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說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系列(一)
——《論用筆》
○文/葛世權(quán)
《論用筆》
米海岳書(云),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然須結(jié)字得勢,海岳自謂集古字,蓋于結(jié)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學米書者,惟吳琚絕肖,黃華、樗寮,一支半節(jié),雖虎兒亦不似也。
譯:
米(芾)海岳的書法,用筆回環(huán)往復(fù),有起有收。這是用筆的真諦,是用筆千古不變的法則。但結(jié)字還須有勢,不要呆板,米海岳說他自己的字是集古人字而自成一家的,就是在字的取勢上面很是留意。等他到了晚年的時候,才自出新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學米芾書法的,只有吳琚非常像,黃華(王庭筠)、樗寮(張即之)都學得一知半節(jié),即使是虎兒(米友仁)也學得不像。
釋說:
此中有兩個重點,一是“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二是“結(jié)字得勢”。所謂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本褪恰安仡^護尾”的用筆方法,抑是趙孟頫說的“用筆千古不易”的筆法。一是每個筆畫有起有收,筆不離紙,每個筆畫的收筆都與下個筆畫的起筆相接,筆筆相連,回環(huán)往復(fù),勿使斷絕。即使筆畫沒有牽絲和引帶的明顯連接,也要有筆斷意連的意思。起收筆與連筆處都是藏鋒。具體圖示可見。
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fù)縮謂之垂露。故翟伯壽問于老米曰:“書法當何如?”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古人遺墨,得其一點一畫,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
——姜夔《續(xù)書譜·真書》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 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蔡邕《筆論》
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蔡邕《九勢》
米海岳:(1051—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有“米襄陽”之稱,號襄陽漫仕、海岳外史、鹿門居士,又號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鑒定家、收藏家,善行書,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遷居湖北襄陽,后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佚事見《宋人軼事匯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吳琚:(約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書法家,字居父,號云壑,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宋高宗吳皇后之侄,母為秦檜長孫女,太寧郡王益之字,世稱吳七郡王、汴王。卒謚忠惠,著有《雲(yún)壑集》。書法以米芾為宗,頗似。
黃華: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別號雪溪。自幼聰穎,7歲學詩。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進士,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1196)因趙秉文上書事被削職,降為鄭州防御判官。乃卜居彰德,買田隆慮,讀書黃華山寺,因以自號。
樗寮:張即之(1186——1263年)南宋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今安徽和縣)人。生于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
虎兒:米友仁((1074—1153)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寅哥、鰲兒,黃庭堅戲稱他為“虎兒”,并贈古印和詩:“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晚號懶拙老人,山西太原人,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南宋畫家,米芾長子,世稱“小米”。書法繪畫皆承家學,故與父米芾并稱“大小米”。
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