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一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從此揚州名動天下。
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
淮揚菜系的發(fā)源地,
揚州有著數(shù)不盡的雅致菜肴,
搭配庭院園林,意境優(yōu)美,
讓人從吃中能都感受詩意。
所以,為了吃也得專程
計劃一場揚州之行。
揚州早茶,
是一種民間飲食風(fēng)俗,
沿襲了淮揚菜的風(fēng)格,
曾令乾隆皇帝
也念念不忘。
早茶,
中國社交飲食習(xí)俗。
早茶習(xí)俗多見于中國南方地區(qū),
尤其是廣東和江蘇揚泰地區(qū)。
談及廣東的傳統(tǒng)文化,
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美食的代表首推早茶。
清晨一杯香茗相伴,
邊吃喝邊聊天,
晚上去澡塘泡個澡,
神仙不過如此。
今天的揚州雖早已失去
富甲天下的光環(huán),
但早茶文化卻絲毫未丟。
揚州有名的富春茶社的茶聯(lián)很有特色,
直言:
佳肴無肉亦可,
雅淡離我難成。
因為“歷史底蘊”與“慢生活”一直是揚州的名片。
旖旎的瘦西湖,是多少人來揚州的初心,就是為了一睹杜牧筆下的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遍植青竹的個園,晚清第一園的何園,假山嶙峋的小盤谷···江南園林史上怎么會只有蘇州。
還有“京杭大運河”揚州段、聲噪文壇的“揚州八怪”、歐陽修的平山堂,柔美秀麗的小秦淮河,走不盡的揚州小巷,這些都是這座城市濃墨重彩的歷史底蘊。
而慢生活,一多半來自于吃,揚州人好吃,那句“早上皮包水”,說的就是揚州的早茶文化。另外八大菜系的之一的淮揚菜,沒有哪個城市比揚州更地道。
無論是《風(fēng)味人間》還是《舌尖》系列,總有屬于揚州美食的閃光時刻。這座人文意義上的江南小城,連空氣里都散發(fā)著好吃的味道。
■ 招待客人,少不了早茶。
此“早茶”非彼“早茶”,但揚州人卻與廣州人一樣,吃早茶是有些許優(yōu)越感的,倒不是貶義詞,這是一種歷史滾滾洪流里的傳承,是揚州人的文化自豪。所以這既是他們的面子,也是數(shù)百年來沉淀下來的里子。
▎燙干絲
《舌尖》里說“一盤精到的燙干絲,代表了揚州人對生活的基本要求”,只要能得閑吃上頓早茶,燙干絲怎么也少不了。
白嫩嫩的豆干切成大小粗細均勻的,開水燙三次,在小盤子里堆成小山的模樣,點綴上一撮姜絲。幾種香料熬成的味汁從頭淋下,一氣呵成。上桌前,再掐根香菜。揚州人的早茶就此開始了。
吃著燙干絲的時候,松軟雪白的包子已經(jīng)在籠屜里熱氣騰騰。揚州包子似乎名聲不顯,但卻能自成體系,是揚州人的“國民早飯”。
氤氳的晨光里,若是遇到出門買早飯的爺爺奶奶, 十個里七個都要買上幾個“三丁包子”。所謂“三丁”,即雞丁、豬肉丁、筍丁。
包子皮蒸的熱乎乎,一口松軟,肉丁鮮香入味,還有脆脆的筍丁,香而不膩,還有絲絲清甜。
要是奢侈點兒,來一份鮮香入骨的蟹黃湯包,開個小豁口,吸管放進去吸溜一口,湯汁兒入口,鮮氣四射。面皮松軟有彈性,一口到肉,面皮浸潤著湯汁,鮮香無比。
在揚州人的早茶的世界里,還有香糯又清香的翡翠或者松子燒賣、皮薄到晶瑩的蒸餃、甜甜軟軟的千層油糕。這些美味串起了整個早茶江湖。
■ 吃面,不輸北方人。
沒時間在茶社里吃早茶的揚州人,通常會來一碗面。在廣州吃慣了云吞面,來到揚州面條界,自然要感受一下蝦籽餃面和干拌面的天下!
好像除了揚州,在別的城市很難找到蝦籽餃面,靈魂是一碗蝦籽湯,以蒜蓉胡椒佐味,香氣撲鼻,再下一把堿水面和小餛飩,一碗上桌,夯實有力。湯底熬得鮮香,泛著隱隱油光。一口入喉,還能吃到里面細密的蝦籽。小餛飩皮薄剔透,肉餡鮮美飽滿,面條筋道爽滑。胡椒辛辣,中和了蝦籽的腥氣,一碗吃下去酣暢淋漓,微微發(fā)汗,人一下子就舒爽了。小餛飩其實就是外人眼里的云吞,揚州人才不管那么多,都是餛飩,大小不同罷了。熱乎干拌上桌,底部的油和醬透過面散發(fā)著鮮香的氣息,迅速和面拌勻,讓醬色完美的包裹著面條。在揚州人的餐桌上,干拌面是一定要配腰花湯的。湯汁剔透清澈,腰花整整一大碗,卻無腥味,配上新鮮欲滴的小青菜,一口面一口湯,便是這一天元氣滿滿的開始。揚州人吃得了喧囂熱鬧的早茶,也創(chuàng)造了精致細膩的淮揚菜。出神入化的刀工、分秒必掐的火候、講究本味的調(diào)味等,每一步都來自一位廚師歷久經(jīng)年的打磨。如果說早茶吃的是一份“鬧”,那淮揚菜就是那一份“靜”。揚州人對于豆制品愛的深沉,一道文思豆腐,是淮揚菜極致刀工的體現(xiàn)。嫩滑如水般的鮮豆腐,切成在幾千甚至上萬條細絲,放入水中,瞬間鋪陳出一片粗細均勻的絲絲縷縷。豆腐羹入口絲滑鮮潤,舌尖可以觸碰到游走的豆腐絲,輕輕一抿,便融化于口中,頗有一絲潤物細無聲般的滋味。非一朝一夕能練就的文思豆腐更多只能在飯店吃到,而大煮干絲,便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每一戶揚州家庭里,都有個很會做大煮干絲的爺爺、奶奶。豆干、火腿、木耳等食材切絲,入雞湯燉煮,輔上蝦仁等配料,每一條“干絲”都纏上了雞湯的香味,一口入腹,鮮氣綿長不散。若是不吃一道獅子頭,就不算來過揚州。曾經(jīng)有人評論文思豆腐和獅子頭的區(qū)別,那就是看得見的刀工和看不見的刀工。紅白相間的五花肉,肥三瘦七,切成小小的細丁,而非直接剁碎,這樣才能保留肉質(zhì)的肌理,加入不同配料后捏成肉圓,或清燉或紅燒。時光的齒輪總是翻滾往前,一路拋棄,一路成長,而到了揚州,一切似乎慢了下來。于是有人說,發(fā)展不夠快!但揚州人沖你搖搖頭,這是我們想要的“慢”。清晨的霞光初現(xiàn),茶館里已經(jīng)升騰起熱騰騰的輕煙,來得早的老人們,聽上一曲揚劇,閉著眼跟著哼上一段,窗外鳥鳴春柳。結(jié)束了早茶,陽光已經(jīng)鋪滿幽深小巷里的每塊青石板,帶著被美食填飽的身心,開啟一天。傍晚下班后,是水包皮的時候,老式澡堂子里是充滿揚州方言的家長里短,年輕人約上三五好友去各種溫泉澡堂放松身心。真誠熱愛生活的揚州人,才能造就這遍地開花的美食地圖,就算看完了這篇文章,也只能管中窺豹。國民度和蘭州拉面不相上下的“揚州炒飯”,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蛋炒飯,每一顆米飯都要裹著蛋液,這就是傳說中的“金包銀”。揚州人愛吃鵝,甚至還出了全鵝宴。其中鹽水老鵝深入人心,不少小區(qū)門口,都支著個老鵝攤子,不想燒菜了,就買個半只老鵝,回家下酒。本應(yīng)該文靜細氣的揚州人,也熱愛煙火十足的燒烤,揚州中學(xué)門口的商老三燒烤,是《人生一串》的取景地。
還有各種藕粉湯圓、鍋貼、油墩子、鳳凰橋牛肉湯、咸香的豆腐腦、黃橋燒餅、臭豆腐、寶應(yīng)長魚面····
突然想起至尊寶的告白,如果給我的愛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好的,就把這句話,送給好吃的揚州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