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包括“嬰兒母語系統(tǒng)”。
科學研究認為,嬰兒具有學習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天賦,因為每一個嬰兒都有一套“嬰兒母語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足以讓一個嬰兒,快速學會任何一種語言。
就是說,一個嬰兒無論其父母說哪種語言,都不影響他學會另一種語言,任何語系。
但這并不代表,一個嬰兒僅僅依靠看英語動畫片,就能學會英語,哪怕他的父母是英國人,美國人也不行。
第一,母語系統(tǒng)在嬰兒學習語言過程中的演變。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每個嬰兒都有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天賦,但世界上的所有語言,由于口腔發(fā)音和聽覺系統(tǒng)存在差異,是相互排斥的。
比如,漢語發(fā)音屬于“前口腔發(fā)聲”,發(fā)聲部位集中在口腔的前部。
英語屬于“后口腔發(fā)聲”,說話時口腔后部發(fā)力,發(fā)聲部位也集中于口腔后部。
當一個嬰兒,在生活中接觸某一種語言,并逐漸掌握這種語言,他的學習其他語言的功能,就會逐漸消退,直至消失。
這個過程,隨著嬰兒的母語水平的完善,功能也逐漸消失。
通常,一個孩子長大到12周歲,學習第二種語言的天賦,完全消失,再也不能利用“母語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快速掌握另一門語言。
第二,孩子學習第二種語言,最佳年齡是幾歲?
答案是3~12歲左右。
3歲的孩子,是語言學習最迅速的事情,已經(jīng)掌握母語的最基本詞匯,可以說出復雜的復合句,我們可以認為,3歲的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一種語言。
這就是他的母語!
但有趣的是,這一時期的孩子,他的“母語系統(tǒng)”雖然有了一定的退化,但并未消失,依舊具有快速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天賦。
所以我們看到,假如一個孩子的父母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這個孩子被認為“從小就會說兩種語言”。
這種說法其實不準確,準確的是,這個孩子在3歲之前,掌握了一門語言作為他的母語,然后在3歲以后,又學會了另一種語言,同樣具有母語水平。
第三,什么是母語呢?
人類的語言很復雜,分為“外部語言”和“內(nèi)部語言”。
外部語言指的是用來交流的語言,比如一個中國人學會了英語,他就可以使用英語,進行連貫性和嚴密性的語言交流。
內(nèi)部語言,指的是人在心里想問題時使用的語言,不能用來交流,只針對自己。
“母語”或者“母語水平”,指的是一個人使用一種語言,不僅具有與人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在心里,用這種語言進行快速思考。
第四,孩子學習語言,具有明顯的功利性。
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一個孩子生活中同時出現(xiàn)兩種以上的語言,他僅會挑選其中一種語言,作為自己的母語,同時放棄其他語言。
這是什么道理?
因為,語言是一種工具,孩子學習語言不是為了“炫耀”,更不是為了“考高分”。
孩子讓自己學會語言的目的很單純:有用!
比如說,當一個孩子同時接觸到漢語和英語,他會依靠本能,迅速作出判斷,假如他的生活環(huán)境在中國,周圍人使用的都是漢語,他就會自動選擇漢語,反之,他會自動選擇英語。
沒有被選中的語言,就是垃圾,被拋棄!
當然不能。
這個孩子生活中需要的語言,是漢語,他不需要學習英語,當他看英語動畫片時,他注意的僅僅是動畫片里人物的動作,表情,對于語言部分,僅僅會注意一些語氣助詞。
對于動畫片中的大段英語,等同于噪音,被人腦忽略掉!
一個孩子他不是上帝,他聽不懂動畫片里人物的對話,就是聽不懂,這些聽不懂的內(nèi)容,是孩子不需要的信息。
換句話說,一個3歲中國孩子看英語動畫片,有沒有英語配音,效果相同。
如此就很清楚了,3歲孩子哪怕看了再多的原版英語動畫片,他也無法學會英語。
孩子雖然具有世界上最復雜的“嬰兒母語系統(tǒng)”,但孩子學會任何一種語言,必須以“有用”為前提,若想讓中國孩子掌握英語,必須有人教導,自學是學不會的。
聯(lián)系客服