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最近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上發(fā)布了《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報告顯示近30%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超過60%小學生均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元,最高達30萬元;部分地區(qū)小學四年級孩子,作業(yè)竟然達到3個小時以上。(1月20日 《經(jīng)濟日報》)
中小學生的寒假時光已經(jīng)開啟,可對不少孩子來說,假期可能是假的。盡管不用去學校,但一些孩子依舊忙碌,輔導班成了他們新的去處,課后作業(yè)與上學時相比絲毫沒有減少。很多家長盲目將孩子扔進培訓機構(gòu),孩子們又迎來新一輪“補習大戰(zhàn)”,結(jié)果造成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尷尬局面。因此,不少孩子對假期充滿煩惱,懷疑自己沒有度過一個真假期。
“減負令”由來已久,自1955年7月,教育部發(fā)出新中國第一道“減負令”以來,國家層面已發(fā)布了多道“減負令”,地方出臺的“減負令”更是不計其數(shù)。但是孩子的書包仍然不見減輕多少,孩子的學習壓力仍然比較大。一邊是教育部門想方設法給孩子減負,加大教育改革,另一邊則是家長們在焦慮心態(tài)的作祟下對校外培訓熱情追捧,使得很多孩子被迫參加各種補習班,假期也不能好好休息。
殊不知,校外培訓的副作用遠比人們想象的大得多。比如:嚴重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運動時間大大減少,孩子肥胖、視力下降等很難避免;大大縮短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創(chuàng)新機會;養(yǎng)成不能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會主動規(guī)劃學習計劃和學習安排,一味地跟著別人的步調(diào)走;高額的培訓費大大加重了學生和家庭的負擔,讓教育減負和教育公平都成“泡影”……
其實,放假是為了給大腦以喘息的時間,就像農(nóng)田的休耕,只有輪休才能長出好的莊稼。而家長們太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總是抓緊一切時間,一廂情愿地強迫孩子去學這學那。而孩子不是學習機器,寒假也不應成為另一個“學期”。
教育孩子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是家長們的焦慮急不來的,盲目的培訓和補課只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被培訓班綁架了的假期也實在難言快樂與幸福。不能因為我們的短視,誤把人生的長跑視為短跑;不能因為我們的無知,錯把孩子看成學習的機器;更不能因為我們的功利,剝奪孩子最寶貴的童年。(谷雅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