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直接回答,古人作詩詞,是不用刻意區(qū)分平仄的。
所謂平仄,其實是把文字的發(fā)音歸類為平、上、去、入四聲。 平聲之外,其余三聲皆是仄聲。
既然是發(fā)音,那勢必與語言是有關系的。因而古人在識別平仄的時候,就如同我們講普通話一樣,一開口便知。
中原漢語一直遵循平仄系統(tǒng),即便到了如今也是如此。只不過在歷史演變的過程,入聲的發(fā)音逐漸消失了。
在現(xiàn)代普通話中,一二聲為陰平、陽平,三四聲為上、去。
雖說普通話沒有入聲,聲調不如古代漢語豐富,但仍能領略其抑揚頓挫。如今有不少人用古韻寫詩,但卻用普通話來念,這本身與格律的用意有所違背。
如今有些方言,依舊保留了入聲,用這類語言讀古詩詞更能領會格律的美感。
而關于格律要求,不同體裁之間規(guī)則也不盡相同,引用賣油翁的一句話:
無他,唯手熟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