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陜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qū)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
古代陜西關(guān)中人以面食為主,當(dāng)時條件有限,很多古代戰(zhàn)士戰(zhàn)時沒有條件做面條吃,就自已用面粉加水和好面放在頭盔中用火烤熟,就可以食用了。條件好點時會殺牛宰羊用一口大鍋煮牛湯或羊湯,肉比較少,一般就是吃一塊鍋盔喝一碗羊湯,也有些人把鍋盔掰碎泡在羊湯中,慢慢的就形成了陜西特色小吃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
饃:中筋面粉500克、青稞面20g,酵母8g,堿1g,溫水200克
湯頭:牛肉500克、羊肉500克、蔥段15g、姜片50g、茴香5g、香葉3g、肉蔻1個、花椒10g、大料5g、干姜10g、鹽30g、水2kg、料酒10克、胡椒粉適量
羊肉泡饃餅
過去因為戰(zhàn)爭原因,是沒有時間用發(fā)面做餅的,所以一般用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剛和好的面團做餅,這樣做成的死面餅,吃起來很硬,不好消化,所以士兵們大多泡在羊湯里吃。
泡饃餅是特制的,稱饦饦饃,一個二兩。是九份死面,一份發(fā)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發(fā)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會說掰出的饃要像蜜蜂頭,越小越好,其實不然,如上所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tǒng)一的,干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即可。
烤好的泡饃餅
面和好后用二兩面,搟制成十二公分左右的圓型就可以放在鍋中烤制了。
牛羊骨
把牛肉、羊肉、牛骨、羊骨在清水中泡制一夜,多攪動幾次,這樣去血水,出腥味。
羊肉泡饃香料
把香料用砂布或料包包起來放在清水中洗去雜質(zhì),這樣煮出來的羊湯更清純。
煮羊湯
先加牛骨羊骨和料包、蔥姜,放入鍋中小火煮六到八個小時,中途加入牛羊肉。牛羊肉放的過早會煮化或者出的熟肉過少,過晚肉不爛,不入味。
羊湯
經(jīng)過六到八個小時的小火慢煮一鍋琥珀色的羊湯就出鍋了,并把肉撈出來放在木板上備用。
掰餅
準(zhǔn)備配菜,黃花、木耳、豆腐干、粉絲、蔥花等,然后把饃掰成小塊備用。
羊肉泡饃
準(zhǔn)備好的食材,肉要放涼后切成薄片。
準(zhǔn)備煮饃
破湯,破湯就是把羊湯加上水一起煮開,光用羊湯味道太濃反而不好吃了,而且煮湯時還需要特別大的鍋,所以可以把湯煮濃些,加一些水,這樣節(jié)約食材和火。
煮饃
湯燒開后就可以把饃倒入鍋中燴制,加入味精鹽等就可出鍋。
出鍋
出鍋時先用勺子把肉撈出,倒入碗中后在把肉放在最上面,因為牛羊肉成本高,肉放到碗底別人是看不到的。
羊肉泡饃
最后灑上蔥花,喜歡吃辣椒的可以放些辣椒醬,搭配糖蒜是最好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