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出神童
方仲永是江西金溪人,他祖祖輩輩都是褲腳上泥巴沒有干凈過的莊稼人,家里自然沒有一個知識分子。
相傳方仲永出生時就有些與眾不同,他眼如流星,聲似洪鐘,頭圓而大,聰明靈敏,誰見了都稱贊。
由于家庭貧窮,方仲永五歲之前都沒有見過筆墨紙硯是什么模樣。
奇怪的是,有一天他突然拽著父親的衣襟,哭鬧著索要筆墨紙硯。
父親感到奇怪,只好到村里唯一一個窮秀才那里借來文房四寶,方仲永這才喜笑顏開。
相傳小仲永當時磨墨鋪紙,握筆揮毫,一首五言絕句便出來了:
大海四四方,烏龍蟠中央。
若遇天下手,飛出好文章。
一個從沒有受過教育的孩子,竟然能吟詩寫字,這絕對是小山村里的神話。
父親當時就驚呆了,好半天才回過神,欣喜若狂地對著蒼天連連磕了幾個響頭。
附近的讀書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的家里來看,并一致認為方仲永不僅詩寫的磅礴大氣,字也是剛勁有力。
同鄉(xiāng)人連忙讓他再寫一首,只見方仲永想也沒想,又揮筆寫出四句詩:
父母恩如山,百事孝為先。
比鄰相和睦,猶如月團圓。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方仲永還給這首詩提上了自己的名字。
神童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方仲永的家里開始熱鬧起來,父親樂得合不攏嘴,經(jīng)常馱著小仲永到處炫耀賣弄。
有一次父親又馱著小仲永出來,一位老先生想考考他,就出了個上聯(lián):
子騎父當馬
沒想到小仲永想也沒想,就高聲對出了下聯(lián):
父望子成龍
眾人都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但一個舉人不信,又出了一個上聯(lián):
禾稈扎秧母抱子
小仲永抬頭看到對面走過來一個挖筍的老漢,于是笑著對道:
扁擔挑筍父擔兒
五歲的方仲永不僅能“指物成詩”,而且詩的內(nèi)容雅致深刻,文采也是絢麗,天賦極高。
如此天賦,若能加以調(diào)教,日后必能有一番成就。
神童暗比試
就在方仲永的名聲越傳越遠時,王安石和方仲永相遇了。
市井中流傳這樣一個傳說:
王安石也是自幼聰明的人,史書上這樣記載:
“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span>
有一次王安石跟著父親到舅舅家做客,見到了神童方仲永。
因二人年齡相仿,都愛爭強斗勝,見了面自然要比試一番。
王安石正巧看到舅舅家有人劈柴,便說到:
鈍斧劈柴,三權(quán)四丫,柴開節(jié)不開
方仲永也不甘居人之下,他瞥見一個廚婦在切藕,便隨口答出:
快刀切藕,七孔八竅,藕斷絲相連
王安石聽到后,心中暗暗佩服,卻又忍不住繼續(xù)試探。
等到吃晚飯時,王安石見到桌子上的一盞青油燈,又靈機一動,出了個跡聯(lián):
白蛇過江,頭戴一頂紅日
方仲永側(cè)目一看,墻壁上掛著一桿秤,便立刻回了一個謎聯(lián):
青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
王安石連連稱贊,神童果然名不虛傳。
就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分別時候,王安石依依不舍,贈送了紙和筆給方仲永,鼓勵他日后要認真讀書。
王安石擔心方仲永的天賦被淹沒,便跟方仲永的父親說:
“方仲永的天資實在是難得,如果有名師指點,日后一定能夠成為曠世奇才?!?/span>
然而方仲永的父親并沒有聽從王安石的建議,只想著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神童兒子。
神童的故事沒多久就傳到了縣里,很多富人、名流都十分欣賞方仲永,時不時獎賞一些銀錢,連他父親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
父親嘗到甜頭之后,為了得到幾吊錢兒,不停地催促方仲永作詩,所以方仲永根本沒有時間去好好讀書。
少年有成,卻攤上唯利是圖的父親,真是一種悲哀。
泯然眾人矣
比孩子天賦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遠見。
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父母的短視。
十二歲的時候,王安石又到舅舅家去玩,就想著讓方仲永寫詩,看看他現(xiàn)在的水平。
方仲永寫出來之后,王安石左看右看,覺得他現(xiàn)在的思想和文采都比之前遜色了很多。
王安石再一次找到方仲永的父親,請求他趕緊給方仲永請個老師,不要整日在外面賣文,否則……
還沒等王安石后面的話說完,方仲永的父親就等不及反駁道:
“我兒仲永天生奇才,無師自通,天下沒有比我兒更聰明更有學(xué)問的人了。”
又過了幾年,王安石考中進士,在揚州做官,衣錦還鄉(xiāng)去看舅舅時又提起了方仲永,舅舅長嘆一聲:
“而今泯然眾人矣?!?/span>
王安石去找過方仲永,但是他羞于再見兒時實力相當?shù)幕锇?,躲著不肯出來?/strong>
王安石最終沒有見到方仲永,過了不久便回揚州。
關(guān)于方仲永最后的結(jié)局,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方仲永20歲那年就再也沒有寫詩的感覺了,只能像祖輩一樣扛起鋤頭。
他就這樣一直活到67歲,雖長壽卻一生落寞。
如今江西撫州金溪縣東部,有一座“神童峰”,山峰中有一種“神童鳥”常在林間啼鳴:“父望子成龍,父望子成龍?!?/span>
相傳這鳥就是神童方仲永所變,因為他至死不忘父親的期待。
還有一種流傳更廣的說法是,方仲永聽說王安石得中進士,而自己卻由神童變成了普通人,積憂成疾,不久之后就死了。
王安石聽聞方仲永死訊感慨萬千,遂作出《傷仲永》。
明明有天賦加持的方仲永,最后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王安石)
方仲永的天賦和起點都在王安石之上,當他已是家喻戶曉的神童時,王安石還沒有出名。
方仲永最后的結(jié)局是“泯然眾人”,而王安石卻成為了廣為人知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也憑借文章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么?
王安石的評論一語見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span>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方仲永的通達智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yōu)秀得多。
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后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span>
小荷才露尖尖角確實值得欣喜,但這絕對不是自持優(yōu)秀的理由,也不是停滯不前的借口。
方仲永盡管表現(xiàn)出“早慧”,卻因為父親目光短淺,導(dǎo)致其后天的教育沒有及時跟上,成名之后一直在吃老本,所以才有高開低走的結(jié)局。
沒有人能夠靠天賦吃一輩子的飯,如果方仲永的父親能夠正確看待孩子的天賦,或許中國歷史上也能多一個名人。
方仲永生活的時代,很多人希望通過走捷徑實現(xiàn)階層的越級。
相傳宋朝家長們?yōu)榱撕⒆幽軌蚶@過激烈的科舉考試,就想在小時候把孩子培養(yǎng)成神童。
這種揠苗助長的心態(tài),讓宋朝有個風俗,孩子吃完早飯后需要做兩件事情:
“以蔥系竹竿上,就窗內(nèi)鉆出窗外,謂之開聰明;
以彩線系蒜,懸于心胸之間,謂之能計算?!?/span>
將大蔥綁到竹竿上,捅破窗戶紙,蔥窗內(nèi)穿到窗外,孩子就“開聰(蔥)明”;
用彩色絲線系一顆蒜頭,掛到脖子上,就寓意孩子“能計(系)算(蒜)?!?/span>
父母過早催熟孩子,進而想到一些走捷徑的方法,最后都走成了彎路。
人們常常認為天賦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澆灌這些天賦的,是不段的、無休止的好奇心和挑戰(zhàn)的探尋。
靠天賦贏在起跑線上,并沒有實質(zhì)性作用。
人生從來不是百米沖刺賽跑,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堅持和努力,才是一個孩子最穩(wěn)妥的成才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