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xí)錄》106侃多悔。
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藥,以改之為貴,若留滯于中,則又因藥發(fā)病?!?/p>
學(xué):這一條里說了悔、悟、改。這三個里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悟,也是最難做到的。因?yàn)橄仁巧?,悔到深處有所悟,悟之后才能改。人在悔的時候,有對比和分別,所以還在事上。悟是通過悔見到事情的根本,也就是反過來見到自己的心,最后才能悟。悟了,實(shí)際上就是改了,因?yàn)橐呀?jīng)從事上跳出來了,所以悔也是悟的過程。
悟了之后再落到實(shí)處,從悔的狀態(tài)改了,所以悟本身就是改。王陽明說“以改之為貴”,就是說悟了之后還要有行,要有踐行,落到實(shí)處,這才是可貴的。他說“若滯留于中”,我覺得這個“中”說的還是悔。本來是通過悔悟治病,但悔而無悟,悔又成事了。心里沒有從悔這件事上過去,就又發(fā)病了。這是我的一點(diǎn)體會。
程:侃是王陽明的學(xué)生薛侃,這個人常悔過,悔是知道錯了。但是為什么說他“多悔”呢?就因?yàn)樗m然知道自己錯了,卻又改不了,老是犯同樣的錯誤。
王陽明為什么能針對薛侃講出這么對癥的一番話呢?因?yàn)檫@也是他的體會,說明他也有過這樣的毛病。如果他沒有在心里體會過,他就無法對癥下藥,或者藥下得不對,針對性不強(qiáng)。
但是我們看王陽明講的話,講得很好。他先是肯定了悔是對的,說“悔悟是去病之藥”,不知悔悟,就連治病的可能性都沒有了。然后他再說“以改之為貴”,因?yàn)榛诙桓模腔谶€有什么意義呢?所以悔在前,改在后,這必須是一貫之行,才有意義。“若留滯于中”,只有悔,沒有改,而且老是悔而不行,你就停滯在悔上了,那“悔”反而就成了病,這就是“又因藥發(fā)病”。
所以知錯是好事,但是只知錯,不改錯,如此知錯就是錯。
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敢于承認(rèn)自己的錯誤,這是一個優(yōu)點(diǎn),令人贊嘆。但是知而不改,老是認(rèn)錯,反倒成一種炫耀,這是什么心態(tài)?真正能悔的人,哪有那么多的悔?真正勇于認(rèn)錯的人,哪有那么多的錯?一次就夠了,就再也沒有了??鬃淤澷p顏回,就說他“不二過”,知錯即改,沒有下次。老在那里反悔、認(rèn)錯,說明這個人以悔為得,沒有向前走,這就是病。
王陽明講“致良知”,講“知行合一”,就是講心行一貫,不能“滯留于中”。在心里知道錯了,這就是致良知,所以他說“悔悟是去病之藥”。知道錯了,就不再這么做,也就沒有錯了,所以“以改為貴”,這件事就過去了,這就是知行合一。
在心里去掉一分污垢,就放出一分光明,人就進(jìn)步了。
知道錯了,可是沒有改,有知無行,知行就斷了,分成了兩邊,這就叫“滯留于中”?;谖虮緛硎莻€藥,可是這個藥沒有發(fā)揮藥效,它就變成病了。我知道錯了,也找到根源了,可就是改不了,反而糾結(jié),反而難受,結(jié)果心里又多了一個事,這就是“因藥發(fā)病”。
知道自己錯了,就已經(jīng)難過了;可是又改不了,就更難過了。知道錯,是個?。桓牟涣?,病上加病。為什么會這樣呢?就是因?yàn)橹e不切,悔悟不真。所以有知無行,不是真知。真知一定有行,必然知行合一。有知無行,這就是病,這就是王陽明要說的意思。
所以悔是知錯,悟是見心,改是新行。這三個都在心里,都是內(nèi)心的力量。這個力量要一貫不斷,不可“留滯于中”,才是道。否則道不通,就成病了。
學(xué):知道自己錯了,有悔意,這就是良知。但是悔上要有悟,悟到自心,這是致良知。真的知道了,才能轉(zhuǎn)變觀念,才能改。這就跟戒酒一樣,知道喝酒不好,這就是悔意,這就是心里的良知。但是這個良知自己沒有覺,就過去了,以后又不斷地悔。所以要看到自己心里有什么東西,要真正致良知。
程:改是心的能力。知道自己有錯,是一種能力,而能改是更大的能力。曾國藩知道自己有錯,下了好多次決心,老是改不了,最后他終于改了。一旦改了,心的能力就迸發(fā)出來了,所以他后面就做成了大事。
如果你知道錯了,可是又改不了,這就是“因藥發(fā)病”。知錯不能改,就會越悔越病,越病越悔,心里越來越糾結(jié),對自己也越來越?jīng)]有信心,就病得越來越重,心的能力就越來越弱。
王陽明講的這件事很重要,知道錯了,馬上就改,人就會越來越自信,心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qiáng)。
學(xué):改錯的能力從哪來呢?是從覺知來嗎?
程:從志向來。你得真有這個志向。沒有志向,就沒有力量,就會糾結(jié)。
因?yàn)榉稿e是有原因的,有條件的,否則你怎么會犯錯呢?但是你一這么想,就在給自己找理由。比如你想戒酒,可是別人拉你去,你覺得面子上推不掉,你就去了。去了之后,就又后悔。于是反反復(fù)復(fù),一邊在后悔,一邊又給自己找理由,這就是“留滯于中”,你老是陷于這種狀態(tài),最后就失去了能力,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自由。
如果你真有這個志向,要做一個自覺自主的人,那你知道錯了,立刻就改了。我真要戒酒,所有的理由,所有的借口,都拉不動我,都沒有我的力量大,我就能做自己的主了。
所謂面子、人情,是一種外在的力量。因?yàn)槟悴粓?jiān)定,一拉就動,所以別人才會拉你。你真的下決心了,別人怎么拉也拉不動,就不拉你了。所以你要能定,別人就動不了你。你要不定,外面就會決定你。
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必須自己決定,不能由外面決定,這是一種力量的較量。而我的力量從哪來呢?從志向來,從真心來,心志真切,才能不受外面的影響。
作者程東:現(xiàn)代心學(xué)創(chuàng)立者。畢業(yè)于南開大學(xué),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潭柘書院大先生。出版《真性論》《明心講談》《覺自在》《金剛經(jīng)諦鑒》《壇經(jīng)諦義》《心經(jīng)揭諦》《傳習(xí)錄精講》《解老子第一章》等專著。
現(xiàn)代心學(xué):是立心為學(xué)、認(rèn)識自己的學(xué)問。我是真實(shí)存在,我的存在是可以認(rèn)識的?,F(xiàn)代心學(xué)是一門新學(xué),通過理解與實(shí)證的方式,開啟心門,把握規(guī)律,悟證本來,解決自我認(rèn)知與存在的問題,從而破解大惑,真正自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