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納悶,從小學到大學,我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讀不懂原版書,聽不懂英語新聞,在路上或網(wǎng)上遇到了外國人,也不會交流。按理說,這不科學呀。
這的確不科學。但不科學的是我們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和學習方式。
為什么我們的學習方式不科學,我需要說一下二語習得理論。這個理論揭示了學習第二語言的真相,也揭示了很多我們認知和學習方面的誤區(qū)。
二語習得理論有很多家,我只介紹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
克拉申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習得'在英語里是acquisition,和并購是一個單詞。
克拉申是美國南加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研究了一輩子第二語言習得,在教母語不是英語的人學英語方面,是享有世界聲譽的老專家。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被歸納為五個假設,其觀點轉述出來如下:
一、學得不是習得。
我們學英語學不會的一大問題就是把學得當習得。
這才出現(xiàn)了學英語十幾年四六級都過了的人在英語運用上可能不如英美國家四五歲的孩子的怪現(xiàn)象。
學得和習得是語言學習的兩種路徑。
習得是什么?想想我們的母語就知道了。
學得是什么?想想我們的課堂學習就知道了。想想我們?yōu)榱丝荚囎龅耐粨艟椭懒恕?/p>
克拉申認為,學得不是習得,只是對于習得有幫助,而且不當?shù)膶W得過程對習得有反作用。例如過多的對發(fā)音、語法、拼寫等方面的錯誤的糾正會降低興趣,妨礙習得。
那些過了四級,甚至六級,現(xiàn)在卻連自己的孩子的英語都指導不了的人,請捫心自問,你的英語是學得還是習得。
學得的東西在記憶區(qū),會遺忘;習得的東西在潛意識區(qū),是條件反射,不會遺忘。
二、學得和習得的關系
既然學得和習得是不同, 甚至是相互沖突的,我們整天'被迫'學得,它對習得有什么影響呢?
習得是自由生長的大樹,學得是讓大樹規(guī)范生長的剪刀。
學得監(jiān)控習得,進而改善習得的質(zhì)量。
然而,它會讓習得變得不自然,不直覺。
所以,學得與習得本身是有沖突的,但是學得的發(fā)展和完善,能讓這種沖突和妨消失,讓習得不至于偏離正途。
而學得的發(fā)展就包括語法和語音,所以誰說語法不重要?
在語法的規(guī)范下發(fā)展出的語感,才是好的語感。
監(jiān)控功能在下面三個條件都滿足的時候才發(fā)揮作用:
學習者有自我支配時間
學習者在考慮糾正自己的錯漏
學習者懂語法
監(jiān)控功能不應一直用,過度運用傷害積極性。
三、情感因素也影響習得
人天性害怕出丑、犯錯、被嘲笑、被懲罰。這些負面情緒都可以成為英語學習的障礙,降低英語學習的效率。所以,過早的逼迫學生開口說和過于嚴格的語法糾錯就可能適得其反。
這些因素包括:
四、語言的習得是有自然順序的
語法的習得有其自然規(guī)律。
比如,先學現(xiàn)在時,再學過去時和將來時。
又比如,先學名詞,再學名詞所有格。
五、語言的輸入很重要
克拉申認為,對于習得來說,語言的輸入,重于輸出。
而輸入的方式主要有二,首先是閱讀,其次是聽。
別管閱讀還是聽,其難度都應該稍微高于學習者的當前水平。
如果學習者當前水平是i,
那閱讀或聽力材料的難度應是i+1,
不可貪功冒進,太難,比如準備i+2級別的材料,可能挫傷積極性。
輸入應是可理解的輸入。
所以,最好的二語習得方法是:
在放松的情況下,提供可理解的輸入材料,其中包含學生感興趣的信息。不要強迫學生過早的用第二語言進行輸出。因為進步來自可溝通的可理解的輸入,而不是強迫輸出,和對這種輸出的糾正。
克拉申在提出他的理論時,也提供了支持他的理論的證據(jù)。
習得的訣竅是:持續(xù)的稍高于現(xiàn)在水平的可理解的輸入。
如果這種觀點為真,那么有必要指出一些我們在認識和方法上的錯誤。
1. 相信有捷徑。
捷徑、秘籍、神藥、開掛之類的東西總是對人吸引力巨大。
但是這類東西在現(xiàn)實中很罕見。
在英語學習中沒有!
但是在培訓機構、網(wǎng)課的營銷里有。
他們也沒辦法,不這么宣傳沒人買。
有一個公式囊括所有語法的,有一個絕招破解考研閱讀的。
其實無非是割韭菜。
其實哪里有包治百病且一吃就好的東西。
隨時截幾個這樣的廣告,
再一個
其實,這些萬能包什么的, 就是應對考試,也是段譽的六脈神劍,關鍵的時候可能不靈。
所以,對英語學習的這種認知本身就是不對的。
沒有萬能包,
沒有突破包,
沒有包治百病的絕招,
沒有簡單高效的捷徑。
但是,只要你踏實的學幾個月,
進步會出乎你的意料。
培訓班的江湖里,也流傳著不少這類段子,廣大學生深信不疑。
流傳最廣的應該是新東方的杜克大學段子。
說某學員背過了新概念三四冊,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后來考到了杜克大學,他的導師把他的作業(yè)扣了,因為寫的太好了,懷疑是剽竊。
導師說教學幾十年,沒見過寫文章寫的這么好的,感動得都哭了。
光靠背新概念,達到感動哭國外名校老師的地步,你們愛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新概念是優(yōu)秀的教材,但是其幫助在于讓我們學會語法,句型,主要在'學得'方面。
而在'習得'方面,新概念對口頭流利性和聽力熟練性,幫助有限。
用玄幻小說的角度說,新概念是很好的筑基功法,可是你不能一直停留在筑基的階段呀,你要升級呀。
2. 語法無用論
語法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為了迎合這種趨向,營銷大師們提出了語法無用論,為害之大,莫此為甚。
他們講究沉浸式學習,認為培養(yǎng)語感最重要,學語法沒用。
外國人有不學習語法的嗎?有。底層那些人,不刻意學語法。
比如黑人的英語,我來幾句?
其實黑人英語也有固定的語法,只是看起來很不舒服,是不是?
這么撇腳的英語是你想要的嗎?
這么下去你無法通過考試,
無法看懂英文報刊的電影;
與文盲無異。
在克拉申的理論里,語法起著監(jiān)控的作用,是矯正的剪刀。沒有語法,就沒有規(guī)范的語言。
其實,精英們怎么會不學語法呢,以Benjamin Franklin為代表的funding fathers,哪個不是驚才絕艷之輩,不信可以去看聯(lián)邦黨人文集,他們都是語言大師,語法無懈可擊。
Franklin的回憶錄里就有自己學習寫作的過程,包括基本語法學習,還有對報紙精彩段落的仿寫。
所以,對于語法無用論的觀點,我們要像女生對渣男一樣,給他來個脆的。
3. 把口語捧上天
很多人把我們英語教育效果差歸因于當初對口語表達的重視不夠。
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這也不是主要的。
比如,為什么閱讀能力也不行呢,隨便找一份英文報紙也同樣讀不懂呀。
把口語捧上天,也是培訓機構們歷年來孜孜不倦的鼓吹的結果。
口音純正是培訓機構的賣點,
追求口音純正,是個很費工費力的事。
學生的課業(yè)很重,學英語的時間需要合理的投入,流利標準就夠了,追求母語發(fā)音只能是個個人愛好。
再說,口音和語言能力是兩回事兒。莫言都用漢語拿了諾貝爾獎了,可是他的漢語口語,還是很不標準。
最后,我推薦一個專欄,講解英語語法的,以句法為主,就是為了閱讀打基礎的。如果掀開書單詞都認識看不懂句子,不妨看看這個專欄。這個專欄很實惠,不是割韭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