足等缺點,就已經(jīng)開始研制其改進機型。
蘇聯(lián)空軍計劃用新型截擊機取代當時服役的米格-23和蘇-15,要求能在缺乏地面預警雷達支援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qū),獨立截擊敵方高空高速轟炸機、巡航導彈等目標。
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5的基礎上做了大量針對性的改進。1975年9月16日,改進型原型機Ye-155MP首次試飛,編號米格-31。1979年投入小批量生產(chǎn),1981年6月正式交付部隊使用。1984年,米格-31的改進工作展開。1992年2月,米格-31首次公開展示。
米格-31生產(chǎn)總量大約500架。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米格-31,俄羅斯空軍通過對米格-31不斷升級,保持了較好的狀態(tài)和較大的機隊規(guī)模。
2011年8月和2014年11月,俄羅斯國防部分別簽訂了60架和53架米格-31的升級合同。到2019年2月,已有多達130架米格-31B/BS/DZ和早期型米格31被升級到米格-31BM標準。
主要特點
▲米格-31的多角度視圖
米格-31整體上沿用了米格-25的氣動布局,二元進氣道兩側(cè)進氣、懸臂式后掠上單翼、雙發(fā)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外形變化不大,但多處做了修改甚至重新設計。
相比米格-25,米格-31主要改進方向為增加下視/下射能力,增大航程,改善低空低速飛行性能,以完成更復雜的攔截作戰(zhàn)任務。最大速度略有降低,空重、最大飛行重量增大,截擊能力更加突出。
米格-25的空機重量大約15噸,米格-31大幅增加到近22噸,最大起飛重量上,米格-25在37噸左右,米格-31則可達到42噸,堪稱噸位最大的戰(zhàn)斗機。
米格-31外觀上比較有特色的地方是其主起落架,采用獨一無二的縱列雙輪設計,而且兩輪前后錯開,與米格-25不同。這樣的設計一是因為起飛重量大幅增加,雙輪能有效減小壓強,二是縱向錯開使前后輪軌跡互不影響,特別是在積雪和泥濘地面滑行時。
▼這張照片可以較為明顯地看出主起落架結(jié)構(gòu)
▼這樣的設計能很好地適應俄羅斯長年積雪的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qū)
▼米格-31(上)側(cè)視圖和米格-25(下)側(cè)視圖對比,有很多的區(qū)別,可以仔細看一看
主要改進包括:重新設計前機身和進氣道,采用縱列雙座設計,座艙更靠前,換裝新型無源相控陣雷達和航電設備;在機頭左側(cè)加裝空中加油裝置,可長時間空中巡航;加強機體結(jié)構(gòu),可承受更大的過載,增強中低空機動性;換裝D-30F渦輪風扇發(fā)動機,油耗更低,作戰(zhàn)半徑和航程都有所增大;改進機翼結(jié)構(gòu),加大弧形邊條翼,改進后緣襟副翼;重新安置雙垂尾,尾噴管從垂尾后緣向后突出更多;主起落架由單輪改為雙輪,而且結(jié)構(gòu)較為特殊,以此更好地適應復雜條件。
▼發(fā)動機噴管細節(jié)圖,與人相比,尺寸非常巨大
在材料使用上,米格-31的鈦合金使用比例相比米格-25進一步提高,主要材料使用比例為,合金鋼占50%,鈦合金占16%,鋁合金占33%,其余為復合材料。
▼已經(jīng)拆除發(fā)動機和主要設備的機體
雖然米格-31的高空沖刺性能不及米格-25,但米格-31也能在高空飛到2.83馬赫的最大速度,并能長時間開加力進行最大2.32馬赫的持續(xù)超聲速飛行。
米格-31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盾牌”(Zaslon)雷達系統(tǒng)(也有不同的稱呼),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安裝在戰(zhàn)斗機上的無源相控陣陣雷達系統(tǒng)。在1991年的巴黎航展上一次飛行展示活動中,其“盾牌”雷達系統(tǒng)令所有的目擊者都羨慕不已。
“盾牌”雷達系統(tǒng)可以同時鎖定六個目標,具有“下視下射”的功能,米格-31攜帶R-33空空導彈可用來打擊飛行高度較低的目標,例如巡航導彈。相比之下,米格-25只能向上射擊。
米格-31的另一大利器是R-33遠程空空導彈(北約編號AA-9)與美國同時代的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各方面性能接近,但出現(xiàn)更晚,研制于上世紀80年代初,在80年初末服役,被譽為“不死鳥斯基”。R-33被設計用來攔截敵方高空高速偵察機、戰(zhàn)略轟炸機等大型空中目標,如SR-71“黑鳥”、B-1“槍騎兵”和B-52轟炸機。
R-33在初始段和中段采取慣性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末端則由機載雷達提供連續(xù)波制導信號制導。R-33尺寸重量巨大,只能由米格-31掛載和發(fā)射。該導彈發(fā)射時先從機腹半埋掛架向下彈射,然后再點燃火箭發(fā)動機。
▼R-33以半埋的方式掛載于機腹,看起來不大
▼實際的體積非常巨大,遠超現(xiàn)在主流空空導彈
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俄羅斯改裝了一批米格-31,使其可在機腹掛載空基Kh-47M2“匕首”高超聲速導彈,該型導彈號稱射程高達1200英里(約1930千米),飛行速度10馬赫。米格-31轉(zhuǎn)身成為遠程對地攻擊的一把利器。
▼“匕首”高超聲速導彈體型超大,只能掛載于機腹中線,R-33導彈的半埋式掛架依然可見
型號類別
米格-31:初期生產(chǎn)型。
米格-31B:初期改進型,換裝了電子對抗能力更強的雷達,改進了航空電子設備,1990年投入生產(chǎn)。
米格-31BS:米格-31的改進型,改進至米格-31B的標準。
米格-31BM:米格-31B改進型,電子設備進一步改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增至32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
米格-31BSM:米格-31BS改進型,與米格-31BM相當。
米格-31F:米格-31B的改進型,1995年在巴黎航展首次亮相,火控雷達增加了對地攻擊模式,換裝D-30F-6渦輪風扇發(fā)動機,最大起飛重量增至46噸,最大載彈量增至9噸。
米格-31E:米格-31B的出口型,設備有所簡化,性能稍有降低。
米格-31M:改進型,改進幅度較大,重點改進航空電子設備,座艙布局經(jīng)重新設計,安裝了多功能顯示器,換裝了“盾牌”M型無源相控陣雷達,可發(fā)射R-77遠程空空導彈,翼尖加裝三角形小翼,取消了機炮。1985年實現(xiàn)首飛,但未批量生產(chǎn)。
米格-31D:米格-31F的改進型,機腹下掛載的武器改為內(nèi)置,取消了機炮,翼尖加裝三角形小翼。
基本性能(米格-31F)
尺寸數(shù)據(jù)
翼展:13.46米
機長:22.69米
機高:6.15米
機翼面積:61.6平方米
機翼后掠角:41°
機翼下反角:4°
機翼展弦比:2.94
重量數(shù)據(jù)
空機重量:2182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41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46200千克
最大機內(nèi)油量:16350千克
最大載彈量:9000千克
飛行性能數(shù)據(jù)
最大平飛速度:M1.23/1500千米/小時(海平面)
M2.83/3000千米/小時(18300米高度)
最大巡航速度:M2.32(無外掛)
M1.8(外掛武器)
實用升限:24000米
限制過載:5g
最大爬升率:208米/秒
作戰(zhàn)半徑:1450千米
轉(zhuǎn)場航程:3300千米
動力裝置
2臺索洛維耶夫設計局研制的D30F-6渦輪風扇發(fā)動機,單臺最大推力93.2,加力推力155.96千牛。
機載設備
SBE-16無源相控陣雷達,具有下視和下射能力,探測距離20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并通過火控計算機篩選,首先攻擊4個威脅最大的目標;RK-RLDN和APD-518數(shù)字式保密數(shù)據(jù)鏈系統(tǒng)。
武器
機炮:
1門GSh-6-23型23毫米6管機炮,備彈260發(fā)。
導彈:
共8個掛架,兩側(cè)翼下個2個,機身下4個(半埋方式),可攜帶5枚R -33(AA-9)遠程空空導彈或4枚R-33加2-4枚R-40T中距空空導彈或R-60(AA-8)近距空空導彈。也可攜帶Kh-31S、Kh-25MR反艦導彈,Kh-29、Kh-59空地導彈或KAB-500、KAB-1500激光制導炸彈。
服役狀況
米格-31生產(chǎn)總量大約500架。截至2019年2月,俄空天軍和俄海軍航空兵共有大約130-140架米格-31服役,大部分是經(jīng)過升級的米格-31BM,裝備不少于10個一線作戰(zhàn)中隊,另有約100余架處于封存狀態(tài)。哈薩克斯坦可能有少量現(xiàn)役。
▼俄羅斯米格-31雙機編隊
實戰(zhàn)應用
1986年1月31日,美國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在蘇聯(lián)領空附近空域飛行,米格-31起飛攔截。雙方相距120千米時,米格-31使用火控雷達和R-33遠程空空導彈成功鎖定了SR-71,此時,米格-31飛行高度15800米,SR-71飛行高度20000米。1986年6月3日,6架米格-31協(xié)同出擊,成功攔截了一架在巴倫支海上空飛行的SR-71,并迫使其離開。自此,SR-71再沒有飛近蘇聯(lián)領空。
▼米格-31高清大圖
#戰(zhàn)斗機#? ?#空軍#?#軍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