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這樣概括,國人教育理念的變化:
曾經(jīng),我們將“棍棒底下出孝子“奉為至理名言;如今,我們又成了賞識教育的“死忠粉”。
在傳統(tǒng)的打擊式教育被逐漸拋棄之時,中國家長們似乎又陷入了捧殺式教育的陷阱。
很多家長開始堅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于是,所有的批評都被夸獎取而代之:
地鐵上不停吵鬧的孩子,終于在媽媽安撫中坐下來,媽媽說:“寶貝兒做得真棒”;
考試剛剛及格的孩子,爸爸夸他真聰明努力;
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媽媽就必須夸他太懂事太能干了……
仿佛孩子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驕傲的,以至于父母需要對他們保持高密度的夸獎。
然而,夸獎就真的比批評好嗎?
一位家長求助心理學(xué)家,孩子最近迷上了下飛行棋,只要一有空閑,就會求父母陪他“殺”上幾盤。
下棋的過程中,父母總會盡量讓著他,因為孩子贏了之后被夸獎會很開心。
如果父母不小心贏了他,他就會賭氣說: “不來了”,甚至?xí)窟罂?,掀掉棋盤。
事實證明,夸獎和批評對孩子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而關(guān)鍵在于,使用兩者的方法。
1
盲目的夸贊
“愛子”成了“害子”
兒童心理學(xué)家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乖f過:“一個孩子需要鼓勵就像一棵植物需要水一樣的重要”。
反思過打擊式教育的弊端之后,家長們逐漸轉(zhuǎn)向鼓勵、贊美式教育。
在這過程中,他們常常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不知道哪個地方應(yīng)當(dāng)夸,也不知道如何去夸,很多父母陷入了過度的鼓勵式教育之中。
孩子吃完了一碗飯,家長夸孩子真乖;孩子在父母的再三勸說下,放下了游戲機,家長夸孩子真棒;孩子停止了因為得不到玩具的哭鬧,家長夸孩子真懂事。
“縱使富有的人以其財富自傲,但在他還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財富以前,別去夸贊他。 ”
明明是孩子應(yīng)該做的小事,父母卻大肆贊美。這種過度的表揚,會使孩子不能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明確的認知。
在夸獎孩子時,一些父母喜歡使用夸張的詞匯,這也會讓孩子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
比如經(jīng)??浜⒆印澳阏媛斆鳌?,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天資聰穎,贏得大家的喜歡。
之后,為了再次博得喜愛,他們會選擇更簡單、容易實現(xiàn)的事去做,也因此,長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形成一種“天賦型的思維方式”。
擁有這種思維的人不相信不遺余力地奮斗,而是會用取巧的方法完成沒有技術(shù)含量的事。
由于盲目的夸獎,孩子永遠活在家長營造的“童話世界”中,失去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
他們認為自己真的像別人說的那樣優(yōu)秀,慢慢會變得十分自信,這看似是個好事情:
孩子變得大膽,越來越喜歡展示自己,從不怯場;
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變得更有領(lǐng)導(dǎo)力。
但當(dāng)別人提出質(zhì)疑,自己遭到反對,自負就會展現(xiàn)出來。
他們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更不會改正,在面對小朋友的質(zhì)疑時,甚至?xí)霈F(xiàn)“孤立別人”的極端舉動。
過度的夸贊教育,還會讓孩子變得脆弱,擁有較低的抗挫折能力。
沒有經(jīng)歷過打擊,就永遠學(xué)不會如何去面對。
因為一直被夸贊自己做的是對的,孩子可能無法忍受改變后可能的失敗結(jié)果。
在成功的假象中,平淡、無為的一生,不犯下大錯或許是他們最好的結(jié)局。
沒有家長會想要“毀了孩子”,但捧殺式教育,讓他們走在毀掉孩子的路上不自知。
2
捧殺式教育
封住了孩子表達脆弱的出口
當(dāng)初捧得有多高,日后摔得就會有多慘。
被父母夸贊捧上云端的孩子,在面對逆境時,難免產(chǎn)生挫敗感和無力感,巨大的落差,孩子的心理健康極易受影響。
父母的過度贊揚,是心理學(xué)上“冒充者綜合征”的誘因之一。
冒充者綜合征是由臨床心理學(xué)家Pauline R. Clance和Suzanne A. Imes在1978年發(fā)現(xiàn)的,指的是:
按照客觀標準,某人已經(jīng)取得成就,但是他本人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反而感覺是在欺騙別人,并且害怕別人發(fā)現(xiàn)此欺騙行為。
如果孩子從小被過度灌輸“你最棒”“你最聰明”,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就可能會害怕失敗。
當(dāng)他長大,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他人的指責(zé)批評或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之時,他會發(fā)現(xiàn)原先建立起的評價標準轟然坍塌。
于是,他可能會走向另一種極端——自我否定。
“我做得越好,別人越夸贊我,我內(nèi)心那種沒底氣的感覺就越清晰。我好怕有一天,別人發(fā)現(xiàn)我根本不配擁有現(xiàn)在這樣的成就。
即使是在演完《哈利·波特》后,我也沒有自信自己會成為一個演員,我覺得自己只是運氣好,我需要別人來肯定我?!?/span>
這是艾瑪·沃森在接受雜志采訪時的一段話。
艾瑪因為赫敏一角,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女演員,但在內(nèi)心深處,她依然常常覺得自己不配得到一切,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當(dāng)受到人們盛贊的時候,她會覺得自己是個騙子。
13歲出演《這個殺頭不太冷》、22歲取得哈佛大學(xué)心理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的娜塔莉·波特曼在一次演講中坦言:“其實我對自己的價值毫無自信”。
甚至連晚年的愛因斯坦,也曾經(jīng)說自己是“無意識的騙子”。
這些名人已經(jīng)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尚且如此困擾。對于在父母過度贊譽下長大的普通人來說,就更容易深陷”冒充者綜合征”的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這些人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期末取得了好成績,卻覺得只是“老師放水””僥幸過關(guān)“;
被錄取進了好大學(xué),只當(dāng)自己運氣好;
工作后進入了單位,明明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卻常常被自我幻想出的領(lǐng)導(dǎo)批評,驚出一身冷汗。
久而久之,他們的不僅容易陷入焦慮、恐懼之中,還容易因為逃避挫敗感,畏縮不前,白白錯失機遇。
除了“冒充者綜合征”之外,過度贊揚帶來的習(xí)慣性討好人格同樣值得警惕。
討好迎合別人,往往和自我懷疑、否定相伴而生。他們不懂得拒絕,而是盡力迎合,以滿足別人的要求,和別人期待中自己的樣子。
贊美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樂觀成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模式和思維品格;而那些隨隨便便,無時無刻不在贊美孩子的家長,可能會讓孩子為了收獲更多的贊美,早早地學(xué)會察言觀色、曲意逢迎。
當(dāng)他們踏入社會的時候,也會為了獲得肯定,尋回熟悉的感覺,展現(xiàn)出自己討喜的一部分,而隱瞞自己真實的想法。如果有人對他們表示出了質(zhì)疑和否定,就會陷入痛苦之中。
因為難以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會在懷疑自己、自我打壓的同時,習(xí)慣性地試圖討好別人。
成長過程中的過度贊揚,就像一塊膠布,封住了孩子表達脆弱、展露缺點的出口。
3
如何正確夸獎孩子?
中國父母的夸獎因為其模糊隨意,更像是廉價的饋贈,而不是飽含心意的肯定。
過于泛濫蒼白的肯定,最后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免疫”,要讓他們真正獲得鼓勵式教育的益處,父母需要正確地去夸獎孩子。
1 、夸具體的事實
舊金山大學(xué)的心理學(xué)家Jim Taylor認為:“干得漂亮”是最懶惰的稱贊,最沒有價值的稱贊,最有害的稱贊。
“做的很棒!”“好孩子!”是所有父母最輕車熟路的夸獎,不管是學(xué)習(xí),比賽,還是收拾家務(wù),甚至只是自己完成了一件小事,父母都會用這句話來踐行夸獎式教育。
這句籠統(tǒng)的夸獎慢慢變得敷衍,所含有的感情也越來越少。
在簡單任務(wù)中得到夸獎時,孩子會懷疑父母夸獎的真實性,或者覺得父母眼中的自己很傻,這些都會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
類似“很棒”這類模糊的標簽是感性的,但是夸獎是要基于理性判斷的結(jié)果的。
在夸獎孩子不妨多用一些描述性語言,用具體的事實來肯定孩子,而不是做一個偷懶的父母。
比如當(dāng)孩子打掃好房間時,用“哇,你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真干凈”來代替“真棒”。
2 、夸努力的過程
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行為心理學(xué)教授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項關(guān)于“表揚”和“鼓勵”的實驗。
他隨機把參與拼圖比賽的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聽到的是關(guān)于智商的夸獎,即表揚“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guān)于努力的夸獎,即鼓勵:“剛才你一定很努力?!?/span>
德韋克說,這兩類孩子在測試中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差異,被夸獎努力的孩子會嘗試用各種方法解決難題,享受整個過程;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在測試中會很緊張,失敗了會很沮喪。
夸獎孩子努力,是肯定他挑戰(zhàn)難題的過程,讓他有一種成長型思維,培養(yǎng)了他獨立自強,敢于挑戰(zhàn)的品質(zhì);
夸獎孩子聰明,則在暗示他的成功是由天賦所決定的,結(jié)果不受到自己的控制,灌輸了一種“聽天由命”的思想。
一句“你很努力”要比“你很聰明”真誠得多,前者是對整個過程的尊重,也給了孩子不斷嘗試的勇氣和機會,而不是在面對新事物時膽怯后退。
3 、不同對象不同夸獎
父母夸獎學(xué)齡前兒童有禮貌,孩子長大之后會有更好的社交技能,并且有著更好的獨立能力,因為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分辨夸獎背后具體含義的能力;
對于大孩子來說,這類簡單的夸獎就顯得弊大于利。
客觀的夸贊,可以讓低自尊水平的孩子,不再恐懼失敗,敢于挑戰(zhàn);
合理的夸贊,則會鼓勵高自尊水平的孩子去選擇相對更難的任務(wù),以展現(xiàn)自己的實力。
這就要求家長在夸獎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有的放矢。
父母沒有了解孩子就做出的隨口贊美,會將孩子淹沒在這種無用話語的垃圾堆中,磨去他們韌性的同時,也讓他們漸漸失去了能夠保護他們走得更遠的盔甲。
真正的賞識教育,從來不是簡單地夸獎,而是父母和孩子通過交流貼得更加緊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