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參考的是錢穆的《論語新解》以及傅佩榮的《人能弘道-傅佩榮談?wù)撜Z》,綠窗幽夢參考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今天學習《論語》雍也篇第二十八則。
1、原文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yuè)。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2、譯文
錢穆白話試譯
孔子去見南子,子路為此不悅。先生指著天發(fā)誓說:“我所行,若有不合禮不由道的,天會厭棄我,天會厭棄我?!?/p>
傅佩榮注解
孔子應(yīng)邀與南子相見,子路對此很不高興??鬃影l(fā)誓說:“我如果做得不對的話,讓天來厭棄我吧!讓天來厭棄我吧!”
孔子的學生中,膽敢給老師臉色看的,也只有子路一人了。
南子是衛(wèi)靈公的夫人,她想請孔子幫忙參政,又無真心任用之意。正好孔子周游列國到了衛(wèi)國,她發(fā)出正式的請?zhí)o孔子。孔子之前曾推辭一兩次,但這次沒有理由再拒絕,只好勉為其難地赴約。會面之后,他們一行人坐馬車出來。衛(wèi)靈公和南子坐在前面,孔子的馬車尾隨在后,像是表示支持之意,別人看了會覺得孔子被收買了。
子路對此事深感不悅,他大概還記得“名不正,則言不順”(【13.3】)的教訓,所以無法釋懷。他的不悅之情完全顯露在臉上,因此孔子才會對他發(fā)誓?!笆浮奔窗l(fā)誓。
孔子認為自己做得對,因為他依禮而行。國君夫人出面正式邀請,拒絕就顯得失禮。赴約后,坐在馬車上招搖過市,也真是無可奈何。如果做得不對,就由“天厭之”吧。由此可見,孔子認為自己的行為合乎天命,所以會說出“天厭之”一語。
孔子口中的“天”,不是一般所謂的“窮則呼天”,而是他真心信仰的對象,意即“獲罪于天,無所禱也”(【3.13】)。同時天也是他的使命之來源,亦即“天命”(【2.4】)。一個人只要問心無愧,依禮而行,又何必在乎別人的誤會呢?
3、綠窗幽夢學習心得
這一則里面講的故事,也是歷來大家覺得孔子有些不妥的一件事情。南子是衛(wèi)靈公的夫人,歷來聲名不好,“有淫行”。實際上南子已經(jīng)把控了衛(wèi)國朝政,孔子到了衛(wèi)國,南子邀請他去見面,孔子不得已只能去見。
于是子路就不高興了,認為孔子去見一個這樣聲名不好的人,是非常不妥的??鬃訛榱讼勇返囊尚模桶l(fā)誓說,如果自己有不合于禮、不合于道的事情,上天一定回懲罰自己的??鬃拥搅诵l(wèi)國,居于上位者要見他,他也是推脫不了的。但不管見什么人,只要自己意志堅定,是不會受影響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子路信道還沒到最堅定的程度。不過,“愛惜羽毛”也總是沒錯的,倒不可深責子路。
4、弘丹學習心得
這一章特別有意思,之前都是孔子教育學生,而這一段,是孔子要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大概子路認為孔子去見南子不合乎禮儀。而孔子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孔子不是以師長的威嚴來教訓子路,而是用真切得情感說:“我如果做得不對的話,讓天來厭棄我吧!讓天來厭棄我吧!”
我覺得這一段是為人師表,為人父母需要學習的,當學生或者孩子有不同意見,或者指出錯誤,你是怎么做的?
孔子教育學生,當父母有什么過錯,要委婉勸阻,我想,他應(yīng)該也是如此教育學生的,如果老師有哪里做的不對,也要勸阻。
【4.18】子曰:“事父母幾(jī)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服事父母時,發(fā)現(xiàn)父母將有什么過錯,要委婉勸阻;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接受,仍然要恭敬地不觸犯他們,內(nèi)心憂愁但是不去抱怨?!?/p>
從這一段話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讓孩子對于父母所有的話都是言聽計從,相反,孔子認為,發(fā)現(xiàn)父母有什么過錯,要委婉勸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